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深腔绿色低碳自密实回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回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30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35375.X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狭长深腔绿色低碳自密实回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回填方法。明挖结构的基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通常会形成狭长深腔肥槽,而现有狭长深腔的回填材料自密实性差及施工时易出现运营病害。本发明包括盾构渣土、固化剂、早强组分、保水愈合组分和水;所述固化剂选用胶凝组分和碱激发组分的混合物;质量份数为:盾构渣土80~90份;胶凝组分9~18份;碱激发组分1.0~3.5份;早强组分0.5~1.0份;保水愈合组分0.2~0.5份;水10~20份。本发明具有流动性和自密实性,适用于狭长深腔回填灌注施工,彻底从源头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减少了运营病害;同时,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盾构弃渣、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一种用于隧道T形岔口扩挖的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8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69074.1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T形岔口扩挖的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本施工方法首先通过向隧道T形岔口顶部注浆,提高了T形岔口顶部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了T形岔口既有结构拆除以及扩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性;然后分别对隧道支洞和隧道主洞划分至少2个部分,根据划分顺序依次进行拆除与扩挖工作,先支洞后主洞进行施工,确定了施工工序并做到了合理衔接,采用分部拆除扩挖的方式,解决了由于T形岔口结构跨度大且无成环封闭的支护结构,容易导致隧道坍塌的问题;本方法可靠、简单、有效,适用性强,可接受度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7655.4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能量桩系统,包括导热液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承台及多个能量桩,所述能量桩设置在承台下方地底,多个能量桩之间通过输水管网连通,且分别连接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系统,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组成导热液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循环回路,两两之间设置有水泵,循环回路内为导热液体。本发明采用水箱代替导热管与桩壁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平衡桩身上下温差,提高能量桩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安装方便,易于控制,便于检修,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智能辅助拼装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19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76871.1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智能辅助拼装装置及方法。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本发明弹簧装置包括底座,其上设有弹簧钢片;底座设置在已拼装完成的隧道管片上,弹簧钢片与待拼装隧道管片接触;采集装置包括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测量传感器和采集放大器;电阻应变片平贴在弹簧钢片上,测量传感器将弹簧钢片的弯曲弧度转换成电阻值;信号装置包括传输模块,传输模块将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实时发送给操作终端。本发明通过弹簧钢片的弯曲弧度来判断待拼装管片和已拼装管片的相对位置,无需人工对管片拼装状态进行确认,安全系数更高。

    隧道阻风隔墙连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17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878324.9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阻风隔墙连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现有阻风隔墙存在耐疲劳性能差、强度低、耐久性差等问题。本体系包括隧道二衬、阻风隔墙、阻风嵌缝条、挡风垂臂和隔墙预埋件;阻风隔墙的顶部位于隧道二衬内侧并与隧道二衬垂直;挡风垂臂固定于隧道二衬并位于阻风隔墙两侧,挡风垂臂呈L形;隔墙预埋件固定于阻风隔墙的顶部两侧,隔墙预埋件呈耳形,外侧具有凹形耳轮;隔墙预埋件与挡风垂臂滑动接触,阻风嵌缝条位于凹形耳轮内。本发明结构简明,受力合理,组合形成阻风隔墙与隧道二衬的连接体系,从源头消除了运营期结构安全隐患,有效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和绿色建造水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