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油监控方法、装置、监控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5737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78041.0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油监控方法、装置、监控系统及车辆。在本方案中,通过获取发动机的转速和发动机的出水温度等第一运行参数,然后在发动机运行在指定工况时,获取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第二运行参数。其中,第二运行参数包括靠近润滑系统中的油泵端的润滑油的第一压强值和远离油泵端的润滑油的第二压强值。由于润滑油的劣化率与第一压强值和第二压强值存在关联关系,因此,根据第二运行参数及预设算法,可以确定润滑油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包括润滑油的劣化率,如此,可以实现劣化的自动检测,利用油泵近端的第一压强值和远端的第二压强值,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VVT系统及凸轮轴相位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3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138963.8

    申请日:2021-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VT系统及凸轮轴相位调节方法,包括凸轮轴相位器、电磁阀和螺栓控制阀,阀体的下侧设有第六油道和第七油道,凸轮轴相位器包括定子、转子、锁销和锁销弹簧,锁销和锁销弹簧安装在锁销孔内,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A腔和B腔,A腔与阀体通过第一油道连通,B腔与阀体通过第二油道连通;第一油道上分支有第三油道,第三油道上设有单向止回阀,第二油道上分支有第四、第五油道,锁销的中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油槽,阀芯上间隔开设有第二环形油槽和第三环形油槽,第一油道、第二油道能通过第二环形油槽与第六油道连通,第二油道能通过第三环形油槽与第七油道连通。本发明能降低螺栓控制阀的加工及组装难度,提高可靠性。

    一种高压燃油泵驱动结构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069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10379.6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燃油泵驱动结构,包括设在发动机缸体上的油泵安装座,配合连接在油泵安装座上的压燃油泵;油泵安装座呈“┗”形,具有一个小端安装孔和一个大端安装孔;高压燃油泵与小端安装孔配合连接,高压燃油泵的柱塞及高压油泵挺柱位于小端安装孔内;在大端安装孔内设有油泵驱动机构,油泵驱动机构包括中间轴、套设在中间轴中部的轴套、与中间轴一端配合连接的链轮和与中间轴另一端配合连接的单体凸轮,该单体凸轮与高压油泵挺柱对应接触,链轮露在大端安装孔外。本发明既能够满足350Bar以下高压燃油泵的驱动及润滑需求,又能够适应500Bar以上的高压燃油泵的驱动及润滑需求,并降低功耗,提升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可变压缩比活塞及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757206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0456373.8

    申请日:2018-0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压缩比活塞及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活塞包括与连杆的小头端通过活塞销连接的内活塞、与所述内活塞螺纹配合的外活塞、用于驱动所述外活塞相对于所述内活塞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其能够改变燃烧室的容积,实现压缩比变化,能够使得燃油充分燃烧、避免爆震,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只需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对发动机中的所有燃烧室容积进行控制,且结构简单、紧凑,装配方便,连接可靠,不会增大发动机的体积。

    一种连杆衬套贴合度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17852.0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杆衬套贴合度检测工装,包括呈圆筒状的工装本体,其沿周向设有多个弧形的检测窗口;能够保证连杆衬套与工装本体较高的配合精度,且能够准确反应连杆衬套在连杆小头中的真实形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杆衬套贴合度检测方法,先将连杆衬套压入工装本体中,将压入连杆衬套的工装本体放置到检测台,校准三坐标或是圆柱度仪;再用检测探头对检测窗口中不同高度的连杆衬套外表面进行圆度测量,将测量数据拟合得到连杆衬套外表面的圆柱度;最后根据圆柱度确定贴合度,若圆柱度在规定范围内即为合格;其能够快速、准确的评估出连杆衬套与连杆小头的贴合率,能够避免人为操作导致的数据波动较大的情况发生。

    一种曲轴减振器和汽车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533675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636817.6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减振器和汽车,包括第一回转件、第二回转件和多颗螺栓,第一回转件和第二回转件同轴设置,第二回转件位于第一回转件的右侧,第二回转件上设有多个开口朝左、且与多颗螺栓一一对应的螺孔,多个螺孔沿第二回转件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回转件上设有与螺孔一一对应的过孔;螺栓和第一回转件之间设有呈锥筒形第一减振垫,第一减振垫的直径左至右逐渐减小,第一回转件上设有与第一减振垫的外侧壁配合的第一内锥面,螺栓上设有与第一减振垫的内侧壁配合的第一外锥面;第一回转件和第二回转件中的一个为轮毂,另一个为质量块。本发明即降低了曲轴减振器的装配难度,还提高了曲轴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曲轴扭转减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9992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11345.1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曲轴扭转减振结构,包括转轮,转轮上安装有减振橡胶圈和惯量环,减振橡胶圈位于转轮和惯量环之间,转轮包括用于与曲轴相连的轮毂、与轮毂同轴设置的轮辋以及设置在轮毂和轮辋之间的轮辐,轮辐包括多根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辐条,多根辐条和轮毂构成轴流式叶轮。本发明通过巧妙设置轮辐的结构,形成轴流式叶轮,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对曲轴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橡胶圈进行降温。

    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50641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636813.8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汽车,包括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轮毂、与轮毂同轴的安装轴以及与轮毂同轴的惯量环,安装轴的左端与轮毂相连,惯量环套装在安装轴上,惯量环位于轮毂的右侧,惯量环和轮毂之间设置有多个减振结构,多个减振结构以轮毂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旋转对称布置;每个减振结构均包括圆心与轮毂的中心轴线共线的圆弧形槽、端部伸入圆弧形槽中的凸出部和两颗位于圆弧形槽内的弹性橡胶球,凸出部的端部位于两个弹性橡胶球之间,每个减振结构中的圆弧形槽和凸出部分别设置在惯量环的左侧面和轮毂的右侧面上。本发明能降低制造难度和提升减振效果。

    一种气门旋转机构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8869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41314.3

    申请日:2017-07-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2 F01L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门旋转机构,包括气门杆、旋转件、气门弹簧座和气门弹簧;旋转件包括齿轮部,齿轮部的外围设有外齿,外齿朝向齿轮部圆周方向的第一方向的侧壁上设有上斜面和下斜面;气门弹簧座内设有空腔,齿轮部位于空腔内,空腔的下端设有能够与齿轮部相啮合的下齿圈,下齿圈由多个下齿构成,下齿上均设有与下斜面相对应的下齿面;空腔的上端设有能够与齿轮部相啮合的上齿圈,上齿圈由多个上齿构成,上齿上设有与上斜面相对应的上齿面;上齿和下齿在气门弹簧座的圆周方向上错开设置;空腔内设有向上顶紧齿轮部的碟形弹簧,在上下方向上,碟形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气门弹簧的弹性系数。本发明能够使得气门在工作中自动旋转。

    一种减重气缸体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8177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056582.4

    申请日:2016-0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0 F02F1/04 F02F1/108 F02F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重气缸体,包括气缸体本体,所述气缸体本体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缸孔,沿缸孔阵列外侧延伸的水套以及水套的外壁,位于缸孔下方的曲轴室,设在曲轴室内的多个轴座,位于气缸体本体进气侧的多个通风道,以及位于气缸体本体排气侧的多个回油道;所述的孔壁的厚度为4 mm~5mm;所述水套的口部为开放式,且水套的宽度为6 mm~8mm;所述水套的外壁的厚度为3 mm~3.5mm;所述曲轴室的壁厚为3 mm~3.5mm。本发明在满足刚度与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气缸体的重量,节约了成本,同时改善了铸造工艺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