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332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1554.5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86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0/10 , B60W271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系统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器、电机控制器、AMT控制器和蓄电池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与发动机连接,离合器控制器与湿式多片离合器连接,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连接,AMT控制器与变速器连接,蓄电池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通过逆变器与ISG电机连接,各子系统控制器与车辆系统控制器进行通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重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能有效地减少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各工况切换过程中输出扭矩波动,提高整车动力性和平顺性,增加整车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能实现各工况间的平稳转移的模式切换以及各工况下的扭矩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1836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94017.8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针对抽烟行为的车内空气净化方法、系统及车辆,所述方法包括:若检测到车内存在人员,确定车内人员的数量信息和位置信息;对车内有人员的位置进行抽烟行为检测,若检测到存在抽烟行为的目标人员,则发出第一提示指令;若未收到针对第一提示指令发出的确认指令,则进行烟雾浓度检测,若所述烟雾浓度达到预设阈值,则根据数量信息和位置信息执行对应的空气净化方案,若收到针对第一提示指令发出的确认指令,则直接根据数量信息和位置信息执行对应的空气净化方案。本申请提前识别车内抽烟行为并在烟雾浓度达不到触发条件时同样能够触发车内烟雾自动净化,同时针对抽烟人员具体位置、特殊人群位置提供差异化的空气净化定制控制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62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331504.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空调制冷性能台架的测试方法,涉及汽车整车台架技术领域,包括:首先将试验车辆设置于环境模拟舱或者环境风洞内的底盘测功机上,然后通过设置在试验车辆上的多个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设备获取试验车辆不同工况状态下的数据信息,分析空调最大制冷效果的试验方法,进而对测试试验初始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规定,保证每次测试试验验证结果的一致性与准确度,从而达到验证最大制冷能力的目的。提升了乘员舱内空调舒适性,还大幅度提升了动力电池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纯电动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908248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203521.9
申请日:2010-06-1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68 , Y04S3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租用系统,该系统利用GSM通信网络,由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服务器放在纯电动汽车租赁的运营商处,客户端内置于纯电动汽车上,客户端硬件通信CAN节点由两条独立CAN网络组成,两条CAN网络分别在充电模式和驾驶模式时起作用。该系统监控汽车充电全过程,为用户提供导航参考,如果整车有故障,或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提示在就近的连锁点更换车辆。本发明解决了在纯电动汽车租用过程中,可解决纯电动汽车购买整车或电池成本高、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站少、维修难、电池寿命短、更换电池困难等问题,在动力电池瓶颈技术突破前作为其重要辅助补充,对纯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将起着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194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35986.2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7D7/0277 , B67D7/36 , B67D7/725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冷却液的加注设备和方法,应用时,首先,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采用抽真空装置将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储液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当储液装置内液体被吸出时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然后,开启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第一阀门,采用抽真空装置将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加注接头所连接的冷却系统抽真空,最后,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储液装置中的冷却液由于负压被吸入冷却系统中。采用上述加注设备和加注方法,将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中的空气排出后,对冷却系统抽真空,能够避免加注时冷却回路存在空气,防止出现冷却液加注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386332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210531554.5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系统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离合器控制器、电机控制器、AMT控制器和蓄电池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与发动机连接,离合器控制器与湿式多片离合器连接,电机控制器与ISG电机连接,AMT控制器与变速器连接,蓄电池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通过逆变器与ISG电机连接,各子系统控制器与车辆系统控制器进行通信。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重度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能有效地减少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各工况切换过程中输出扭矩波动,提高整车动力性和平顺性,增加整车重要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能实现各工况间的平稳转移的模式切换以及各工况下的扭矩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52964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210003489.9
申请日:2012-01-0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空调供热系统,包括一控制电路和两条供热循环水回路:控制电路包括热管理集成控制单元,空调控制器、水温传感器、供暖电动水泵、PTC电加热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第一供热循环水回路由供暖电动水泵依次通过水管经发动机下游三通电动阀、PTC电加热器、暖通空调总成、膨胀箱、发动机上游三通电动阀回到供暖电动水泵;第二供热循环水回路由发动机依次通过水管经发动机下游三通电动阀、PTC电加热器、暖通空调总成、膨胀箱、发动机上游三通电动阀回到发动机。还公开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空调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有效利用了发动机工作时的可用热量和动力源,节省了电池电量、增加了整车续航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21247301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20359653.X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22 , B60L58/27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余热利用系统,涉及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采暖系统与电池加热系统,在判断汽车整车下电后,将采暖系统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器传输至所述电池加热系统,用于电池包内的电池升温及保温,有一定的节能及提升电池充放电性能的作用,降低了电池加热及乘员舱采暖的能耗,提升了行车动力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295302U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20924722.X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管和气管的组合管卡,包括呈框架型的管卡本体,在所述管卡本体的中部偏右的部位设有竖直贯通的管卡本体安装孔、左下边边缘设有燃油管卡扣,在靠近所述管卡本体安装孔的右侧中部偏下的部位设有气管卡扣,其特征是:在所述管卡本体的左框内设有燃油管橡胶垫、右框内设有气管橡胶垫,所述燃油管橡胶垫较气管橡胶垫大。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支撑要求,又能满足减振要求,使组合管卡不仅起到固定燃油管和气管的作用,还能消除管路带来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222692117U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20566252.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道板和一种车辆,应用于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至少包括热管理设备、流道板以及至少一条冷却回路;热管理设备安装在流道板上;流道板至少包括第一流道板、第二流道板和第三流道板;第一流道板包括第一正面和第一背面;第一正面与第二流道板的一面相连;第一背面与第三流道板的一面相连;第一流道板与第二流道板匹配形成第一流道;第一流道板与第三流道板匹配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冷却回路连接,通过三层流道板形成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与冷却回路连接,满足了车辆的散热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