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89427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910262187.1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提供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为了防止由于IGBT的切断时的dv/dt过大引起的、IGBT的破坏,采用在芯片上外置连接栅极电阻的电路。但是在对用户提供IGBT的芯片时,有时在用户侧连接dv/dt成为额定值外的电阻值的栅极电阻的情况,存在发生由此引起的IGBT的破坏的问题。通过将二极管和电阻并联连接而与IGBT集成在相同芯片上,并将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IGBT的栅极上,能够在IGBT的芯片内限制dv/dt的值而不会使导通特性变差。通过内置具有能够防止IGBT的dv/dt破坏的电阻值的电阻,能够防止由于在芯片的提供目的地(用户侧)的dv/dt的增大引起的IGBT的破坏。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36166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610004201.4

    申请日:2006-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降低导通状态的电流经路的电阻,而提高栅极电极下方的π部的杂质浓度。但是,用于沟道区域具有从底面到侧面变大的曲率,故杂质浓度过高,则在π部深的位置,耗尽层未充分接触,存在耐压劣化的问题。在栅极电极下方设置n型杂质区域。通过将栅极长度设为沟道区域的深度以下,形成n型杂质区域的侧面与相邻的沟道区域的侧面大致垂直的接合面。由此,耗尽层向衬底深度方向均匀地扩展,故可确保规定的耐压。另外,由于夹着栅极电极的沟道区域的间隔在表面及底面均匀,故可提高n型杂质区域的杂质浓度,谋求低导通电阻化。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5249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610004201.4

    申请日:2006-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降低导通状态的电流经路的电阻,而提高栅极电极下方的π部的杂质浓度。但是,用于沟道区域具有从底面到侧面变大的曲率,故杂质浓度过高,则在π部深的位置,耗尽层未充分接触,存在耐压劣化的问题。在栅极电极下方设置n型杂质区域。通过将栅极长度设为沟道区域的深度以下,形成n型杂质区域的侧面与相邻的沟道区域的侧面大致垂直的接合面。由此,耗尽层向衬底深度方向均匀地扩展,故可确保规定的耐压。另外,由于夹着栅极电极的沟道区域的间隔在表面及底面均匀,故可提高n型杂质区域的杂质浓度,谋求低导通电阻化。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0174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310114903.4

    申请日:2003-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H01L29/407 H01L29/7811

    Abstract: 现有功率MOSFET中,在有效工作区最外周的栅电极底部发生电场集中,导致漏区-源区(或集电极-发射极)间耐压恶化。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形成有效工作区最外周的槽使其比有效工作区的槽还要深。因此缓和在有效工作区的栅电极底部的电场集中,能够抑制漏区-源区(或集电极-发射极)间耐压恶化。进而采用扩大最外周的槽开口部的办法,就能在同一工序中形成深度不同的槽。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01511A

    公开(公告)日:2004-06-02

    申请号:CN200310114903.4

    申请日:2003-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H01L29/407 H01L29/7811

    Abstract: 现有功率MOSFET中,在有效工作区最外周的栅电极底部发生电场集中,导致漏区-源区(或集电极-发射极)间耐压恶化。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形成有效工作区最外周的槽使其比有效工作区的槽还要深。因此缓和在有效工作区的栅电极底部的电场集中,能够抑制漏区-源区(或集电极-发射极)间耐压恶化。进而采用扩大最外周的槽开口部的办法,就能在同一工序中形成深度不同的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