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深腔绿色低碳自密实回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回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30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35375.X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狭长深腔绿色低碳自密实回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回填方法。明挖结构的基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通常会形成狭长深腔肥槽,而现有狭长深腔的回填材料自密实性差及施工时易出现运营病害。本发明包括盾构渣土、固化剂、早强组分、保水愈合组分和水;所述固化剂选用胶凝组分和碱激发组分的混合物;质量份数为:盾构渣土80~90份;胶凝组分9~18份;碱激发组分1.0~3.5份;早强组分0.5~1.0份;保水愈合组分0.2~0.5份;水10~20份。本发明具有流动性和自密实性,适用于狭长深腔回填灌注施工,彻底从源头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减少了运营病害;同时,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盾构弃渣、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7655.4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能量桩系统,包括导热液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承台及多个能量桩,所述能量桩设置在承台下方地底,多个能量桩之间通过输水管网连通,且分别连接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系统,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组成导热液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循环回路,两两之间设置有水泵,循环回路内为导热液体。本发明采用水箱代替导热管与桩壁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平衡桩身上下温差,提高能量桩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安装方便,易于控制,便于检修,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现大跨、小净距隧道的联合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7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8402.2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大跨、小净距隧道的联合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联合支护结构体系中,超小净距隧道O型支护结构与大跨隧道可变O型支护结构之间通过挑高斜面实现过渡扩展,在扩展后的原位侧壁横向扩挖实现大跨隧道拱部支护结构,超小净距隧道间打设对拉锚杆加固,各类支护结构确保纵向刚性拉紧,组成联合支护体系。本发明解决了超大跨、超小净距等多断面同时集中、近距离密贴开挖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异形断面突变产生的偏压和应力集中风险,缩短了工期,同时避免通过地面开挖占地面积大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仅利用洞内原位空间即可满足内部施工大跨度隧道结构的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还能满足周边环境保护的苛刻要求。

    一种盾构隧道突水涌土的自响应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及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57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321057.6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突水涌土的自稳定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及实施方法,包括预安装设置在盾构拱顶管片上的固定支座,带有触发响应装置的托板,托板上折叠存放的特制防汛袋,预设在盾构底板管片上的电化学传感器。当施工中的隧道突然出现涌水涌砂灾情时,在底板上涌动的砂水混合物遇到电化学传感器,触发顶拱响应装置,托举支架掉落,骨架顺势滑落,防汛袋迅速张开紧贴包裹住盾构隧道,袋口面朝砂水混合物的来向,截流住突涌砂水,通过尾部滤口将砂截留在防汛袋内,使含砂量较少的水流过。该隧道突水涌土的自稳定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可减缓突涌砂水在盾构隧道内的蔓延速度,为灾害发生时人员的应急逃生提供时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卸便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