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17352A

    公开(公告)日:2005-05-18

    申请号:CN200410012007.1

    申请日:2004-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H01L29/456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当作为势垒金属层使Ti与硅衬底表面设置的硼扩散区域时,具有硼被钛硅化物吸收,接触电阻降低的问题。虽然也有追加注入被钛硅化物吸收的量的方法,但是,在以例如p沟道型向源极区域的硼中进行追加注入时,在扩散工序中,追加的量会较深地扩散,使特性劣化。在本发明中,在元件区域形成后,以元件区域的10%程度的剂量向整个面追加注入硼,通过势垒金属层的合金化处理,在硅衬底表面附近使其活化。由此,可维持规定元件区域的浓度曲线,可仅提高表面附近的杂质浓度。因此,即使硼被钛硅化物吸收,元件区域也可以维持规定的硼浓度,可以抑制接触电阻的增大。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73724A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510098147.X

    申请日:2005-0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H01L29/1095 H01L29/66734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沟道层通过进行杂质的离子注入及扩散形成,在形成沟道层后,进行栅极氧化膜形成等高温的热处理工序,故产生了杂质浓度分布深,且由于硼的耗尽使杂质浓度分布产生偏差的问题。本发明中,在形成槽、栅极氧化膜及栅极电极后,通过进行加速电压不同的高加速离子注入,形成沟道层。沟道层是不进行基于热处理的扩散的杂质注入层,通过由高加速离子注入机进行多次的离子注入,可使槽深度方向的杂质浓度大致均匀。可降低对特性没有影响的第二区域,因此,得到所需最小限度的深度的沟道层。由此,可使槽较浅,谋求低电容化,可通过减薄外延层,实现低导通电阻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