-
公开(公告)号:CN1187611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8154.4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0 , G06T11/60 , G06F16/2455 , G06F16/25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DA技术的接触网腕臂预配方法及系统,获取目标工点所属锚段的现场测量数据;根据现场测量数据中的腕臂类型,在预先建立的工况数据库中查询获取与所述腕臂类型对应的腕臂几何约束模型以及组成腕臂的各零部件编码;根据从工况数据库中获取的组成腕臂的各零部件的编码,在零部件数据库中查询获取与各零部件编码对应的各零部件的尺寸信息;将各零部件的尺寸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基本设计参数信息作为所述腕臂几何约束模型的驱动参数,利用预先配置的ODA绘图组件进行腕臂几何约束模型的参数化驱动,生成腕臂预配图。本发明采用基于ODA技术实现接触网腕臂的预配计算过程,释放了对大型绘图软件例如AutoCAD软件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06984.9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学武 , 聂晶鑫 , 张珹 , 李飞 , 田升平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宋杰 , 胡渊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接触网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采集装置、第二采集装置、第三采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和数据计算装置;第一采集装置用于实时采集铁路中接触网使用的各种实时参数;第二采集装置用于数据库、数据中心以及应用系统中数据的采集;第三采集装置用于数据库、数据中心以及应用系统中日志系统数据的采集;第一采集装置与数据计算装置相连,第二采集装置以及第三采集装置分别通过数据存储装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计算装置。本发明结合了多种数据采集装置,避免了非实时数据以及日志系统采集数据的遗漏,进而数据采集更加全面,为后期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统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满足工程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32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10509.9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聂晶鑫 , 张珹 , 张学武 , 李飞 , 田升平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杨艺 , 张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信号的接触网吊弦断裂检测方法。通过在1200m高铁试验段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安装5组传感器,采集脉动风和受电弓同时作用下跨中吊弦断裂和未断裂两种工况下的加速度信号数据;对其进行EEMD分解,选择主要的本征模函数,计算其能量熵、平均熵和奇异熵特征;然后建立吊弦断裂检测的EEMD-L1/2-LR模型,应用阈值迭代算法求解,得到可以判断吊弦是否断裂的两个关键变量:承力索跨中垂直加速度能量熵、承力索跨中水平加速度平均熵,以及判别函数F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吊弦断裂检测的简便方法,其具体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试验表明在脉动风和受电弓同时作用下,吊弦断裂检出精度高达97.25%。本方法为接触网系统吊弦快速检修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29808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469577.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属于电气化铁路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现有的吊弦异常检测主要基于信号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由一维卷积和LSTM两部分构成,一维卷积提取信号数据的局部空间特征,LSTM抽取信号数据的长时依赖特征,进一步引进注意力机制,关注对异常检测影响的重要通道信号信息,最终实现接触网吊弦的异常检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网振动加速度信号数据的特性,对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改进,对接触网吊弦断裂的检测精度更高,稳健性更强,从而提高吊弦维护、维修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4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74206.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田升平 , 张学武 , 张珹 , 李飞 , 聂晶鑫 , 丁正全 , 郑筱彦 , 刘鹏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余纲 , 董春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接触网吊弦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如下:在接触网吊弦中安装用于测量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的传感器;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计算每一跨预处理后数据的时域和频域统计特征,选择显著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接着使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该组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判断吊弦是否为故障,若诊断为故障,则对故障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将其与正常情况时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异常时间段,根据列车运行时速,判断故障区间及故障位置。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后台实时对吊弦进行监测,并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能及时发出故障报警信息,通知维修人员展开维修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312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70554.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聂晶鑫 , 彭登全 , 李玮奇 , 张学武 , 张珹 , 章一洲 , 田升平 , 张金红 , 李飞 , 刘小溪 , 丁正全 , 郑筱彦 , 肖卫民 , 刘刚 , 宫衍圣 , 王小刚 , 张晓栋 , 刘勇 , 万一农 , 曹志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基准模式下的接触网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现有轨道检测和接触网几何检测为各自独立检测,无法实现接触网几何参数的快速自动检测。本发明基于惯性轨道检测小车提供的轨道基准信息作为接触网检测几何参数的参考基准源,并提供里程同步的触发信息,使得轨道几何参数和接触网几何参数可以同步检测;出现的轨道变化角度通过惯性轨道检测小车上的惯性传感器提供。本发明具有非接触、实时检测、动态性能好的特点,大幅度地提高了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检测设备集中化程度高,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298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69577.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属于电气化铁路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现有的吊弦异常检测主要基于信号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由一维卷积和LSTM两部分构成,一维卷积提取信号数据的局部空间特征,LSTM抽取信号数据的长时依赖特征,进一步引进注意力机制,关注对异常检测影响的重要通道信号信息,最终实现接触网吊弦的异常检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网振动加速度信号数据的特性,对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改进,对接触网吊弦断裂的检测精度更高,稳健性更强,从而提高吊弦维护、维修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530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406903.5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飞 , 张珹 , 田升平 , 张学武 , 聂晶鑫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郭凤平 , 李庆军
IPC: G06F16/27 , G06F16/26 , G06F16/25 , G06F16/2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接触网的数据采集网络架构及实现方法,架构包括:数据接入层,用于接入原始数据;数据适配层,用于将原始数据进行适配,以消除不同原始数据之间的结构差异;汇聚层,用于将适配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和挖掘,使其形成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存储;存储层,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组成,用于将可视化模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可视化模型中的数据以及深度分析的结果,根据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定义。本发明将数据进行前期的适配,使得数据以统一的格式输送至后续,避免了因为数据不适配引起的误差,减少了处理的工作量,同时通过分析,使得其可以通过不同类型进行定义,以满足铁路中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75301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406903.5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飞 , 张珹 , 田升平 , 张学武 , 聂晶鑫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郭凤平 , 李庆军
IPC: G06F16/27 , G06F16/26 , G06F16/25 , G06F16/2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接触网的数据采集网络架构及实现方法,架构包括:数据接入层,用于接入原始数据;数据适配层,用于将原始数据进行适配,以消除不同原始数据之间的结构差异;汇聚层,用于将适配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和挖掘,使其形成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存储;存储层,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组成,用于将可视化模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可视化模型中的数据以及深度分析的结果,根据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定义。本发明将数据进行前期的适配,使得数据以统一的格式输送至后续,避免了因为数据不适配引起的误差,减少了处理的工作量,同时通过分析,使得其可以通过不同类型进行定义,以满足铁路中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75365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010410238.7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珹 , 聂晶鑫 , 李飞 , 张学武 , 田升平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金光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王玉环 , 张贤玉 , 余杨武
IPC: G06V20/60 , G06V10/22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2 , G06V10/764 , G06V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高铁接触网紧固件识别与定位方法,在ResNet50残差卷积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在每一个残差模块块中添加注意力模型,形成残差注意力网络,作为用于特征提取的卷积神经网络,具体过程为:从4C系统采集一定量的接触网图像,标准化及人工标注后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训练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高铁接触网紧固件识别与定位深度网络模型,将高铁接触网图像输入训练好的深度网络模型,得到各种紧固件在接触网图像中的位置信息;获取接触网图像进行标准化后,输入深度网络模型,计算每类紧固件在接触网图像中的位置信息。本发明可准确地提取接触网紧固件的位置,为解决复杂背景下的高铁接触网紧固件异常检测做好前期准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