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28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11980.6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替换桩芯的预制相变混凝土能量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制作预制能量桩的模具,可替换桩芯的预制相变能量桩系统。其中可替换桩芯的预制相变能量桩系统还包括相变混凝土、钢筋笼和外部不锈钢管组成的预制相变混凝土管桩、内部的聚乙烯管和换热管组成的可替换的桩芯、冷热循环系统及温度位移监测系统。该发明中的相变混凝土通过掺和相变骨料通过相态变化进行储存和释放能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储能能力。根据温度位移监测系统监测桩身周围的温度和桩端位移变化,并根据其数据判断是否更换桩芯。该发明节约能源,成本简单,易于安装,适用性强,有较好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7655.4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能量桩系统,包括导热液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承台及多个能量桩,所述能量桩设置在承台下方地底,多个能量桩之间通过输水管网连通,且分别连接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系统,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组成导热液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循环回路,两两之间设置有水泵,循环回路内为导热液体。本发明采用水箱代替导热管与桩壁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平衡桩身上下温差,提高能量桩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安装方便,易于控制,便于检修,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7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8402.2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大跨、小净距隧道的联合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联合支护结构体系中,超小净距隧道O型支护结构与大跨隧道可变O型支护结构之间通过挑高斜面实现过渡扩展,在扩展后的原位侧壁横向扩挖实现大跨隧道拱部支护结构,超小净距隧道间打设对拉锚杆加固,各类支护结构确保纵向刚性拉紧,组成联合支护体系。本发明解决了超大跨、超小净距等多断面同时集中、近距离密贴开挖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异形断面突变产生的偏压和应力集中风险,缩短了工期,同时避免通过地面开挖占地面积大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仅利用洞内原位空间即可满足内部施工大跨度隧道结构的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还能满足周边环境保护的苛刻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20079.7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桩领域,提供一种预制电解能量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底端设置桩尖电极的电解能量桩、内部预埋石墨电极的电解碎石桩以及土工格栅,在所述的电解能量桩利用其内部的螺旋导热管提取浅层地热能的同时,所述三者共同构成的长短桩‑网型复合地基可有效提高原有砂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电解碎石桩底部预埋的饱和度传感器以及地表放置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联合作用,进一步实现了深层常态减饱和、浅层智能分区域减饱和。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加固高效、控制智能等特点,将开发浅层地热能的能量桩同电解减饱和抗液化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81968.X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砂土地基液化数值分析方法。分析砂土地基的液化概率尤为重要,判别过于保守会导致投入过多,判别过于危险可能导致液化灾害的发生。本发明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结果,获取场地各测点不同深度处的土性参数,并由此生成若干个土性参数随机场;将土性参数随机场导入数值分析软件,输出场地各单元液化度;依据场地单元液化度超过设定值的次数来分析场地不同区域的液化概率,确定液化防治措施。本发明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到了液化场地的液化分析中,考虑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2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810952471.0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碧文 , 王科甫 , 王天明 , 胡智民 , 张毓斌 , 高志宏 , 吴东亮 , 冯义 , 张晓锋 , 康渝东 , 徐灯飞 , 龚旭东 , 刘新军 , 姜久纯 , 王江 , 曹帅 , 陈哲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初始应力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包括一节由盾构管片组成的盾构管,盾构管内壁设置有密封层,两端设置有密封层侧板,密封层和密封层侧板组成的密封空间内纵向布置有PVC管;盾构管端部设置有浇筑口,通过预留浇筑管道接入PVC管之间的预留浇筑空间中;PVC管之间的间隙中布置有预留加热丝,与外部的温度控制系统相接;盾构管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内侧应变片和外侧应变片,与外部的应力应变控制系统相接。本发明能有效的模拟装置系统来模拟管片初始应力场,精确的测量管片的初始应力,对地铁盾构的设计和施工给出科学合理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0457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321057.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03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突水涌土的自稳定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及实施方法,包括预安装设置在盾构拱顶管片上的固定支座,带有触发响应装置的托板,托板上折叠存放的特制防汛袋,预设在盾构底板管片上的电化学传感器。当施工中的隧道突然出现涌水涌砂灾情时,在底板上涌动的砂水混合物遇到电化学传感器,触发顶拱响应装置,托举支架掉落,骨架顺势滑落,防汛袋迅速张开紧贴包裹住盾构隧道,袋口面朝砂水混合物的来向,截流住突涌砂水,通过尾部滤口将砂截留在防汛袋内,使含砂量较少的水流过。该隧道突水涌土的自稳定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可减缓突涌砂水在盾构隧道内的蔓延速度,为灾害发生时人员的应急逃生提供时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卸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67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86037.5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5/7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零距离穿越短桩地铁车站的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所述体系的支护结构包括临时型钢支护、暗梁、横向支撑和底板处临时横向短支撑;临时型钢支护顶部的水平型钢与既有地铁车站底板零距离接触,竖向型钢外侧喷射混凝土封闭成环;外侧竖向型钢内侧施做侧墙并在中部设置暗梁,侧墙底部向内施做部分底板,底板内侧设置暗梁;侧墙处的暗梁与内侧竖向型钢之间设置横向支撑,底板处的暗梁与内侧竖向型钢之间设置底板处临时横向短支撑。本发明降低了工程造价,控制了既有结构变形,提高了结构安全度,应用条件灵活,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还能满足对既有结构保护的苛刻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7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19128.X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受限条件下盾构端头始发的施工结构及方法,所述结构包括水泥加固体系和简易短套筒;水泥加固体系包括搅拌桩,搅拌桩内侧为旋喷桩;简易短套筒位于旋喷桩内侧并纵向布置,包括与旋喷桩连接的过渡环,过渡环内侧上部依次为中部上半圆环和尾端上半圆环,下部依次为尾端下半圆环和中部下半圆环。该发明在空间受限时采用自制简易短套筒延长始发空间,大大减少了常规钢套筒工法不必要的储运风险,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采用水泥系加固使端头范围土体得到改良,主动隔断水力联系,避免涌水涌砂,进而提高了始发安全度,具备明显优势,适应性很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78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94950.9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环向加筋透水套管的混凝土排水桩即成桩方法,所述排水桩包括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内为现浇透水性混凝土桩;软式透水管外设置有螺旋形的弹簧钢圈作为支撑。本发明用于抗液化及加速地基固结排水,利用透水性混凝土作为竖向排水体,外设软式透水管防止透水性混凝土堵塞,简化工艺,同时软式透水管上的弹簧钢圈可以对桩的强度有一定地增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