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9808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469577.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属于电气化铁路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现有的吊弦异常检测主要基于信号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由一维卷积和LSTM两部分构成,一维卷积提取信号数据的局部空间特征,LSTM抽取信号数据的长时依赖特征,进一步引进注意力机制,关注对异常检测影响的重要通道信号信息,最终实现接触网吊弦的异常检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网振动加速度信号数据的特性,对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改进,对接触网吊弦断裂的检测精度更高,稳健性更强,从而提高吊弦维护、维修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57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29619.2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油自耦变压器绕组油导向结构。植物油粘度大,流动性弱导致变压器内部热量传导差,散热性能差,影响变压器内部绕组温升。本发明变压器绕组底部设置下绝缘端圈,变压器绕组内侧设置绕组内纸筒,变压器绕组外侧设置绕组外纸筒;变压器绕组上设置线圈;变压器绕组上设置有直上直下的轴向油道。本发明采用油流自线圈底部进入,竖直流经线圈中部,至线圈上端部流出,结构简易、热交换效率高;采用轴向油道缩短了油流路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预防油流带电。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4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74206.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田升平 , 张学武 , 张珹 , 李飞 , 聂晶鑫 , 丁正全 , 郑筱彦 , 刘鹏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余纲 , 董春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接触网吊弦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如下:在接触网吊弦中安装用于测量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的传感器;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计算每一跨预处理后数据的时域和频域统计特征,选择显著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接着使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该组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判断吊弦是否为故障,若诊断为故障,则对故障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将其与正常情况时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异常时间段,根据列车运行时速,判断故障区间及故障位置。本发明的方案可以通过后台实时对吊弦进行监测,并进行故障诊断及定位,能及时发出故障报警信息,通知维修人员展开维修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2980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69577.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属于电气化铁路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现有的吊弦异常检测主要基于信号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混合CNN‑LSTM吊弦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由一维卷积和LSTM两部分构成,一维卷积提取信号数据的局部空间特征,LSTM抽取信号数据的长时依赖特征,进一步引进注意力机制,关注对异常检测影响的重要通道信号信息,最终实现接触网吊弦的异常检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接触网振动加速度信号数据的特性,对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改进,对接触网吊弦断裂的检测精度更高,稳健性更强,从而提高吊弦维护、维修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9099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597808.8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1/2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腕臂安装装置和接触网,腕臂安装装置包括:支柱底座本体(10)、腕臂底座本体(20)、腕臂连接件(30)以及连接配件(40);支柱底座本体(10)具有两个连接轨道槽(11),两个连接轨道槽(11)的长度方向与支柱(1)的长度方向平行;腕臂底座本体(20)通过连接配件(40)连接在支柱底座本体(10)上,连接配件(40)配合在两个连接轨道槽(11)内,并能够沿连接轨道槽(11)的长度方向移动;腕臂连接件(30)腕臂连接件(30)连接在腕臂底座本体(20)上。上述方案通过连接配件和连接轨道槽的配合,能够使腕臂底座本体相对支柱底座本体上下移动,便于调整接触网底座安装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530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406903.5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飞 , 张珹 , 田升平 , 张学武 , 聂晶鑫 , 丁正全 , 郑筱彦 , 李晋 , 刘刚 , 宫衍圣 , 隋延民 , 吴亚飞 , 赵玮 , 王强 , 金光 , 王玉环 , 郭凤平 , 李庆军
IPC: G06F16/27 , G06F16/26 , G06F16/25 , G06F16/2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接触网的数据采集网络架构及实现方法,架构包括:数据接入层,用于接入原始数据;数据适配层,用于将原始数据进行适配,以消除不同原始数据之间的结构差异;汇聚层,用于将适配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和挖掘,使其形成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存储;存储层,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组成,用于将可视化模型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可视化模型中的数据以及深度分析的结果,根据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定义。本发明将数据进行前期的适配,使得数据以统一的格式输送至后续,避免了因为数据不适配引起的误差,减少了处理的工作量,同时通过分析,使得其可以通过不同类型进行定义,以满足铁路中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4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45583.0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绘制算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牵引变电所电缆沟快速绘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约定与定义、生成沟道、连接沟道、生成盖板、电缆沟修改,该系统包括存储模块、数据读取模块、数据计算模块、构建模块、显示模块。现有电缆沟平面生成方式存在适用性较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铁路牵引变电所电缆沟快速绘制方法及系统绘图较为快速且适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787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33651.9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20kV高压组合电器结构及解构方法。现有高压组合电器体积大且维护困难。本发明一个组合电器间隔包括互感器、隔离接地开关、三通母线、进出线套管、分拆母线、双断口隔离开关、移动式断路器;主母线为不同间隔之间的母线连接,主母线通过分拆母线与隔离接地开关连接,隔离接地开关通过分拆母线与双断口隔离开关连接,双断口隔离开关通过分拆母线与移动式断路器连接,电流互感器通过分拆母线与三通母线连接,隔离接地开关通过分拆母线与进出线套管连接。本发明缩小拆解范围,无需拆解其它功能单元,移动功能替代滚杠、吊车等传统、低效、复杂的转运方式,显著提高检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605117.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30/17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多物理场动静态模拟仿真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基于设定的接触网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以减小接触线静态弛度为目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建立的接触网模型进行静态找形;建立弓网静态接触力对接触网力学影响的仿真计算;建立弓网系统的动态模型,完成弓网动态抬升量和动态接触力的仿真计算;将包括风载荷、覆冰、热应力、地震波的多环境因素加载到接触网有限元模型中,仿真求解得到接触网在多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应力和弛度。本发明实现了接触网的多物理场动静态模拟仿真模型,对包含风载荷、覆冰、热应力、地震波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对接触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接触网的静态场和动态场仿真,更加适应实际工程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5332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70679.3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网支撑装置。多年冻土区多采用片石气冷路基,在路基上开挖基坑会破坏片石层,造成路基沉降、多年冻土退化,影响铁路运营安全;同理,基坑开挖会破坏加筋挡土墙路基中的拉筋,影响挡墙稳定,且现有技术中地基沉降引起的支柱倾斜无法调整。本发明包括多个支柱和腕臂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支柱的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多个支撑组件,多个支撑组件分别左右前后对称设于支柱周围且支撑组件的上端均与支柱上端连接;腕臂构件设置于支柱上。本发明采用索结构将接触网的水平荷载转化为斜拉索内力传递至锚固结构,不需要浇筑基础,从而避免了开挖路基和混凝土浇筑;斜拉索可通过调节结构进行调节,发生地基沉降时便于调节复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