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63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79496.8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30/28 , G06F113/06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性接触网风‑轨‑车‑弓‑网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对列车及受电弓在隧道内及隧道口环境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的风场进行计算得到风场特征参数,可用作弓网动态仿真输入的受电弓气动力参数;构建刚性接触网模型、受电弓与车辆模型、轨道模型、弓‑网耦合模型以及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基于得到的各模型建立风‑轨‑车‑弓‑网耦合模型,仿真求解得到不同轨道形式与车辆型号下的弓网动态响应指标数据。将风‑轨‑车‑弓‑网系统的多个物理场耦合在一起,以综合考虑它们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受电弓和刚性接触网的参数选取更合理、更准确,为刚性接触网向高速线路的应用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2798509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285928.X
申请日:2012-08-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改红 , 马存明 , 赵玮 , 田志军 , 韩佳栋 , 栗怀广 , 廖海黎 , 张学武 , 张东明 , 王洪林 , 王玉环 , 郭凤平 , 孙永革 , 田升平 , 郑刚 , 宋杰 , 刘勇 , 李晋 , 宫衍圣
IPC: G01M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风洞的试验方法。风洞试验是研究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响应的有效手段,目前缺乏该试验技术的可靠资料。本发明根据相似比原则设计模型;然后进行风洞边界层模拟;利用接触网系统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获得接触网的弹性、频率及对应振型;制作和安装接触网风洞气弹模型,并对模型的弹性、频率和对应振型进行检验;分别在均匀流场和紊流场中进行接触网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叠加获得总风致响应。本发明在满足工程精度的条件下减少跨数、简化边界条件及模型材料,可控性强,实用性强,针对线路环境风的风期、风速,开展风洞气弹模型试验,可设计适用该线路的抗风型接触网系统,提高接触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605117.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30/17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多物理场动静态模拟仿真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基于设定的接触网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以减小接触线静态弛度为目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建立的接触网模型进行静态找形;建立弓网静态接触力对接触网力学影响的仿真计算;建立弓网系统的动态模型,完成弓网动态抬升量和动态接触力的仿真计算;将包括风载荷、覆冰、热应力、地震波的多环境因素加载到接触网有限元模型中,仿真求解得到接触网在多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应力和弛度。本发明实现了接触网的多物理场动静态模拟仿真模型,对包含风载荷、覆冰、热应力、地震波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对接触网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接触网的静态场和动态场仿真,更加适应实际工程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41577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91523.6
申请日:2017-09-0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网系统坠砣位置监测装置,包括吊装于坠砣串上方支架处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位移传感器、电池、内置天线、通信电路及采集电路;位移传感器正对坠砣串顶面。本发明可实时监测坠砣串的位置变化,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将采集数据传送至数据中心,便于运营管理机构统一分析数据,及时发现接触网系统安全隐患予以排除,可大幅度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行车运营安全;该产品结构简单易用,技术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在线监测产品设计的场合,满足接触网系统野外环境工作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937091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214842.0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7/1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旋转柔性移动接触网的监控系统。水平旋转柔性移动接触网状态切换需现场确认,工人现场检车接触网效率低下、费事费力。本发明包括固定接触网与其区间内的移动接触网;移动接触网一端设置下锚坠砣补偿装置牵拉移动接触网侧向平移,移动接触网中间设置安装于中间柱的从动腕臂辅助其侧向平移;于固定接触网与移动接触网衔接处的门形架横梁上设置摄像机,摄像机通过无线网络与网络视频服务器NVS连接,网络视频服务器NVS通过局域网接入监控主机。本发明可实时显示移动接触网和电连接装置的状态视频,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就可以实时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人确认接触网工作状态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56671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85913.3
