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112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063461.1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脐带缆散热的双层卷筒绞盘及绞车,包括架体、内层卷筒、外层卷筒和锁死机构;架体一端设置有转动机构,另一端设置有离合器,离合器与外部的驱动转动装置连接,架体上设置有喷淋管;内层卷筒一端与转动机构连接,另一端定轴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与离合器对接并与架体定轴转动连接;外层卷筒活动套设于内层卷筒并与丝杠螺接,外层卷筒与内层卷筒之间具有散热间隔;锁死机构用于内层卷筒与外层卷筒重叠后锁紧固定。由于外层卷筒与内层卷筒之间具有散热间隔,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喷淋管喷出的水不仅喷淋到外层卷筒还能够进入散热间隔,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40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83498.9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IPC: G05D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作业机器人的推力分配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包括:建立水下作业机器人本体坐标系;根据水平面和垂直面推进器的位置布局参数,确定矢量布置矩阵,计算出理论最大推力和力矩;将推力和力矩分为水平面和垂直面,通过控制器的输出控制量计算出初始推力或力矩;根据解耦后的推力对相反面的影响,计算附加力矩及附加推力;将初始推力或力矩分别减去对应的附加推力或附加力矩,得到待分配的综合推力或综合力矩;根据综合推力或综合力矩,分别计算水平面和垂直面推进器的推力分配结果。该方法简化推力分配的计算,且考虑ROV水平面和垂直面推力耦合性,使最终推力分配的结果符合ROV预期的运动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6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71199.9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供电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该水下机器人供电系统及供电控制包括:公共供电连接母线点,公共供电连接母线点分别连接有功率调节及启动回路、负载用电主电路、第一用电公共连接点、第二用电公共连接点及第三用电公共连接点;通过功率调节器用于根据控制模式对主用电主路和支路的开关进行断开、分闸及合闸控制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降低水下机器人系统前期设备和船电配套发电机组投入,降低运行阶段启动电流和运行时损耗,提高了系统电能质量,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207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741653.0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IPC: E02F5/12 , E02F5/10 , E02F5/14 , E02F5/00 , E02F9/00 , E02F9/02 , E02F9/04 , E02F1/00 , H02G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射流开沟铺缆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水下行走装置设置在机身主体下端;两个喷冲臂并位于机身主体的前端;喷冲抽吸装置设置在机身主体的后端,包括抽吸管路和喷冲管二,抽吸管路用于在线缆沉降至海沟底部之前通过抽吸口抽吸海沟内的泥沙,并通过排放口将泥沙排放至海沟外侧;喷冲管二喷出水平射流沿海沟的长度方向冲刷海沟的内侧壁及底部,维持线缆沉降至海沟底部时海沟的沟型。本发明可适用于土质稀软海床上,针对线缆弯曲半径大仅能自然沉降的情况下,确保线缆铺设至目标深度满足作业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207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741670.4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敷缆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割开沟敷缆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切割机构安装在清沟器的前侧,用于切割海床形成海沟,清沟器用于沿海沟内移动,以完善海沟的沟型;抓缆装置在开沟前抓取海床上的线缆并将线缆提升至导缆装置和清沟器上,并在开沟结束后将位于导缆装置和清沟器上的线缆释放至海床上;压缆器设于清沟器的后侧,压缆器与清沟器的后侧之间形成供线缆移动及导向的导缆通道。清沟器完善海沟沟型的同时,可与导缆装置共同形成线缆的承托结构,将线缆与切割机构进行隔离,避免线缆被切割机构割伤。线缆的敷设过程中,清沟器后侧配合压缆器共同形成导缆通道,对线缆进行导向,保障其准确敷设至海沟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18944.9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喻明 , 张定华 , 万刚 , 于会民 , 涂绍平 , 胡佩宝 , 翁叶伟 , 朱全平 , 项立扬 , 杨进 , 朱迎谷 , 李新宇 , 卢倪斌 , 赵春禄 , 唐娟 , 梁强 , 朱思思 , 张径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作业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钻进装置及钻进系统,包括安装架和钻机和推进机构,所述安装架一端设置有支撑座,钻机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侧面,推进机构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推进机构的移动端与钻机连接,且推进机构的移动端与钻机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钻机沿安装架上移动时,钻机的工作端沿安装架设有支撑座一端的方向进给,本发明降低了水下钻孔作业的操作难度和复杂度,保障水下钻孔作业的精准、高效,减少或吸收钻机工作时产生的反向冲击力,保障推进机构对钻机施加平稳的进给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84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51975.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机械臂避障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水下机械臂采集的图像信息和深度信息,基于所述图像信息和所述深度信息生成点云信息;基于坐标变换矩阵将所述点云信息的坐标有相机坐标系转换为水下机械臂基坐标系;基于坐标变换后的点云信息显示所述水下机械臂的障碍区域;基于所述障碍区域,所述水下机械臂的末端初始位姿以及目标位姿,生成所述水下机械臂的运动轨迹,控制所述水下机械臂运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自动识别水下机械臂附近的各类障碍,并基于障碍情况进行避障路径规划,避免出现碰撞事故,提高水下机械臂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38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1115315.1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全平 , 张定华 , 李修波 , 万刚 , 涂绍平 , 李新宇 , 梅雪东 , 宋俊辉 , 唐娟 , 赵佳 , 王鸿飞 , 赵喆 , 赵春禄 , 李仁雄 , 梁强 , 朱思思 , 胡毅力 , 沈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下混凝土修补装置、水下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水下混凝土修补装置包括物料存储输送机构、输出机构及至少一个物料存储搅拌机构,物料存储输送机构和输出机构均与物料存储搅拌机构连接,物料存储输送机构和物料存储搅拌机构的其中一个装有固化剂,另一个装有基料,物料存储输送机构能将其内部的物料输送至物料存储搅拌机构内部,并与物料存储搅拌机构内部的物料混合形成修补材料,物料存储搅拌机构能对修补材料进行搅拌,输出机构能将搅拌后的修补材料从物料存储搅拌机构中输出。能够避免修补材料在输出前固化,使修补材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灌注,提高修补质量,也避免修补材料提前固化导致设备无法继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70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366748.8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姿态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声学信标对于在参考坐标系的第一位置信息,参考坐标系内布置有多个包括声学信标和换能器的水下声学定位系统;通过换能器测量声学信标相对于换能器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而获取声学信标相对水下机器人的第三位置信息,其中换能器安装在水下机器人上;根据第一位置信息、第三位置信息获取参考坐标系向机器人本体坐标系变换的第一变换矩阵;根据第一变换矩阵以及水下机器人相对参考坐标系的欧拉角关系矩阵计算当前时刻水下机器人相对参考坐标系的姿态信息。本发明通过将声学信标安装在不同的参考坐标系内,能够准确测量水下机器人相对不同参考坐标系的姿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10487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388439.2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IPC: B65H75/38 , B65H75/44 , H02M7/06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布放回收系统的电控系统,涉及海洋装置控制技术领域,该海洋布放回收系统的电控系统包括整流模块、能量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的配电系统、排缆驱动模块、卷筒驱动模块、绞车、起重驱动模块、起重设备和姿态传感器;配电系统的输入侧与船电电源连接;整流模块的直流侧分别通过排缆驱动模块与绞车中的排缆系统连接、通过卷筒驱动模块与绞车中的卷筒连接和通过起重驱动模块连接与起重设备中的运动机构连接;能量控制模块的一端与整流模块的直流侧连接,另一端与配电系统的输出侧连接。上述电控系统实现了能量共享,减少了能量损失,提高了系统效能,同时提高了系统功率因数和回馈能量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