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侧表面抗凹刚度测试台架

    公开(公告)号:CN102944469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512172.8

    申请日:2012-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表面抗凹刚度测试台架,包括底架和底架固定连接的立式框架和立柱;立式框架上连接横梁安装板;横梁的两端通过横梁安装板与立式框架连接;作动器安装座与横梁可调整相对位置地连接;作动器安装座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和铰链销;固定座与横梁固定连接;固定座与活动座的一端铰接并继而可固定连接;活动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作动器;作动器继而连接测试头;测试头和作动器之间设有力传感器;立柱和横梁之间设有横梁变形位移传感器,测试横梁在刚度测试时的变形量。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适应性强,成本低,可有效测定车身侧表面的抗凹刚度。

    汽车尾门试验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8075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26702.4

    申请日:2012-12-10

    Abstract: 一种汽车尾门试验装置,包括:支架、动力元件、与动力元件连接的拉索,设置在支架上并固定连接拉索、且由拉索进行驱动的滑轮组件,与滑轮组件连接的摆杆、及设置在摆杆上的拉绳;滑轮组件包括滑轮轴、套设在滑轮轴上并与滑轮轴活动连接的滑轮;动力元件往返运动驱动拉索带动滑轮正反转动以带动摆杆上下摆动、并通过拉绳带动实现尾门的开关动作;上述的汽车尾门试验装置通过动力元件驱动拉索控制滑轮正反转,由滑轮带动摆杆和拉绳,实现汽车尾门的开关动作;由于动力元件可放置在高低温试验室外通过拉索对滑轮进行远程操作,不受高低温试验室中的试验低温的影响,该装置除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外,还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完成汽车尾门开关耐久试验。

    一种汽车转向中间轴性能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014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56088.7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中间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中间轴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滑动单元,包括沿水平布置的滑动组件、滑动连接于滑动组件的轴承座、设于轴承座的连接轴和两个第一万向节,连接轴的两端延伸出轴承座,且与两个第一万向节一一对应连接,连接轴的轴向与轴承座的移动方向相同;和两组升降单元,对应设于滑动单元的两端,升降单元包括升降组件、升降连接于升降组件的第一电机和安装于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的第二万向节;两根转向中间轴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安装于两个第一万向节,两根转向中间轴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安装于两组升降单元的第二万向节。本发明能够同时对转向中间轴的扭转和滑动进行联动检测试验。

    一种分离摇臂耐久可靠性测试实验台架及耐久可靠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682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611055430.9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摇臂耐久可靠性测试实验台架及耐久可靠性测试方法,其中分离摇臂耐久可靠性测试实验台架包括作动器、力传感器、离合拉索和变速器总成,作动器一端固定,作动器另一端与力传感器一端连接,力传感器另一端与离合拉索一端连接,离合拉索另一端与分离摇臂一端连接,分离摇臂铰接于变速器总成外壁。在作动器伸缩运动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监控作动器对分离摇臂的作用力,出现异常则暂停试验,拆箱检查零件,当作动器伸缩时,其分离摇臂也进行工作,作动器按分离行程通过离合拉索往复拉动、释放分离摇臂,累计至分离摇臂的设计工作寿命次数后,停止试验,拆箱检查分离摇臂是否出现异常变形、断裂等情况。

    一种汽车转向器密封性能耐久试验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8395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936930.8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密封性能耐久试验检测装置,包括水箱,其顶部具有敞开口;供水组件,设置于敞开口;转向器,活动安装于水箱的内部;动力系统,设置于水箱的上方,且动力系统的下部延伸于水箱的内部,并和转向器连接,用于带动转向器移动;其中,供水组件位于转向器的上方,以使得转向器在运动中模拟受飞溅水喷淋状态。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供水组件设置于水箱的敞开口,转向器活动安装于水箱的内部,动力系统设置于水箱的上方,且动力系统的下部延伸于水箱的内部,并和转向器连接,带动转向器移动,通过将供水组件设置于转向器的上方转向器在运动时对其进行模拟受飞溅水喷淋状态,以检测转向器是否密封,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节省人力物力。

    一种汽车悬置断裂失效试验固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52746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510944499.6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置仿真及实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悬置断裂失效试验固件、系统及方法;包括固定汽车悬置的固定装置和与悬置连接的加载连接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汽车悬置相连,所述加载连接装置与汽车悬置相连;使用本专利提供的悬置、断裂失效试验固件及系统进行的等效试验测得悬置失效时的特性数据准确,可靠性高,可以有效地模拟悬置在整车碰撞中的失效情况,提高仿真的精确度,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整车试验次数,从而降低试验成本。

    一种粉尘环境中燃油箱盖性能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044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01776.0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尘环境中燃油箱盖性能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包括箱体、安装在所述箱体一侧的空气搅动装置和安装在箱体另一侧的气压调节装置;所述箱体顶部的箱盖上有通气孔;所述气压调节装置包括嵌入箱体内的活塞筒、活塞筒内的活塞以及连接活塞的作动器,所述活塞筒的内壁通过加油管前段与燃油箱盖密封连接;加油管前段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连接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控制作动器;箱体中有粉尘。将燃油箱盖放置在粉尘箱内检测,实现同时检测燃油箱盖的密封性能、呼吸性能和防尘性能。

    一种汽车换档手柄头拧紧力矩的测试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3552015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573414.9

    申请日:2013-11-15

    Inventor: 蔡富业 韦江宁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换档手柄头拧紧力矩的测试夹具,包括套筒和夹块组件;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开口朝下,套筒的内腔为用于容纳手柄头的容纳腔;套筒的筒壁上对称开设多个螺栓孔;内六角螺栓通过螺栓孔进入套筒的内腔,顶抵手柄头;夹块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方形夹块、连接条和水平夹片;水平夹片位于套筒的下端并顶抵套筒的下端面;方形夹块压紧套筒的顶部;连接条将水平夹片和方形夹块固定连接;套筒被限位位于方形夹块和水平夹片之间;套筒的顶部中心固定设有垂直的凸出柱。本发明的测试夹具适用于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换档手柄头,可安装在换档操纵机构总成及整车上进行测试。

    一种自由落体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07970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85861.5

    申请日:2012-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由落体冲击试验装置,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台架,还包括导向杆锁紧装置、导向杆合件及冲击头合件,所述导向杆合件与冲击头合件连接,导向杆锁紧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板、限位块、锁紧板、手柄,第一导向板水平设置,限位块与第一导向板连接且设置在第一导向板的下面,第一导向板设有导向孔,导向杆合件包括导向杆,导向杆的直径小于导向孔的直径,限位块的底面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锁紧板的上面为平面,锁紧板与手柄连接。本发明准确控制冲击点;保证冲击铅垂度;方便调整冲击能量(落体重量和高度);避免对试验对象产生二次冲击。

    一种减振器粉尘耐久试验台架

    公开(公告)号:CN207866538U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21895358.0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振器粉尘耐久试验台架,包括作动器、测量组件、侧向力装置、安装架、粉尘筒和至少两组减振器组,作动器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测量组件上,测量组件可拆卸固定于安装架的中心,两组减振器组平行设置,减振器组包括减振器杆和减振器筒,减振器杆上端与安装架底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减振器杆穿设于粉尘筒内,粉尘筒底部固定连接于减振器筒上端,减振器杆均可伸缩连接于减振器筒和粉尘筒上,减振器筒下端与试验平台可拆卸固定连接,侧向力装置横向设置于两个减振器筒之间,粉尘筒由透明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振器粉尘耐久试验台架通过设置粉尘条件、对减振器组施加侧向力,验证减振器组的防尘耐久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