申请日:2012-08-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田志军 , 刘改红 , 韩佳栋 , 赵玮 , 廖海黎 , 吴积钦 , 马存明 , 孙永革 , 王玉环 , 郭凤平 , 张学武 , 刘勇 , 王洪林 , 宋杰 , 郑刚 , 李晋 , 宫衍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风环境下的铁路电气化接触网及其参数确定方法。风区、风口的大风作用会使接触网发生更大更复杂的振动及风偏,影响弓网运行动态质量,威胁弓网接触安全及接触网结构安全。本发明综合采用CFD数值模拟计算、接触网风致响应有限元分析、弓网仿真、风洞试验及现场工程试验,提出了结构强度、刚度、可靠性、抗风稳定性及弓网动态受流性能综合良好的接触网,即采用结构高度为1100mm、跨距不大于50m、承力索张力与接触线张力匹配合适、整体钢腕臂结构、转换柱和道岔柱为双腕臂柱、接触线与承力索分支柱下锚的简单链形悬挂系统。本发明提出了适应强风条件的接触网,保证了长期大风作用下接触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48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464428.6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网定位器故障的定位方法及系统。接触网定位器故障一般通过图像识别甄别定位器故障,实时性差。本方法包括:建立接触网三维可视化模型;在接触网三维可视化模型中,为定位器所在定位点加载传感器;建立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在接触网有限元模型中添加定位器故障;通过传感器获取定位器故障过程中定位点的振动加速度;基于振动加速度判断定位器故障的定位点。本发明将定位器故障分成线夹脱落和钩环脱落,前者等效为删除定位器单元,后者等效为删除定位器单元并同时将定位器的重力施加到连接处的接触线上;利用该等效策略对定位器故障进行仿真,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反应定位器故障发生时接触网的变化,并对故障进行准确及时地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681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03942.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网支柱调整装置。目前接触网支柱主要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或直接埋置在路基内,上部支柱的法兰与下部基础上的地脚螺栓连接,无调整支柱倾斜率的功能,当有路基变形时,支柱倾斜率无法调整;安装及意外情况下支柱可能发生倾倒。本发明包括底座和球形结构,球形结构设置于底座内部;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的下端和下底座的上端相对设置且位于竖直方向上;球形结构包括上柱体、球体和下柱体,上柱体、球体和下柱体一体成型。本发明能够任意方向大幅度调整支柱的倾斜率,解决路基变形导致的接触网支柱倾斜问题,从而改善接触网参数,提高接触网系统可靠性,降低接触网系统的维护工作量,节省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64428.6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网定位器故障的定位方法及系统。接触网定位器故障一般通过图像识别甄别定位器故障,实时性差。本方法包括:建立接触网三维可视化模型;在接触网三维可视化模型中,为定位器所在定位点加载传感器;建立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在接触网有限元模型中添加定位器故障;通过传感器获取定位器故障过程中定位点的振动加速度;基于振动加速度判断定位器故障的定位点。本发明将定位器故障分成线夹脱落和钩环脱落,前者等效为删除定位器单元,后者等效为删除定位器单元并同时将定位器的重力施加到连接处的接触线上;利用该等效策略对定位器故障进行仿真,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反应定位器故障发生时接触网的变化,并对故障进行准确及时地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05252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511230.2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布伦帕电力无功补偿技术有限公司
IPC: B60M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弧型分段绝缘器,包括相间连接并形成菱形结构的两个绝缘滑道和两个导流滑道,绝缘滑道和导流滑道均连接于接头线夹和桥式绝缘子之间,绝缘滑道与桥式绝缘子的连接处均设有引弧组件,引弧组件包括两个夹持端以及连接两个夹持端且尾部呈扇状并向上翘起的引弧端;两个夹持端分别设置在绝缘滑道的两侧,且使引弧端朝向绝缘滑道与接头线夹连接的一端。本发明不仅具有结构和性能稳定、安装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绝缘滑道端部放电的问题,避免由于绝缘滑道出现沿面放电而使绝缘滑道被损伤,从而减少了机车运行故障、提高了电气化铁路运行的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