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结合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359060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203160.2

    申请日:201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结合段的结构,它包括闭合隔舱以及自组合梁向混凝土梁方向依次间隔焊接在组合梁内的横隔板和承压板,在横隔板和承压板上均开有人孔,闭合隔舱一端为开口端并且其另一端设置有封堵板,闭合隔舱的开口端与承压板侧壁固定联接并且在承压板另一侧延伸至横隔板,所述的封堵板以及延伸过封堵板的闭合隔舱与混凝土梁相连,在所述的闭合隔舱和封堵板周围均浇筑有填充混凝土,在横隔板的组合梁侧垂直焊接有多个π型加劲肋。本结构解决了主梁两种材料的刚度不同对结构受力、变形产生突变的影响。

    钢主塔或钢主拱的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831867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168575.6

    申请日:201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主塔或钢主拱的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结构,包括钢主塔和混凝土结构,钢主塔的接头端部与混凝土结构的接头端部之间设置有剪力栓钉,钢主塔的接头端部设置有钢主塔承压钢板,钢主塔上靠近接头端的一段内设置有填芯混凝土,从而形成一从钢主塔过渡到混凝土结构的过渡段,钢主塔的接头端部的断面形状小于混凝土结构的接头端部的断面形状,钢主塔有一段埋入到混凝土结构内,在埋入段的钢主塔上设有沿其断面形状向外延伸的伸出肢,伸出肢为矩形或梯形的加劲钢板,伸出肢上设置有剪力栓钉。本发明在显著提高钢-混凝土结合段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使钢主塔埋入混凝土结构的深度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混凝土结合段抗疲劳性差的技术问题。

    钢主塔或钢主拱的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831867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68575.6

    申请日:201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主塔或钢主拱的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结构,包括钢主塔和混凝土结构,钢主塔的接头端部与混凝土结构的接头端部之间设置有剪力栓钉,钢主塔的接头端部设置有钢主塔承压钢板,钢主塔上靠近接头端的一段内设置有填芯混凝土,从而形成一从钢主塔过渡到混凝土结构的过渡段,钢主塔的接头端部的断面形状小于混凝土结构的接头端部的断面形状,钢主塔有一段埋入到混凝土结构内,在埋入段的钢主塔上设有沿其断面形状向外延伸的伸出肢,伸出肢为矩形或梯形的加劲钢板,伸出肢上设置有剪力栓钉。本发明在显著提高钢-混凝土结合段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使钢主塔埋入混凝土结构的深度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混凝土结合段抗疲劳性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混合斜拉桥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2296526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10203346.8

    申请日:201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混合斜拉桥体系,它主要包括组合梁、混凝土梁、组合梁-混凝土梁结合段,组合梁与混凝土梁沿纵向通过组合梁-混凝土梁结合段联接在一起构成斜拉桥的混合主梁,混合主梁的梁端分别架设在设置于斜拉桥起终点的墩台上,混合主梁梁身架设在桥墩上,桥墩与桥塔联接,桥塔沿纵桥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拉索,一侧的斜拉索与混合主梁的组合梁联接并且另一侧的斜拉索与混合主梁的混凝土梁联接,组合梁为在钢梁顶面采用混凝土桥面板,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栓钉联接为一体共同受力的梁结构。采用本体系主跨跨径大,采用自重较小的组合梁,边跨跨径小,采用自重较大的混凝土梁,有利于斜拉桥体系的自平衡。

    一种新型斜拉桥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1761027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910260120.4

    申请日:2009-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斜拉桥结构体系,它包括主桥墩和与所述的主桥墩间隔设置的多个桥墩,通过支撑支座架设在所述的主桥墩和多个桥墩上的主梁,在靠近主桥墩主跨侧的主梁底部开有槽,在所述的槽内沿水平方向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止推块箱体,所述的两个止推块箱体的一侧的侧壁分别通过钢板与所述的槽的相对应侧壁相连并且所述的两个止推块箱体的一个端面顶在沿主桥墩的跨向设置的支座上。采用本发明结构将止推装置应用于拱形独斜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中,解决了一般中小跨径独斜塔斜拉桥抗震的难题。并且本发明中的止推块箱体平衡结构纵向水平力,且受力明确,结构简单;对其他结构影响小;且可更换。

    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混合斜拉桥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2296526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03346.8

    申请日:201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梁-混凝土梁混合斜拉桥体系,它主要包括组合梁、混凝土梁、组合梁-混凝土梁结合段,组合梁与混凝土梁沿纵向通过组合梁-混凝土梁结合段联接在一起构成斜拉桥的混合主梁,混合主梁的梁端分别架设在设置于斜拉桥起终点的墩台上,混合主梁梁身架设在桥墩上,桥墩与桥塔联接,桥塔沿纵桥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斜拉索,一侧的斜拉索与混合主梁的组合梁联接并且另一侧的斜拉索与混合主梁的混凝土梁联接,组合梁为在钢梁顶面采用混凝土桥面板,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栓钉联接为一体共同受力的梁结构。采用本体系主跨跨径大,采用自重较小的组合梁,边跨跨径小,采用自重较大的混凝土梁,有利于斜拉桥体系的自平衡。

    梁的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831866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68569.0

    申请日:201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的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结构,包括钢梁、混凝土梁和承压板,钢梁外套于混凝土梁上,从而形成一混凝土梁至钢梁的过渡段,过渡段内的钢梁腹板插入到混凝土梁腹板内形成一钢-混凝土的组合截面;位于过渡段内设有上、下两个封闭的隔仓;承压板是-与钢梁的横断面完全吻合的钢板;过渡段内钢梁与混凝土梁接触部位均设有剪力栓钉;钢梁顶板和钢梁底板上分别设置有U形加劲肋,U形加劲肋上均分别焊接有π形加劲肋,π形加劲肋的高度是从钢梁侧向混凝土梁侧逐渐变高。本发明梁的钢-混凝土结合段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合梁桥,包括连续梁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可以解决钢-混凝土结合段加工制造复杂、施工操作困难、抗疲劳性差的难题。

    独塔无背索斜拉桥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29471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057061.1

    申请日:2007-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塔无背索斜拉桥包括桥墩和设置在桥塔与主梁之间的斜索;桥塔由牵索塔臂和配重塔臂构成,牵索塔臂为竖向设置,其迎索面斜度为3.1∶5,背索面斜度为2∶5,牵索塔臂下部的宽度大于其上部的宽度;配重塔臂为水平方向设置;牵索塔臂与配重塔臂通过桥梁主塔大横梁及连续配重仓连接为一体;牵索塔臂与配重塔臂汇集于桥梁主墩;主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拉杆大悬臂脊骨梁结构,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主梁每索间距设两道撑梁,撑梁为倒T形截面,在设置撑梁相应位置处主梁箱室内设置有横隔板,横隔板顶面与主梁顶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悬臂—主梁—悬臂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撑梁内设置有横向预应力钢束;主墩基础采用沉井,其余墩位采用钻孔灌注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