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发动机箱体的安装组件及一种摩托车

    公开(公告)号:CN210653493U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21328599.6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发动机箱体的安装组件,包括:安装轴、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设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还包括:螺纹套,螺纹套能够穿设在第二安装座中,且螺纹套的两端均伸出第二安装座;顶紧螺母,顶紧螺母与安装轴螺纹配合,以使螺纹套将发动机箱体顶紧在第一安装座上。现有技术中通过钣金板的变形来紧固发动机箱体,钣金板容易被压损。本实用新型安装组件内各个构件均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另外,第一安装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的足够厚,从而可以稳定地抵抗发动机箱体的挤压力。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组件能够有力地确保发动机箱体安装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两轮车辆及其后座垫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968845U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720886456.1

    申请日:2017-07-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座垫,用于设置在两轮车辆上供乘客乘坐,包括:座垫本体,所述座垫本体的后端与所述两轮车辆的车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座垫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车体实现翻转;设置在所述座垫本体的前端上,用于将所述座垫本体锁紧在所述车体上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座垫,通过使座垫本体的后端与车体活动连接,并将连接机构设置在前端,使得后座垫的翻转方式由后端上翘翻转改为前端上翘翻转,避免了连接机构在车体尾部的设置,在车体尾部空间缩小的前提下,不仅保证了后座垫的正常安装,而且也保证了后座垫工具包正常取放的使用效果,令两轮车辆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后座垫的一种两轮车辆。

    一种摩托车及其散热板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28330U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20177309.7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散热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左内护板和左下底板护板、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右内护板和右下底板护板、自身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下底板护板和所述右下底板护板连接的前通风板,所述前通风板上设置有九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包括一个竖向通风孔和八个横向通风孔,所述前通风板的中间设置有所述竖向通风孔,所述竖向通风孔的两侧分别各设置四个自上至下依次排列的所述横向通风孔。通风孔结构设置合理且位置合理,并且数量较多,能够很好的提高摩托车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摩托车散热板的摩托车。

    一种摩托车及其消音器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13417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20176374.8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消音器,包括消音筒、排气管和尾管;消音筒内部由消音筒的进口端至出口端依次设置有通过隔板分隔的第一扩张腔、共振腔、第二扩张腔和第三扩张腔;消音筒内设置有催化转化器,催化转化器穿过第一扩张腔和共振腔,催化转化器的进口与排气管连通,催化转化器的出口与第二扩张腔连通;第二扩张腔与第三扩张腔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第三扩张腔与第一扩张腔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第二连接管位于共振腔内的管壁上开设有共振孔;尾管穿过第三扩张腔、第二扩张腔和共振腔并与第一扩张腔连通。该消音器省去了现有的消音尾腔,采用两段式结构,在满足了消音量的同时,减小了消音器的尺寸。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消音器的摩托车。

    一种摩托车及其前轮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511052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20176253.3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的前轮安装结构,包括:前轮总成;与前轮总成转动连接的前轮轴,前轮轴的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设置有定位轴肩段,定位轴肩段的自由端径向设置有凸台,定位轴肩段靠近前轮总成的一侧端面与前轮总成的端面限位顶紧接触;螺纹连接于前轮轴的螺纹端上的第一前减振器,第一前减振器靠近前轮总成的一侧端面与前轮总成的端面限位顶紧接触;套固于定位轴肩段上的第二前减振器,第二前减振器的两侧端面分别与凸台的内侧端面和前轮总成的端面均具有间隙。由于存在间隙,前轮轴不对第一前减振器和第二前减振器产生轴向挤压,前减振器不产生弯曲变形,保证了前轮总成中心面的安装精度。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前轮安装结构的摩托车。

    摩托车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706102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0905591.7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的操纵系统包括后视镜,后视镜包括镜杆、镜体组件和球头组件,球头组件的一端固定于镜杆的上方,球头组件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与镜体组件转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镜体组件可以转动连接于球头组件的上方,从而使镜体组件、球头组件和镜杆形成一种上下连接结构。在车体产生振动时,由于镜体组件通过球头组件连接于镜杆的上方,在竖直方向可以受到镜杆及球头组件的支撑,从而可以避免镜体组件大幅度振动,保证了镜体的平稳,有利于骑乘者观察路况。此外,由于镜体组件转动连接于球头组件的上方,镜体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周围无零部件遮挡,从而可以实现镜体组件在360°的周向方向转动,实现了视角调节的灵活性。

    车辆及其挡风玻璃组件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028158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20017123.1

    申请日:2021-0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风玻璃组件,包括支架组件以及沿车辆高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的主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上固定设置有副挡风玻璃,且所述主挡风玻璃和所述副挡风玻璃沿车辆前进方向自前至后依次布置。该挡风玻璃组件能够有效避免挡风玻璃升起后产生的结构空隙和乱流,保证驾驶过程的安全和舒适。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挡风玻璃组件的车辆。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平叉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861763U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21025623.1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后平叉,该后平叉包括后平叉左臂、后平叉右臂以及中间连接板,其中,中间连接板呈板状结构,后平叉左臂以及后平叉右臂通过中间连接板连接,后平叉左臂与后平叉右臂基本呈对称设置;通过采用板状结构的中间连接板,使得后平叉的整体扭转刚度有所加强,后平叉左臂与后平叉右臂基本对称的设置使得后平叉的质量分布更加合理,从而满足车辆设计对后平叉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