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3870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680778.0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639 , G06Q10/06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行人保护主被动一体化评价方法,包括:获取被动安全评价指标,构建合成损伤风险和速度的评估模型;其中被动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不同速度分段下头部和腿部的碰撞区域的概率分布系数、各个碰撞区域头部和腿部的损伤指标与速度的关系、头部和腿部的损伤指标对应风险关系和损伤权重系数;根据评估模型和发生权重系数,分别获取AEB实车试验的所有场景的初始速度和碰撞速度的合成损伤风险;根据初始速度和碰撞速度的合成损伤风险,进行汽车AEB实际效能评价。本方案能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结合进行评价,符合实际碰撞事故的发生情况,扩充评价维度,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79796.7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骑车人事故损伤预测的车辆主动安全模块设计方法,包括:首先获取车辆的前端的形状参数,导入信息处理系统;车辆通过测距系统和采集模块进行检测和获取场景数据和实时车速,导入信息处理系统;随后信息处理系统根据实时车速、场景数据以及预设的车辆制动刹停算法进行车辆刹停判断,若不能刹停,则将信息发送至损伤预测模块;损伤预测模块根据预设的决策树模型对信息处理结果、场景数据以及形状参数进行处理,生成该场景下骑车人的最佳碰撞策略,并将最佳碰撞策略发送至车辆控制系统进行最佳碰撞策略实施控制。本发明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中车辆对骑车人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92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608898.0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6F17/16 , G06F17/10 , G01P3/00 , G01P15/00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行驶中测试对象头部运动轨迹测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先通过获取目标测试对象的头部测试数据确定角速度数据对应的各时刻旋转矩阵,再对角速度数据和相对加速度数据进行平移处理,得到目标测试对象的头部质心加速度,并基于重力因子对头部质心加速度进行修正处理得到绝对加速度,最后基于积分算法对绝对加速度进行积分运算,得到目标测试对象的头部运动轨迹。通过将采样数据结合头部质心和重力因子转换为全局坐标系下的头部运动轨迹曲线,满足了测量点与目标测试对象头部质心点重合且消除重力加速度影响的要求,实现了较为准确的目标测试对象头部位移轨迹计算,保障了虚拟测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6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79958.3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于人体有限元模型的碰撞事故验证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验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的模型人体数据;基于模型人体数据,筛选目标事故,目标事故中事故人员的人体数据与模型人体数据的数据差异小于预设阈值;对目标事故进行碰撞模型搭建,并基于碰撞模型以及目标事故的事故场景信息进行碰撞场景模拟;对比模拟结果与目标事故的事故结果,基本一致时提取目标事故的运动学边界条件;基于事故场景信息构建人体有限元模型的模型环境,导入运动学边界条件执行运动仿真,得到输出的人体损伤结果,并当人体损伤结果与事故结果基本一致时,输出人体有限元模型的验证通过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396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608896.1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拟人化换道轨迹规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集和实时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目标状态信息,并通过神经网络车辆动力学模型确定目标车辆的换道起始时刻、横纵向预测偏移和换道时长,接着建立多项式换道轨迹规划模型,基于构建的换道起点和终点的约束条件确定出换道轨迹簇,最后通过车辆碰撞检测算法和驾驶员的换道风格系数进行对比,筛选出一条安全且符合驾驶员换道风格的目标换道轨迹。通过以上换道轨迹规划方法得到的目标换道轨迹不仅关注了车辆动力学和道路几何约束,还同时兼顾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风格做出换道决策,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108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48248.7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7/20 , G06T19/20 , G06T7/136 , G06F30/10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体仿真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细化中国人体头部数字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医学影像获取、三维重建、详细颅脑结构及分区的单元离散、材料属性赋予、连接关系定义以及颅脑间流固耦合界面处理,能够解决现有的中国人体头部数字模型不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24256.6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航天电子设备研究所
IPC: G01M17/007 , G01M7/08 , G01P3/00 , G01P15/00 , G01P1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量信号预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用冲击传感器的碰撞测量信号预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进行车辆碰撞测试,并采用车用冲击传感器采集得到车辆碰撞过程中的初始速度信号;所述初始速度信号包括加速度信号和角速度信号;步骤2:对初始速度信号进行频谱自适应分割,并自初始速度信号频谱中确认得到初始速度信号的有效频段;步骤3:基于有效频段,自初始速度信号中获取有效频段信号作为有效速度信号。本发明能够配合冲击传感器获取得到准确、有效的测量数据,有助于降低传感器设置成本并提升测量信号测量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5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92365.X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碰撞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整车小偏置碰撞的子系统仿真方法,首先在待小偏置碰撞的整车上的预设位置布设碰撞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并将整车执行小偏置碰撞实验,获取预设位置处在传感器坐标系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加速度‑时间曲线数据;接着在整车仿真模型基础上,构建带有假人的小偏置碰撞子系统模型,并将预设位置处对应的子模型进行刚体化处理;最后将S1中得到的三个方向的加速度‑时间曲线数据施加在小偏置碰撞子系统模型中对应预设位置处,待小偏置碰撞子系统模型完成实验后,输出假人各部位碰撞测试结果。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子系统仿真方法无法满足小偏置碰撞的模拟和分析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3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312481.X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辆侧向碰撞的副驾驶位安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置副驾驶位安全测试滑台,调整滑台上主驾驶座椅的位置和副驾驶座椅的位置,使所述主驾驶座椅位置与汽车操作台的距离小于所述副驾驶座椅位置与汽车操作台的距离;调整所述滑台的侧向碰撞角度和侧向碰撞加速度,模拟侧向碰撞车内环境进行副驾驶位安全测试,以获取副驾驶座椅上假人的碰撞测试信息;对副驾驶座椅上假人的碰撞测试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对副驾驶位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本发明调整滑台上主驾驶座椅位置和副驾驶座椅位置,使搭建场景更加贴近真实场景;同时根据真实历史侧向碰撞事故数据调整滑台的碰撞角度和加速度,测试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31281.6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T17/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再现胸腔扭转性能的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包括:通过躺姿断层扫描图像提取出胸腔的几何轮廓,胸腔结构包括胸骨、胸椎和肋骨结构,基于站姿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对胸椎后凸角进行修正,重建胸腔三维几何模型;通过网格划分、材料属性定义建立胸腔有限元模型;在胸椎横突和肋骨头之间建立球铰链;将胸腔有限元模型组装到整人元模型中;进行参数化模型优化。该技术方案能够结合真实的解剖学结构和多方向复杂碰撞工况的胸部响应数据建立可再现胸腔扭转性能的高生物逼真度有限元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地预测VRU交通事故中的胸部伤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