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8V系统锂电池散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22172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516136.1

    申请日:2017-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3 H01M2/1016 H01M10/625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48V系统锂电池散热结构,其能够有效解决布置在备胎盆内的锂电池过热问题,保证锂电池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而且能充分利用行李箱空间。所述的一种48V系统锂电池散热结构,包括锂电池支架总成、定位连接在所述锂电池支架总成上的锂电池,所述锂电池支架总成固定连接在备胎盆的底部,即锂电池布置在备胎盆内;一导风罩构件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呈“几”字形,所述导风罩构件罩住锂电池并与所述锂电池支架总成连接;一风扇通过风扇支架总成安装在尾裙板连接板上;一风管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导风罩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扇连接。

    一种旋钮电子换挡器及其与周边构件的搭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470746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396474.8

    申请日:2013-0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059/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钮电子换挡器,包括设在壳体组件内的主电路板组件,设在所述上壳组件上面的面板组件,设在所述上壳组件中部上面并且上部穿过所述面板组件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与设在所述上壳体上部的大圆孔边缘配合的旋钮导光体、与设在所述上壳体下部的小圆孔配合的A/M按键导光体、与所述A/M按键导光体上端部配合连接的A/M按键帽、与所述A/M按键导光体下端部配合连接的A/M按键底座,所述A/M按键导光体通过多颗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上壳体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旋钮电子换挡器及其与周边构件的搭接结构。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装配方便,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与周边部件配合连接可靠,外型美观。

    一种旋钮电子换挡器及其与周边构件的搭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47074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96474.8

    申请日:2013-0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059/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钮电子换挡器,包括设在壳体组件内的主电路板组件,设在所述上壳组件上面的面板组件,设在所述上壳组件中部上面并且上部穿过所述面板组件的旋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与设在所述上壳体上部的大圆孔边缘配合的旋钮导光体、与设在所述上壳体下部的小圆孔配合的A/M按键导光体、与所述A/M按键导光体上端部配合连接的A/M按键帽、与所述A/M按键导光体下端部配合连接的A/M按键底座,所述A/M按键导光体通过多颗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上壳体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旋钮电子换挡器及其与周边构件的搭接结构。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装配方便,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与周边部件配合连接可靠,外型美观。

    一种汽车直流交换器的固定支架

    公开(公告)号:CN201317404Y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820100802.X

    申请日:2008-1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直流交换器固定支架,所述支架为一体冲压成形结构,大致呈“Z”形,支架的上折边通过安装孔与车身横梁固定,支架的下折边靠近两端焊接有凸焊螺栓,通过凸焊螺栓安装固定直流交换器,支架中部主体部分与电池箱体内部焊接连接。所述支架中部主体部分中间开有减重缺口,减重缺口开口向上折边延伸,将上折边分为两段。所述支架中部主体部分上以及在支架中部主体部分与下折边的连接部位沿纵向方向设置有加强筋。该支架结构简单,质轻,能方便地将直流交换器固定在汽车电池箱体内,固定稳定,同时还可以加强电池箱体的强度。

    螺钉型管夹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0961753Y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620111579.X

    申请日:2006-10-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螺钉型管夹,它具有半抱型的管夹体和连接头两部分,两部分是一体成型的整体;连接头为一个联体螺母,另有一颗螺钉,通过螺钉与联体螺母配合安装到零件上,从而使管夹固定,这样即可通过管夹实现对管路的夹持固定。本管夹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螺钉牢固的安装,对管夹的安装孔要求不高,可自由调节管夹夹持方向,并且安装、拆卸都方便,可多次使用。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控制模块箱箱盖

    公开(公告)号:CN201300704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00562.3

    申请日:2008-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控制模块箱箱盖,包括箱盖本体、设在箱盖本体上的电池箱盖,其特征在于:一电池开关盖定位连接在电池箱盖上,电池开关位于电池开关盖的下面;一电池开关密封垫粘接在电池开关盖与电池箱盖之间;一电池减震垫粘接在电池箱盖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与对应的电池箱体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将电池及控制模块置于箱体内部,通过密封垫和减震垫对箱内的电池及控制模块起到了很好的密封和减震作用,从而保护了内部部件。

    一种连接卡扣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0943617Y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620111227.4

    申请日:2006-08-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一种连接卡扣,它由卡接块、支承柱和卡爪组成,其中卡接块为一平板,其两面对称设有支承柱,在两面的支承柱上都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卡爪,各卡爪朝向卡接块弯折,两面的卡爪各自围成一个锥形。同时,同一面的卡爪间的最短间距应大于被连接零件的安装孔的最大孔径。使用时,先将卡扣上一面的卡爪卡进第一个零件的安装孔中,然后将第二个零件的安装孔对准卡扣另一面的卡爪,卡进,即把两个零件连接在一起。这种卡扣为具有各种异形孔的零件之间的连接提供了方便,可以直接利用原零件的工艺孔,节省了零件的装配成本。

    定位卡锁销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839700Y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520010409.8

    申请日:2005-11-28

    Abstract: 一种定位卡锁销,它是由卡头、销体和中间的销颈三部分组成。其中卡头是锥形的,并且是橡胶卡头,销体采用棱柱形。整个定位卡锁销安装主要利用的是橡胶的良好弹性变形性能,即采用大于卡接孔的锥形的橡胶卡头,进行卡接时能够通过卡头的变形卡进孔内。同时,采用锥形的卡头是为了在卡接时便于卡头卡进,难于拔出,起到卡锁的作用。本结构能够很好的使定位卡锁销安装在零件上,不再需要通过焊接安装在零件上,安装方便,卡接牢固。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线束分线盒

    公开(公告)号:CN207931645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21594220.7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线束分线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扣合在一起的盒盖。还包括盒体内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竖直面。竖直面的侧壁和盒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若干滑动安装槽。若干连接柱与滑动安装槽配合固定连接盒体的四周配合所述若干连接柱的分布位置设置有若干线束过孔。本实用新型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特有的锂电池后置的情况,以及零部件之间电源线的连接原理,结合装配工艺而设计具有水平和竖直方向安装接线柱的接线盒,并通过不同形状的连接支架,实现同向和垂直方向的接线柱之间的导通。本实用新型布置在发动机后端的压力室下方,解决垂直交错的线束装配问题,同时减少线束数量,提升线束布置美观性。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控制模块箱箱体

    公开(公告)号:CN201300705Y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20100563.8

    申请日:2008-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控制模块箱箱体,包括与箱底连接为一体的上箱壳和下箱壳、左箱壳和右箱壳,其特征在于:一线束过孔密封件设在下箱壳的左部,一电池下减震垫设在箱体左边的底部,一直流交换器支撑件设在箱体的中部,一直流交换器固定支架设在箱体的右上部,一IPU固定支架设在箱体的右下部,一ISG控制器支撑件设在箱体的右部;一散热片密封垫设在ISG控制器支撑件和直流交换器支撑件上。具有以下优点:工艺性好,密封性好,散热性好,强度高,从而保护箱体内部元件的正常运转;能较容易地完成箱体的加工,便于布置、维护,对重件起到了保护和密封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