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32487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474750.3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侧围外板与前轮罩搭接结构,包括前侧围外板、与前侧围外板搭接的前轮罩加强板、与前侧围外板和前轮罩加强板均搭接的前侧板,前侧围外板包括侧板搭接边、第一加强板搭接面、第二加强板搭接面,侧板搭接边在前侧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轮廓为直线,第一加强板搭接面与第二加强板搭接面连接构成一个直角,前轮罩加强板包括外板搭接部,外板搭接部与加强板搭接部连接。通过优化前侧围外板与前侧板搭接处的侧板搭接边的切边线来提高产品的成型性;侧板搭接边下端设有加强板搭接部扩大了搭接型面,增强了密封性;外板搭接向上凸起,使前侧围外板与前轮罩加强板的搭接处充分贴合。
-
公开(公告)号:CN120047025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031491.4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4 , G06F30/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感知质量评价及提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首先确定车辆的感知组件;然后根据感知组件的价值,将车辆的感知组件划分为有价值组件、无价值组件和负价值组件;最后根据预设的评价规则分别对有价值组件、无价值组件和负价值组件进行评价,获得有价值组件、无价值组件和负价值组件的感知质量评价结果。换言之,根据感知组件的价值,将车辆的感知组件划分为有价值组件、无价值组件和负价值组件,可以快速识别感知组件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可以全面评估车辆的感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58950.7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和车辆,车架总成包括第二顶盖横梁、第二地板横梁,两个第三支撑柱,前加强板组件、门槛组件及第四支撑柱,第二顶盖横梁、一第三支撑柱、第二地板横梁及另一第三支撑柱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第三结构环;前加强板组件、门槛组件及第四支撑柱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第四结构环,第三支撑柱和第二地板横梁均连接于门槛组件。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通过在第三支撑柱区域形成连续的第三结构环、第四支撑柱区域形成连续的第四结构环,同时通过门槛组件连接第三结构环与第四结构环,优化第三结构环及第四结构环的碰撞载荷传递路径,防止C柱区域及D柱区域的结构件变形过多进而侵入车辆伤及乘员,提高车身的安全性及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41577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669588.8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6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结构刚度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车身整体区域中划分出关键结构子区域;计算车身加载工况下的车身整体的质量和应变能以及关键结构子区域的质量和应变能;计算关键结构子区域的应变能密度及承载系数,根据关键结构子区域的承载系数的大小,确定车身结构刚度的薄弱区域;通过调整关键结构子区域的质量即进行增重和减重处理,使关键结构子区域的应变能密度趋于均匀。本发明根据关键结构子区域的承载系数的大小,可以快速确定车身结构刚度的薄弱区域,通过进行增重和减重处理,能够使车身的应变能密度趋于均匀,从而使车身结构刚度趋于均匀;通过进行以减重或减厚为主的处理,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832477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210474575.8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D柱上外板、连接板,所述侧围外板的一端为D柱,另一端为C柱,所述D柱上外板安装在所述D柱上端靠近车尾一端,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D柱上端用于连接D柱与顶盖,所述C柱下端设有与地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开口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侧围外板的D柱上端安装有D柱上外板增强了D柱的强度,侧围外板上端与顶盖连接处设有连接板增强了连接处的强度,整体上增强了后侧围外板的强度,并且C柱下端的连接部为开口结构设计,避免了在冲压时的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0631454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85713.9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总成结构,包括顶盖板、筋条、补强胶片、第一顶梁、第二顶梁、第三顶梁、第四顶梁、第五顶梁、第六顶梁、第七顶梁和顶盖后横梁外板,顶盖板上设有若干筋条组,每组筋条组内设有若干段筋条;上述顶梁内均设有序号、导向箭头和前后对称的涂胶槽,每根顶梁的左侧和右侧设有不同尺寸的定位孔,不同顶梁的定位孔间距不同;顶盖后横梁外板内开设有若干涂装工艺孔,顶盖后横梁外板内开设有漏液孔;顶盖板的四角设凸台。本发明能提高顶盖结构刚度,改善整车NVH性能;增加顶盖凸台,改善零件成型工艺,降低报废率;优化涂胶槽,提高生产节拍;优化顶梁防错方式,避免资源浪费;顶盖后横梁外板增开漏液孔,提高腔体内部防锈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53863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532696.8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上与所述B柱内板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本发明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简单、B柱上端圆角处可以避免四层焊接,提高焊接工艺性、而且避免出现缺口,降低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84745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210508078.5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后减振器安装结构,包括侧围总成、后轮罩内板、后地板和车架纵梁总成,所述侧围总成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后地板架设在所述车架纵梁总成上,所述后地板与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汽车的后减振器安装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外侧,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围总成、车架纵梁总成连接,所述后轮罩内板的内侧连接有后减振器安装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后减振器经后减振器安装板、后轮罩内板传递给加强板的力,可以一部分传递给侧围总成,还可以一部分传递给车架纵梁总成,充分利用车身中力学性能较好的零件(车架纵梁总成和侧围总成),成本低,工艺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847803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210508224.4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A柱加强板连接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柱加强板连接结构,包括前侧围外板、A柱加强板、前侧板和仪表板横梁支架,其中,所述A柱加强板与所述前侧围外板连接,所述A柱加强板设有翻边,所述前侧板和仪表板横梁支架分别与所述翻边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增加零件的基础上,在A柱加强板上增设翻边,并通过该翻边分别与前侧板、仪表板横梁支架连接,提高前侧板、仪表板横梁支架的强度,使前侧板、仪表板横梁支架更加牢固,提高了白车身的模态,并避免了成本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3538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32696.8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所述B柱内板上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上边梁内板和所述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侧围外板、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B柱内板为I形,所述上边梁内板上与所述B柱内板单独固定位置处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段,所述B柱内板的上部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本发明的B柱上端接头结构简单、B柱上端圆角处可以避免四层焊接,提高焊接工艺性、而且避免出现缺口,降低应力值,避免应力集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