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97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023200.9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量桩可视化热量预测系统及检修桩位快速确认方法。本发明通过施工图纸建立三维能量桩桩土模型,结合初始地温测试,利用FLAC3D进行热传导模拟,实时监控能量桩热量场分布。系统建立群桩输水管网温度控制网络,安装温度传感器,依据实时数据修正热量预测,实现能量桩工作状态监测与异常快速定位。本发明提供的能量桩可视化热量预测系统及检修桩位快速确认方法提高了能量桩工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便于能量桩的日常检修工作,及时应对极端天气温度影响,为新建及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4082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38823.3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地下溶洞气囊储水的对流能源站及施工方法,包括能源站、具有高压缩性的气囊、对流管道、净水系统以及管道加热设备。所述能源站由储水箱、设备室和循环水泵组成。本发明通过在高压缩性气囊中充水过程,直至气囊与地下溶洞的热能丰富边界紧密贴合。利用地下溶洞内部的热能给气囊加热,循环水泵通过对流管将热水通入可更换滤芯的净水系统中除去杂质,纯净的热水再通过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储水箱上部,连接室内热源,使用过后的水再通过排水通道连接到储水箱下部,从而实现热能循环利用。这一过程保障了建筑内部人员在冬季和夏季的舒适度,通过地热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33264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69093.9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0 , G06F111/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隧道构件气动荷载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生成气动荷载分析模拟样本矩阵,输入生成气动荷载的高斯过程代理模型,预测对应的气动荷载时程,生成气动荷载时程矩阵;生成构件分析模拟样本矩阵,将气动荷载时程矩阵和构件分析模拟样本矩阵输入构件应力时程的高斯过程代理模型,预测对应的关键位置应力时程;计算应力时程对应的应力振幅,确定疲劳极限,将应力振幅与疲劳极限进行比较,得到比值,并将比值转化为材料在该应力振幅下的循环数;使用蒙特卡洛积分法对构件的循环数进行计算,得到循环数的分布函数,基于分布函数,根据可靠度基本原理计算失效概率和对应的可靠度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0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0820209.2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白阳阳 , 王立新 , 高升 , 李储军 , 汪珂 , 崔玉龙 , 来凯 , 贾少春 , 王博 , 翁木生 , 郑飞 , 王伟 , 王伟龙 , 刘锋 , 张利斌 , 雷永生 , 相旭 , 王天明 , 王俊 , 高志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暗挖隧道开挖至地下站站端的内支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体系包括基坑部分和隧道部分;基坑部分包括基坑围护结构,为基坑两侧与端部均匀布置的围护桩,围护桩内侧设置有水平的基坑内钢围檩,两侧基坑内钢围檩与端部基坑内钢围檩之间分别设置有斜向的基坑钢支撑;隧道部分包括初支喷射混凝土和隧道二次衬砌,隧道二次衬砌端部设置有水平的隧道内钢围檩,隧道内钢围檩位于基坑端部的围护桩外侧,隧道内钢围檩与隧道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斜向的隧道钢支撑。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钢围檩、钢支撑的施工灵活性、衬砌结构的可靠性,不仅施工便利、节省投资,而且还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工期滞后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2872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23401.4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空心组合结构暗挖地铁车站及其施工方法。目前装配式地铁车站构件存在钢筋用量大、自重较重、加工工序繁琐等问题。本发明的预制空心组合结构暗挖地铁车站,由预制空心结构板拼装成环,所述预制空心结构板包括顶部的钢管混凝土空心顶板、底部的钢管混凝土空心底板和两侧的钢管混凝土空心侧墙,所述预制空心结构板的混凝土内设置有环向的空心钢管。本发明采用预制空心结构板现场组合的形式,提高了车站的整体承载能力及刚度,自重明显降低,并具有更好的抗拉和抗压性能,在保证相同的承载能力的同时,减小了截面尺寸,降低了混凝土的用量,在地铁车站等对结构自重敏感的工况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05848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20752.X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分期施工的节点保护体系及方法,在地下结构的顶板结构、中板结构和底板结构的悬挑构件端部预留接头钢筋,接头钢筋穿过堵头板后连接在预留钢筋接驳器上;在悬挑构件端部与分界围护桩之间的间隙内设置回填砂层,回填砂层中埋置方木,并埋覆预留钢筋接驳器。本发明抵挡分界围护桩土压力效果更为明显,临时脚手架支撑以及回填砂垫层和方木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可以有效保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对先期预留的钢筋接驳器和中埋止水带造成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000520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47883.9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G2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筒式钢筋绑扎器,包括导向套筒和插入其内的转动轴;转动轴包括螺旋轴和其一端的扎丝弯钩,螺旋轴上沿轴向开螺旋沟槽形成旋转槽。该套筒式钢筋绑扎器,利用螺旋导轨的原理有效的提升了扎丝绑扎的速度和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另外,本套筒式钢筋绑扎器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及成本较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22786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06106.2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8B23/02 , B28B1/087 , B28B17/00 , C04B28/32 , C04B18/08 , C04B2103/302 , C04B22/165 , C04B14/02 , C04B14/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氯氧镁涂层钢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除去钢筋表面的杂质,绑扎钢筋笼,常温下用改性环氧树脂涂层均匀的涂覆在钢筋表面;24h后进行第二次涂覆,固化后的涂层为浅灰色,厚度在0.18mm~0.3mm之间,将涂层钢筋吊运入已涂脱模剂的模板,利用粉煤灰、氯化镁、氧化镁、减水剂、磷酸、石子、砂、水制备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将制备好的氯氧镁水泥混凝土浇筑模板并振动,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浇筑倾落高度不大于1m,养护72h后拆模。本发明在充分利用氯氧镁水泥混凝土不燃、快硬、高强、抗盐卤等优点的基础上又解决了其对钢筋腐蚀的问题,推进了氯氧镁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149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014173.4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0 , G01N2223/6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轨式自驱动隧道衬砌无损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悬挂装置、驱动装置、轨道轮、位移感应器和探测天线系统;固定在一条探测测线始末端的悬挂装置上设置有轨道钢线,驱动装置通过轨道轮在轨道钢线上移动,驱动装置上安装有用于记录所在测线上隧道衬砌反射波形的探测天线系统和将感应的位移值标注在波形标尺上的位移感应器。本发明有效的避免了在进行隧道衬砌无损检测时,探测线位置过高人工登高探测的危险、人手扶天线造成的测线不平整、探测速度不均匀和探测过程天线不密贴,减少探测位置和波形间隔的误差,同时由于位移记录装置的连接,使得在探测的同时,已探测测线长度准确地标注在探测波形上,减少了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05024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27661.6
申请日:2016-08-0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贾少春 , 王春希 , 王立新 , 高志宏 , 戴志仁 , 王俊 , 王天明 , 张海 , 倪飞 , 高升 , 段亚刚 , 翁木生 , 王博 , 王海祥 , 雷永生 , 向阳 , 马晓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矩形隧道断面零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的支护结构及构建方法。新建线路下穿既有车站的沉降变形大。本发明在隧道开挖前,在隧道掌子面处施做深孔注浆加固体,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对称开挖左右线内外侧上、下导洞,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在既有车站下方纵向设置千斤顶,架设侧墙竖向型钢钢架。本发明由钢架+H钢+液压千斤顶+加劲肋板+注浆材料等协同作用,采取液压同步控制顶升技术并结合其他辅助措施,通过预安装在新建初支结构上的多个大吨位千斤顶形成群顶支撑对既有地铁结构提供反力补偿,形成刚性、可调的联合支护体系,对上部既有车站结构形成支撑,达到有效控制既有车站结构变形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