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864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67410.7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短乳杆菌及其抑菌优化培养方法和应用。所述菌株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1612,已于2022年8月4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62642。本发明菌株具有广谱、高效的抑菌特性,具有产生新型细菌素的潜力,且安全无耐药性,可在制备肠道抑菌药物和在含乳酸菌功能性食品中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菌的抑菌优化培养方法,该方法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基础培养基中的组成比例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使得该菌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增大明显,相比于优化前提高25.21%,从而有利于该菌广泛用于抑菌药物、功能性食品生产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54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587099.6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12N1/20 , C12P21/02 , C07K7/62 , C07K1/18 , C07K1/16 , C07K1/20 , C07K1/34 , C07K1/14 , A61K38/12 , A61P31/0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粘菌素A1生产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SY20,于2021年9月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为GDMCC No:61909。然后,通过对菌株进行微生物发酵获取发酵液,并将发酵液进行离心、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制备后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组分,最后鉴定为多粘菌素A1。多粘菌素A1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可以在制备抑制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9850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939097.2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 C12P19/04 , A61K31/715 , A61P25/24 , C12R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中性胞外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中性胞外多糖为首次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DMDL 9010发酵液中提取,其结构新颖且组分均一,分子量为55637Da,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5.35:86.25:8.40。本发明提取的中性胞外多糖纯度高达99.68%。采用扫描电镜和热分析发现多糖表现出光滑的表面,棒状的形貌,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潜在的食品应用价值,经动物实验验证该中性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33663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792025.4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油脂产品的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含油量的椰子油粉末油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高含油量的椰子油粉末油脂,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椰子油粉末油脂的组分包括:10%~30%酪蛋白酸钠,5%~15%麦芽糊精,55%~80%椰子油,1%~4%增稠剂,1%~3%乳化剂,0.5%~1%分散剂。制备方法包括水相溶液的制备、油相溶液的制备、高速分散、高压均质、喷雾干燥步骤。本发明所制备的椰子油粉末油脂产品呈乳白色,颗粒小且均匀,便于冲泡;总含油量和包埋率高;增强了其氧化稳定性和防潮性。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广泛,方便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适用于保健食品、方便食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86130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26800.1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 A61K31/715 , A61P1/00 , C12N1/20 , C12P39/00 , C12P19/04 , C12R1/225 , C12R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从德氏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酸奶中分离出的胞外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中性胞外多糖为首次从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DMLD‑H1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DMST‑H2发酵酸奶中提取,组分均一且结构新颖,重均分子量为32063Da,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葡萄糖=42.04:57.96。采用扫描电镜发现多糖表现呈薄片状结构,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该中性多糖可能存在三维螺旋结构。经动物实验验证该中性胞外多糖治疗结肠炎效果良好,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6130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226800.1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 A61K31/715 , A61P1/00 , C12N1/20 , C12P39/00 , C12P19/04 , C12R1/225 , C12R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从德氏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酸奶中分离出的胞外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的中性胞外多糖为首次从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DMLD‑H1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DMST‑H2发酵酸奶中提取,组分均一且结构新颖,重均分子量为32063Da,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葡萄糖=42.04:57.96。采用扫描电镜发现多糖表现呈薄片状结构,刚果红实验结果表明该中性多糖可能存在三维螺旋结构。经动物实验验证该中性胞外多糖治疗结肠炎效果良好,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195672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110148347.7
申请日:2011-06-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L27/26 , H04B1/7105 , H04L25/02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DMA的OFDM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是通过配置不同的交织器来区分不同的小区基站发射机;移动用户接收器根据干扰信号的强弱,把目标小区基站T-BS以外的所有基站分类为强干扰基站S-BS和弱干扰基站W-BS,把W-BS的信号当作高斯噪声来处理,对T-BS和S-BS的信号进行迭代检测,从而抑制T-BS以外的干扰,获得T-BS的估计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IDMA的OFDM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优势在于通过迭代的能够获得很好的干扰抑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5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87099.6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12N1/20 , C12P21/02 , C07K7/62 , C07K1/18 , C07K1/16 , C07K1/20 , C07K1/34 , C07K1/14 , A61K38/12 , A61P31/04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粘菌素A1生产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SY20,于2021年9月1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为GDMCC No:61909。然后,通过对菌株进行微生物发酵获取发酵液,并将发酵液进行离心、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制备后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组分,最后鉴定为多粘菌素A1。多粘菌素A1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可以在制备抑制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985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39097.2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 C12P19/04 , A61K31/715 , A61P25/24 , C12R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中性胞外多糖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植物乳杆菌中性胞外多糖为首次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DMDL 9010发酵液中提取,其结构新颖且组分均一,分子量为55637Da,单糖组成摩尔比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5.35:86.25:8.40。本发明提取的中性胞外多糖纯度高达99.68%。采用扫描电镜和热分析发现多糖表现出光滑的表面,棒状的形貌,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潜在的食品应用价值,经动物实验验证该中性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195672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148347.7
申请日:2011-06-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B1/7105 , H04L27/26 , H04L25/02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DMA的OFDM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是通过配置不同的交织器来区分不同的小区基站发射机;移动用户接收器根据干扰信号的强弱,把目标小区基站T-BS以外的所有基站分类为强干扰基站S-BS和弱干扰基站W-BS,把W-BS的信号当作高斯噪声来处理,对T-BS和S-BS的信号进行迭代检测,从而抑制T-BS以外的干扰,获得T-BS的估计数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IDMA的OFDM系统小区间干扰消除方法,优势在于通过迭代的能够获得很好的干扰抑制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