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6130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26800.1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 A61K31/715 , A61P1/00 , C12N1/20 , C12P39/00 , C12P19/04 , C12R1/225 , C12R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从德氏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酸奶中分离出的胞外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中性胞外多糖为首次从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DMLD‑H1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DMST‑H2发酵酸奶中提取,组分均一且结构新颖,重均分子量为32063Da,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葡萄糖=42.04:57.96。采用扫描电镜发现多糖表现呈薄片状结构,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该中性多糖可能存在三维螺旋结构。经动物实验验证该中性胞外多糖治疗结肠炎效果良好,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4776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710172281.2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汁乳菇多糖的干酪乳杆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将发酵用奶液与多汁乳菇多糖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剂,混合均匀后发酵,发酵后制成含多汁乳菇多糖的发酵乳;所述发酵用奶液还经均质和消毒预处理,或者发酵用奶液与多汁乳菇多糖混合后再经均质和消毒预处理。所得到多汁乳菇多糖发酵乳具有很好的流变学特性、持水力、酸甜适中、含有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010CFU/mL;香气成分较浓郁,口感较好,色泽、口感等感官性质均符合发酵乳国家标准GB19302‑2010中的各项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628663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710670.5
申请日:2019-08-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12N1/20 , A23L33/135 , A61K35/747 , A61P31/04 , A61P1/00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鼠李糖乳杆菌及其高密度培养方法和应用,所述菌株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ZB1107-01,于2019年4月1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40。本发明菌株具有优异的抗肠道致病菌特性,抗氧化能力,并且可以耐受胃肠道环境,可在制备肠道抑菌药物和益生菌食品中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菌的高密度培养方法,该方法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基础培养基中的组分比例进行优化,使得该菌的活菌数达8.56×108CFU/mL,从而有利于该菌广泛用于乳品加工、功能食品生产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57791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02795.8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乳制品领域,公开了一种格氏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所述菌株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LGZ 1029,于2019年4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为GDMCC,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41。本发明使用益生菌格氏乳杆菌LGZ 1029为发酵剂,并与传统发酵乳发酵菌种复配进行发酵奶液发酵,制得格氏乳杆菌发酵乳。本发明工艺简单,极大地缩短了发酵时间,所制得发酵乳酸度适中、活菌数高、无乳清析出,且具有更好的流变学特性及持水力,口感粘滑、细腻,香气成分浓郁,4℃贮藏28d后活菌数仍在107CFU/mL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47710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15290.8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酶水解乳饮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奶啤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将脱脂奶中加入低聚果糖和白砂糖配制成原奶液,再加入蛋白酶进行水解,经灭菌和灭酶后,接入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同步发酵,制得奶啤饮料。本发明通过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和短肽解决蛋白质沉淀问题,从而改善奶啤外观稳定性。发酵过程添加低聚果糖,有利于保留乳的风味,改善其营养价值,同时还具有促进肠道消化功能,风味宜人爽口,稳定性良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49737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066850.X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益生菌的果蔬脆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按重量份数计算:新鲜果蔬70~80份、马铃薯淀粉10~11份,白糖0.04~0.05份,酸奶2.5~3.0份,豆浆15~20份。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果蔬原料经护色、防腐预处理后,置于马铃薯淀粉豆浆糊中涂抹均匀后于4~25℃晾干,将其置于酸奶中浸泡使酸奶覆盖均匀,真空冷冻干燥后即可获得成品。本发明能够保证冻干后的果蔬脆片产品外观良好,口感酸甜酥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果蔬营养价值的流失,相比于同类型益生菌产品保藏期延长,储藏于4℃可保持28天。
-
公开(公告)号:CN107397195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687112.2
申请日:2017-08-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发酵的天然发酵乳香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直接称量鲜奶或复原奶,并加入糖,将所得底料进行巴氏杀菌;(2)在步骤(1)的底料中接种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发酵产物经第一次后熟,接种脂肪酶进行水解,再经第二次后熟,得天然发酵乳香料;所述混合菌种为菌种A、B、C的混合:A:嗜热链球菌、乳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B: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不仅能消除由长链脂肪酸造成的苦味和蜡味,而且具有独特的酸香韵和奶香韵。所得香料不仅香气纯正、浓郁、回味悠长,并且含有对身体有益的发酵乳代谢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38183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735139.4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42 , C02F2103/20 , C02F220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酶生物反应装置及其在处理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应用,该装置为矩形箱体,包括左右两端面和前后上下四个箱壁,两端面分别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装置内沿水流方向竖直设置若干固定化酶滤板,所述固定化酶滤板是由聚氨酯泡沫悬浮体通过网固定形成的滤板;所述固定化酶滤板之间设有阻隔层。发明将亚硝酸盐还原酶固定在聚氨酯泡沫悬浮体上,能够直接高效的处理亚硝酸盐养殖水体,可以防止亚硝酸盐还原酶被废水冲散带走;同时利用亚硝酸盐养殖水体水流的物理水封作用减少了养殖水体中氧气的含量,从而大大提高了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反应效率。该装置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的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01904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72279.5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A23C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汁乳菇多糖的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将发酵用奶液与多汁乳菇多糖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剂,混合均匀后发酵,发酵后制成含多汁乳菇多糖的发酵乳;所述发酵用奶液还经均质和消毒预处理,或者发酵用奶液与多汁乳菇多糖混合后再经均质和消毒预处理。所得到多汁乳菇多糖发酵乳具有很好的流变学特性、持水力、酸甜适中、含有较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乳酸菌活菌数高达1010CFU/mL;香气成分较浓郁,口感较好,色泽、口感等感官性质均符合发酵乳国家标准GB19302‑2010中的各项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421273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390980.0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样芽胞杆菌及其在制备亚硝酸盐还原酶中的应用,所述芽孢杆菌从豆瓣酱中分离,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J01,已于2014年6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360。菌株LJ01用于制备亚硝酸盐还原酶(NiR),从蜡样芽胞杆菌LJ01提取的NiR的活力高,NiR降解亚硝酸盐的条件简单;本发明所公开的条件可使NiR的酶活损失少,得到的NiR纯度高,NiR为解决蔬菜发酵、肉制品和养殖水体等3个领域中含亚硝酸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