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33078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210241664.8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3 , F28D15/046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回路热管和电子设备。该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用以将液相工作流体转换成气相工作流体;冷凝器,用以将气相工作流体转换成液相工作流体;第一蒸汽线和第一液体线,用以允许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并形成循环主回路;以及第二蒸汽线和第二液体线,用以允许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并形成循环辅助回路;其中,蒸发器包括:贮存器,其临时存储液相工作流体;第一蒸汽收集器,其与第一蒸汽线连通;第二蒸汽收集器,其与第二蒸汽线连通;第一吸液芯,其被布置在贮存器与第一蒸汽收集器之间;以及第二吸液芯,其被布置在贮存器与第二蒸汽收集器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95472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291559.5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3 , F28D15/046 , H05K7/20336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回路热管以及包括回路热管的电子设备,该回路热管包括: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所构建的芯的蒸发器、凝结器、将蒸发器与凝结器彼此连接的液体管和蒸气管、以及形成在蒸发器内部并分散蒸气的热分散腔,其中,芯包括:多孔的第一芯;多孔的第二芯,第二芯从液体管侧插入第一芯并且第二芯的孔径大于第一芯的孔径;以及蒸气通道,其被限定在第一芯与第二芯之间。蒸气通道在液体管侧的端部处连接至热分散腔。
-
公开(公告)号:CN102954723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291559.5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3 , F28D15/046 , H05K7/20336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回路热管以及包括回路热管的电子设备,该回路热管包括:内部包括至少一个所构建的芯的蒸发器、凝结器、将蒸发器与凝结器彼此连接的液体管和蒸气管、以及形成在蒸发器内部并分散蒸气的热分散腔,其中,芯包括:多孔的第一芯;多孔的第二芯,第二芯从液体管侧插入第一芯并且第二芯的孔径大于第一芯的孔径;以及蒸气通道,其被限定在第一芯与第二芯之间。蒸气通道在液体管侧的端部处连接至热分散腔。
-
公开(公告)号:CN1011428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580049065.4
申请日:2005-03-1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 G06F1/203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在印刷电路板(1)上,安装有高度各异的电子零件(CPU元件(2a)、电容器(2b)及线圈元件(2c))。以与高度最低的CPU元件(2a)的上表面接触,与电容器(2b)及线圈元件(2c)的侧表面接触的方式,将吸热构件(3)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的上方。在吸热构件(3)中,形成用来使冷却介质循环的流路(4)。在CPU元件(2a)中产生的热量,从其上表面经吸热构件(3)传递到流路(4)内的冷却介质,在电容器(2b)和线圈元件(2c)中产生的热量,从其侧表面经吸热构件(3)传递到流路(4)内的冷却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597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1407.0
申请日:2010-04-02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 F28D15/06 , H01L23/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27 , F28D15/0266 , F28D15/06 , F28F2250/06 , H01L2924/0002 , H05K7/20809 , H01L2924/00
Abstract: 环型热导管10具有:第一蒸发部11A及第二蒸发部11B,受到来自发热体的热,使液相的工作流体16蒸发而相变为气相的工作流体16;第一冷凝部12A及第二冷凝部12B,通过散热使气相的工作流体16冷凝而相变为液相的工作流体16;第一蒸气管13A,使通过第一蒸发部11A变化为气相的工作流体16向第一冷凝部12A流动;第一液管14A,使通过第一冷凝部12A变化为液相的工作流体16向第二蒸发部11B流动;第二蒸气管13B,使通过第二蒸发部11B变化为气相的工作流体16向第二冷凝部12B流动;第二液管14B,使通过第二冷凝部12B变化为液相的工作流体16向第一蒸发部11A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791320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510062847.3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F25D17/02 , G06F1/20 , H01L23/473 , H01L2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Abstract: 在具有MPU单元的第一外壳中的本体流动通道与分别在内散热板和外散热板中形成的内流动通道和外流动通道连通,并且泵驱动冷却液在这些流动通道中循环。横杆布置于在第二外壳中提供的枢轴与在内散热板中提供的枢轴之间,横杆布置于内散热板的枢轴与在外散热板中提供的枢轴之间,并且内散热板和外散热板对于第二外壳可移动。根据打开第二外壳的操作,第二外壳与内散热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内流动通道与外流动通道之间的距离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708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69902.0
申请日:2010-11-0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 F28D15/0275 , F28D15/043 , F28D2021/0028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环形热管,利用蒸汽管以及液管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连接成环状,其中,上述蒸发器利用来自发热体的热量使工作流体气化,上述冷凝器使气化的工作流体冷凝,具有:槽,其配置于使在上述冷凝器冷凝的工作液循环的上述液管上,用于容置上述工作液;连接管,其连接上述槽和上述蒸发器,来将上述工作液供给至上述蒸发器;旁通管,在重力方向上,其配置于上述连接管的上方,用于连接上述蒸发器和上述槽;上述旁通管将在上述环形热管工作时产生于上述蒸汽器内的蒸汽泡向上述槽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121793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157791.9
申请日:2014-04-18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田浩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09 , F28D15/0266 , F28D15/04 , G06F1/20 , G06F2200/201 , H01L23/3677 , H01L23/3733 , H01L23/427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冷却装置和电子装置,所述蒸发器包括:具有多个管状突出部的多孔介质;通过该多孔介质被分隔开的蒸气室和液体室,该液体室还用作储液器;壳体,其具有与蒸气管线连接的第一部分、与液体管线在一侧连接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第一部分上的多个凸起部分;以及设置在液体室内的高热导率构件,该高热导率构件从与液体管线连接的一侧延伸至位于与该侧位置相反的相对侧,该高热导率构件具有比第二部分更高的热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697092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910005499.4
申请日:2005-03-3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产生热量的主体部分以及覆盖主体部分的盖体部分。使用冷却液将在主体部分中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部。具有冷却液流动通道的多个散热部分被设在盖体部分中。盖体部分与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可变。该电子装置还包括:控制盖体部分与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控制单元;以及测量电子装置温度的测量单元。基于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控制单元控制盖体部分与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散热部分之间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893042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510113662.0
申请日:2005-10-14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1L23/473 , H05K7/20 , G06F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 G06F2200/203
Abstract: 本发明以实现流路稳定性优异的薄型的热交换器为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为内部流动有冷却液的液冷用的热交换器,其备有具有冷却液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且由耐水性片材构成的袋、与袋重合的热交换板、和将袋推压在热交换板上的压板,在热交换器及压板中至少一个的内侧形成了划定连结流入口与流出口的规定图案的流路的凹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