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20079.7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桩领域,提供一种预制电解能量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复合地基主要包括底端设置桩尖电极的电解能量桩、内部预埋石墨电极的电解碎石桩以及土工格栅,在所述的电解能量桩利用其内部的螺旋导热管提取浅层地热能的同时,所述三者共同构成的长短桩‑网型复合地基可有效提高原有砂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电解碎石桩底部预埋的饱和度传感器以及地表放置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联合作用,进一步实现了深层常态减饱和、浅层智能分区域减饱和。本发明具有环境友好、加固高效、控制智能等特点,将开发浅层地热能的能量桩同电解减饱和抗液化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5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6924.3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伟 , 付铁军 , 杨罡 , 欧阳天烽 , 康后金 , 苏帆 , 赵峻 , 高潮 , 王新月 , 吕磊 , 曹登琳 , 刘首全 , 禹富偲 , 相旭 , 李谈 , 喻忠 , 王洪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场景绿色低碳固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存在水稳性能不足、易失水开裂、应用场景限制等问题。本材料包括盾构渣土、胶凝组分、碱激发组分、早强组分、保水愈合组分,可作为污染场地竖向阻隔材料、底部衬垫材料、顶部覆盖材料、道路路基材料、地基加固材料、回填材料、土体改良材料等。本材料中,胶凝组分含有活性硅、铝元素,经过碱激发发生火山灰反应形成凝胶产物水化硅酸钙等,填补材料孔隙,提升材料强度、防渗和阻气性能;聚丙烯酰胺与无机材料通过氢键、范德华力方式结合形成不溶性水凝胶,保水并吸附盾构渣土中污染物;聚乙烯醇纤维有效提升材料内部的界面粘结力,使材料具备韧性和抗开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65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81968.X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砂土地基液化数值分析方法。分析砂土地基的液化概率尤为重要,判别过于保守会导致投入过多,判别过于危险可能导致液化灾害的发生。本发明根据现场原位测试结果,获取场地各测点不同深度处的土性参数,并由此生成若干个土性参数随机场;将土性参数随机场导入数值分析软件,输出场地各单元液化度;依据场地单元液化度超过设定值的次数来分析场地不同区域的液化概率,确定液化防治措施。本发明将可靠度理论引入到了液化场地的液化分析中,考虑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0940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37662.8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预加轴力的盾构隧道内圆形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结构包括盾构管片内环形的型钢和钢板组合体,型钢和钢板组合体与盾构管片之间设置有垂直于盾构管片的支座;型钢和钢板组合体环向分为多节,每节均包括圆弧形型钢,各节圆弧形型钢之间通过连接钢板衔接,并在衔接处设置多处螺旋千斤顶。本发明通过螺旋千斤顶施加压力,传递到支座,使应力均匀分布在管片上,形成连续、刚性、带有预应力的整体支撑体系,从而达到对管片形成有效的加固支撑目的,防止联络通道处管片开孔造成的预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管片变形开裂破损乃至发生安全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41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544533.5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55 , E02D17/04 , E02D5/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冠梁基槽直立施做与盖挖法车站结合结构体系及构建方法。传统盖挖法施工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本发明包括围护桩、冠梁、半圆桩、临时立柱及盖挖车站顶板;冠梁位于围护桩顶部,冠梁梁顶设置半圆桩,半圆桩内侧的冠梁梁顶搭设盖挖车站顶板;盖挖车站顶板下方由竖直的临时立柱支撑,围护桩内侧由水平的临时立柱支撑。本发明充分利用围护桩参与受力,盖挖顶板所传递下来的道路荷载有钢立柱及围护桩承担,达到盖挖条件下施工的目的,就地取材、节省投资,施工简便,不增加额外场地占用,有效的控制了地表位移对于临近建构筑物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930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35375.X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狭长深腔绿色低碳自密实回填材料及其制备和回填方法。明挖结构的基坑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通常会形成狭长深腔肥槽,而现有狭长深腔的回填材料自密实性差及施工时易出现运营病害。本发明包括盾构渣土、固化剂、早强组分、保水愈合组分和水;所述固化剂选用胶凝组分和碱激发组分的混合物;质量份数为:盾构渣土80~90份;胶凝组分9~18份;碱激发组分1.0~3.5份;早强组分0.5~1.0份;保水愈合组分0.2~0.5份;水10~20份。本发明具有流动性和自密实性,适用于狭长深腔回填灌注施工,彻底从源头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减少了运营病害;同时,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盾构弃渣、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7655.4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需求流量调节的水箱式能量桩系统及施工方法。所述能量桩系统,包括导热液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承台及多个能量桩,所述能量桩设置在承台下方地底,多个能量桩之间通过输水管网连通,且分别连接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系统,导热液源热泵机组与室内系统连接,组成导热液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室内系统循环回路,两两之间设置有水泵,循环回路内为导热液体。本发明采用水箱代替导热管与桩壁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平衡桩身上下温差,提高能量桩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安装方便,易于控制,便于检修,节约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7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8402.2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大跨、小净距隧道的联合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联合支护结构体系中,超小净距隧道O型支护结构与大跨隧道可变O型支护结构之间通过挑高斜面实现过渡扩展,在扩展后的原位侧壁横向扩挖实现大跨隧道拱部支护结构,超小净距隧道间打设对拉锚杆加固,各类支护结构确保纵向刚性拉紧,组成联合支护体系。本发明解决了超大跨、超小净距等多断面同时集中、近距离密贴开挖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异形断面突变产生的偏压和应力集中风险,缩短了工期,同时避免通过地面开挖占地面积大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仅利用洞内原位空间即可满足内部施工大跨度隧道结构的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还能满足周边环境保护的苛刻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05476.9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伟 , 朱少凤 , 李慧 , 王新月 , 康后金 , 祖根蕾 , 王东坡 , 张军 , 戴志仁 , 廖袖锋 , 张维驿 , 胡瑞青 , 高升 , 吕磊 , 相旭 , 张碧文 , 喻忠 , 姜哲元 , 高志宏 , 王洪波 , 李谈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盾构渣土处理碳排放核算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碳排放计算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无法精准的计算盾构渣土处理时的碳排放量。本发明包括盾构渣土处理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盾构渣土处理全生命周期系统边界确定;所述确定全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包括现场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置两个方面;基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和清单分析构建计算模型。本发明建立了以计算盾构渣土处理碳排放的模型,从而计算出盾构渣土不同处理方式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区分处理方式与处理阶段,分析盾构渣土处理的历史碳排放轨迹和未来改良方式下的碳排放路径,可为打造低碳绿色城市环境提供有效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04571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321057.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03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突水涌土的自稳定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及实施方法,包括预安装设置在盾构拱顶管片上的固定支座,带有触发响应装置的托板,托板上折叠存放的特制防汛袋,预设在盾构底板管片上的电化学传感器。当施工中的隧道突然出现涌水涌砂灾情时,在底板上涌动的砂水混合物遇到电化学传感器,触发顶拱响应装置,托举支架掉落,骨架顺势滑落,防汛袋迅速张开紧贴包裹住盾构隧道,袋口面朝砂水混合物的来向,截流住突涌砂水,通过尾部滤口将砂截留在防汛袋内,使含砂量较少的水流过。该隧道突水涌土的自稳定阻挡除险应急装置可减缓突涌砂水在盾构隧道内的蔓延速度,为灾害发生时人员的应急逃生提供时间,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卸便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