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15167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010507080.5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该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包括拉杆、摆臂杠杆以及减震器,其中,拉杆第一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拉杆的第二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摆臂杠杆的两端,摆臂杠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摆臂杠杆上用于与拉杆、减震器以及后平叉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通过摆臂杠杆能够非线性地增加减震器的行程,使后悬挂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即在弱冲击下后悬挂变“软”,在强冲击下后悬挂变“硬”,从而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

    摩托车
    2.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560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0203134.2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及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减震器及连杆机构,减震器分别与车架组件、后平叉连接;悬架组件为多连杆后悬架,连杆机构分别与后平叉、车架组件连接,且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调节点,减震器能与不同的第一调节点连接,以改变后平叉的倾角。如此,能够获得多个不同后平叉相对于地面的初始角度,实现后平叉倾角的改变,从而改变整车后悬挂姿态,使整车姿态更加运动或者舒适,开发成本低、调节简单,且更为安全,舒适度也更高。

    摩托车
    3.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124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26905.3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与车架连接的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第一行走轮通过前悬架连接至车架,第二行走轮通过后悬架连接至车架;转向组件,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把手;转向把手包括连接板和方向把,连接板和车架设置为转动连接,连接板还与前悬架设置为固定连接;方向把沿着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分布,且方向把与连接板设置为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利于方向把和连接部构成一体式结构,从而提高转向把手的结构稳定性。

    摩托车
    4.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107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26808.4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与车架连接的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第一行走轮通过前悬架连接至车架,第二行走轮通过后悬架连接至车架;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至少部分和行走组件传动连接;排气组件,排气组件至少部分连接动力组件;电气组件,电气组件包括与车架连接的供电件;供电件与车架固定连接;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左右方向的对称面上,供电件设置在对称面的一侧且供电件靠近对称面的一侧与对称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65.1mm且小于等于120.9mm。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供电件排布紧凑,且受排气组件热量较小,进而提高供电件的使用寿命。

    摩托车
    5.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0253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66454.1

    申请日:2022-11-0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行走系统、悬架系统、动力系统、仪表盘。车架和车身覆盖件构成有车体。车身覆盖件包括仪表罩。仪表罩包括护罩、转接支架和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固定件和转动件,固定件和转动件转动连接,转接支架和转动件固定连接,护罩和固定件固定连接,转接支架和护罩通过阻尼组件转动连接,仪表盘和转接支架固定连接,阻尼组件的扭矩和使用者对仪表盘的操作力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6.6m且小于等于60m。通过上述设置,仪表盘可以与车体转动连接,且较为稳定,仪表盘不会因为外界振动而晃动。此外,使用者可以较为轻松地用单手转动仪表盘,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摩托车
    6.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1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189669.4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的动力系统包括散热器总成,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芯体、副水箱和至少一个风扇组件,散热芯体与副水箱相连,副水箱用于为散热芯体供水或回收散热芯体中多余的气水,风扇组件设置于散热芯体,且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向远离散热芯体中心的方向倾斜设定的角度。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使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斜向车体外侧,从而可以将热风引向车体外部,避免热风直接吹向散热芯体周围的零部件而造成零部件受高温损坏的问题。

    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151678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507080.5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后悬挂四连杆机构,该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包括拉杆、摆臂杠杆以及减震器,其中,拉杆第一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拉杆的第二端以及减震器的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摆臂杠杆的两端,摆臂杠杆可转动地连接于后平叉,摆臂杠杆上用于与拉杆、减震器以及后平叉转动连接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上述摩托车后悬挂四连杆机构通过摆臂杠杆能够非线性地增加减震器的行程,使后悬挂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呈非线性变化,能够随外部冲击、振动的变化而变化,即在弱冲击下后悬挂变“软”,在强冲击下后悬挂变“硬”,从而提升摩托车的舒适性。

    一种摩托车车架及一种摩托车

    公开(公告)号:CN11031630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1910754259.8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管、后基座、主梁管,主梁管包括成左右分布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第一边管具有向远离第二边管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圆弧,第二边管具有向远离第一边管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圆弧;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用于包围油箱,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用于包围油箱的最宽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的首端均连接在车头管上,尾端均连接在后基座上。即在本发明中,整个油箱位于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围成的区域内,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对油箱形成了保护作用。在摩托车发生倾翻时,第一边管或第二边管会与地面直接撞击,从而避免了油箱与地面直接撞击。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摩托车车架的摩托车。

    摩托车
    9.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1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189627.0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的动力系统包括制动器、制动器支架组件和制动盘,制动器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制动器安装于支架本体,制动器包括两个摩擦片,制动盘安装于车轮的轮轴,两个摩擦片分别位于制动盘的两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固定安装于车轮的轮毂,支架本体滑动连接于轮毂,且支架本体设置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支架本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保持有间隙。本申请通过制动器支架的轴向移动,使摩擦片上与制动盘存在的间隙的部位能够通过制动器支架的轴向调整实现贴合,从而保证偏斜的摩擦片能够与制动盘充分贴合,避免偏磨和异响。

    摩托车
    10.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1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187285.9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的车架包括主车架、副车架和尾车架,所述副车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车架和所述尾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其中,主车架、副车架和尾车架可以分别加工制造,在制造主车架、副车架和尾车架时,可以分别采用体积较小的焊接工装即可制造成型,极大程度地简化了制造工艺,也使焊接工装结构简化,避免了焊接工装过长、结构及焊接工艺复杂、工装成本高的问题。主车架、副车架和尾车架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避免主、副车架焊接一体时以及副、尾车架焊接一体时,由于焊接热应力导致副车架扭曲,尺寸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使主车架、副车架之间以及副车架与尾车架之间能够根据不同类型车型进行快速组合,缩短整车开发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