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24795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794936.6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薄板成形极限图的测定方法,即一种高温状态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图的测定方法,在制备测定模具时,模具的上模座与加压系统的连接,上模、下模的模体中和压头的本体上均设置有供电加热棒该电加热棒通过导线与加热控制器导通;上模导向柱的内部设置有测温探头,测温探头将测量的温度反馈给温度显示仪,温度显示仪控制加热控制器对上模、下模或压头加热与否;将金属薄板试件放入制备完毕的测定模具的下模上,然后可实现对高温状态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图的测定。由于所述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能耗、降低了模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模具压边力恒定、易于夹持试件、缩短了试件测试周期长和能够连续测试试件。
-
公开(公告)号:CN217358919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1357222.5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 G01M7/06 , G01M17/007 , G01M17/04 , G01M17/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整车疲劳耐久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叉车疲劳耐久测试用六自由度振动台架。包括纵向加载单元、两个横向加载单元、左前垂向加载单元、右前垂向加载单元和后垂向加载单元,纵向加载单元、两个横向加载单元、左前垂向加载单元、右前垂向加载单元和后垂向加载单元均包括作动器、传力架和底座,纵向加载单元和两个横向加载单元均包括横向连杆;左前垂向加载单元、右前垂向加载单元和后垂向加载单元均包括垂向连杆和连接块;三个连接块分别与叉车的两个前轮半轴和一个后轮半轴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叉车疲劳耐久测试用六自由度振动台架能够降低测试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203092040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105332.7
申请日:2013-03-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IPC: B23K37/04
Abstract: 一种汽车用铝合金保险杠总成焊接装置属于金属焊接技术领域。汽车用铝合金保险杠总成由横梁、吸能盒和支架组成,分别采用两套焊接工装对其进行分步焊接,首先焊接吸能盒和支架,然后将焊接好的吸能盒和支架与横梁进行焊接。焊接装置可进行根据焊件特征进行调节、定位,并实现对焊接的紧固,避免焊接后出现变形;采用交流电焊机人工钨极氩弧焊TIG焊接,调整焊丝材料、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送丝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匹配,可以避免出现焊接缺陷。具有焊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焊接稳定,焊接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填充焊丝少,焊接层数少,变形小,焊后无需校正,外观成形美观,焊缝质量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22774396U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21746219.1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薄板高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夹头和下夹头,且上夹头与下夹头的端面居中位置处均设置有沉台,上夹头与下夹头上均设有试样固定螺栓孔,上夹头与下夹头成套设置;上夹头与下夹头均通过连接棒夹持安装在各自的工装夹持件上,连接棒的夹持部为与工装夹持件匹配的锥度轴。根据拉剪组合的比例因子加工配套夹具,一套夹具对应一种工况下的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可规避过多间隙配合带来的影响,且解决了无法有效固定试验工装,从而在试验中产生误差的问题;配合高速拉伸试验机的楔形夹块,将夹头圆棒部分加工成锥度轴的形式,限制夹具在拉伸过程中轴心方向上的平动,以避免夹具在高速拉伸过程中的刚性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217716948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1348680.2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整车疲劳耐久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叉车疲劳耐久测试用纵向加载机构。包括加载单元,加载单元包括底座、作动器、传力架和连杆,作动器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传力架铰接,传力架两端分别与底座和连杆铰接,且传力架与底座之间的铰接位置以及传力架与连杆的铰接位置分别位于作动器与传力架的铰接位置的上下两侧,连杆远离传力架的一侧设有连接单元,连接单元包括横向连接部和两个连接块,横向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块连接,连杆远离传力架的一端与横向连接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叉车疲劳耐久测试用纵向加载机构能够对叉车的行驶进行模拟,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250531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3541876.0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J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车掀背式背门,包括背门内板以及背门外板,背门内板与背门外板下部中间与左右拐角处均开设有空腔;背门内板包括背门内板主体、角板以及内板横梁,背门内板主体左下角、右下角位置处均设置有角板,内板横梁沿着背门内板主体中部开设的空腔上边缘设置;角板、内板横梁比背门内板主体厚,背门内板主体、角板以及内板横梁均设置于背门外板内侧;背门内板主体下部左右拐角空腔中均设有加厚支架用于与背门外板连接。通过将背门内板进行分件,解决车门钣金件成型工艺问题,降低车辆制造成本;通过在背门内板空腔处加厚连接支架与横梁,使背门可以局部加厚,整体减薄,从而实现背门刚度大幅提升、达到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218766370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3120281.3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产品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状材料疲劳试验的定位与防屈曲装置,包括防屈曲件、紧固件和定位单元,防屈曲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屈曲件相互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每个防屈曲件上均设有润滑件定位槽,防屈曲件和润滑件定位槽均呈工字型,润滑件定位槽内设有润滑件,远离润滑件定位槽一侧的防屈曲件上设有引伸计定位槽和中心螺孔,中心螺孔内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杆,定位单元用于对试验样品进行横向和纵向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使得试验样品在试验时受力均匀,能对试验样品进行定位,可以使用单向或双向引伸计对试验样品进行试验,降低了试验误差,提高了试验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214749374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943086.7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凯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身焊点失效零部件测试试验工装夹具,包括底座、跌落塔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跌落塔机构包括跌落塔本体和冲击块,第一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测试件中的一块钢板;第二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架、固定臂、第一支撑塔和第二支撑塔;支撑架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架靠近跌落塔本体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塔的顶部固定有第一限位柱,第二支撑塔朝向固定架的表面固定有若干第二限位柱;固定架两端的侧面均开有固定孔,固定臂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固定臂用于固定测试件中的另一块钢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针对车身焊点失效进行不同形式的冲击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214748817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993395.5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 G01M17/007 , G01N3/08 , G01N3/02 , G01N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圈挤压失效测试工装夹具,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下夹持部包括下夹持块和承载板,下夹持块与承载板可拆卸连接;下夹持块的上表面开有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沿下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一部收窄的一侧与第二部连接;上夹持部包括上夹持块和固定柱,固定柱竖直设置,固定柱的下端与上夹持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夹持块的下表面开有第二夹持槽,第二夹持槽包括第三部和第四部;第三部沿上夹持块的宽度方向从外向内收窄,第三部收窄的一侧与第四部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轮圈进行稳固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210513927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0930601.0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器件性能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抗凹性测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上滑动连接有可以沿着底座总成上下移动的调整座总成,调整座总成上设置有可垂直于底座总成移动和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加载臂总成,所述加载臂总成上设有可以绕自身转轴旋转的夹持座和可以绕加载臂轴线旋转的旋转座,加载臂总成还包括用于进行抗凹性测定的测定元件。本方案中的抗凹性测定装置便于灵活搬动,可以灵活的运用于多位置、多方向加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