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191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810817059.8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和车身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量悬置点的导纳函数;计算所述振动微分方程中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通过整车运行工况实验计算动力总成质心处的等效激励力;在频域求解所述振动微分方程得到稳态振动响应,进而推导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向车身传递功率的表达式;以所述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刚度为优化变量,以刚度限制和频率限制为约束条件对刚度进行优化。采用本发明所述优化方法可以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向车身的传递功率在每个频率都有所下降。本发明与现有的解耦优化技术相比,考虑了车身弹性,解决了车身与动力总成的耦合振动问题。

    基于厚度灵敏度分析与NVH性能的自动轻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425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79624.6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厚度灵敏度分析与NVH性能的自动轻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建立与整车对应的第一有限元模型;步骤S20,进行初始性能分析获得整车加速结果和整车路况结果;步骤S30,将整车框架作为灵敏度设计变量,以整车质量最小作为灵敏度分析的目标进行灵敏度分析;步骤S40,根据灵敏度分析获取需调整的零件,根据板厚规格对零件进行调整以形成第二有限元模型;步骤S50,基于NVH性能判断第二有限元模型是否通过校核;步骤S60,若通过校核,确定第二有限元模型为整车的轻量化模型。本发明,轻量化部件识别准确度更高,轻量化方案的可实施性更大且可靠性高。

    振动噪声指标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1132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35331.5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噪声指标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发车型的对标车型的各工况对应的振动噪声指标信息;针对每个工况对应的振动噪声指标信息,将工况对应的振动噪声指标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振动噪声指标模型中,得到工况对应的振动噪声评分;根据各工况对应的振动噪声评分和期望评分差值,确定研发车型的各工况对应的目标振动噪声评分;根据研发车辆的各工况对应的目标振动噪声评分,生成研发车型的各工况对应的目标振动噪声指标信息。采用本申请能够得到客观的研发车型的振动噪声指标信息。

    基于厚度灵敏度分析与NVH性能的自动轻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425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679624.6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厚度灵敏度分析与NVH性能的自动轻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建立与整车对应的第一有限元模型;步骤S20,进行初始性能分析获得整车加速结果和整车路况结果;步骤S30,将整车框架作为灵敏度设计变量,以整车质量最小作为灵敏度分析的目标进行灵敏度分析;步骤S40,根据灵敏度分析获取需调整的零件,根据板厚规格对零件进行调整以形成第二有限元模型;步骤S50,基于NVH性能判断第二有限元模型是否通过校核;步骤S60,若通过校核,确定第二有限元模型为整车的轻量化模型。本发明,轻量化部件识别准确度更高,轻量化方案的可实施性更大且可靠性高。

    一种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48645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11238.2

    申请日:2021-07-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温度影响的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内饰异响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载荷:根据测试、统计方法,得到车辆内饰可能工作的环境温度,通过路试获取路面载荷;步骤2,分析模型:将步骤1中获取的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进行异响仿真计算;步骤3,分析结果:经过步骤2的仿真计算,分别得到温度载荷以及路面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步骤4,综合工况:把温度载荷下的相对位移结果以及路面载荷下的位移结果进行叠加;步骤5,异响风险评估:通过评估依据,得到敲击或者摩擦异响的风险状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设计阶段可以准确定位异响风险区域,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

    一种基于超单元和有限元混合模型的NVH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754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10268669.1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超单元和有限元混合模型的NVH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态综合法,将所述整车有限元模型中的部分有限元子模块模型分别缩聚为独立的超单元子模块模型;建立由超单元子模块模型和有限元子模块模型组成的整车混合模型;利用所述整车混合模型进行NVH仿真分析。本发明所述方法减少了分析中未变更有限元子模块重复计算的次数和时间,重复计算次数越多,节省时间的优势越明显,因此明显提高了计算速度;同时还使过程文件和计算结果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大减小。

    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5191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810817059.8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和车身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量悬置点的导纳函数;计算所述振动微分方程中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通过整车运行工况实验计算动力总成质心处的等效激励力;在频域求解所述振动微分方程得到稳态振动响应,进而推导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向车身传递功率的表达式;以所述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刚度为优化变量,以刚度限制和频率限制为约束条件对刚度进行优化。采用本发明所述优化方法可以使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向车身的传递功率在每个频率都有所下降。本发明与现有的解耦优化技术相比,考虑了车身弹性,解决了车身与动力总成的耦合振动问题。

    一种前大梁加强组件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950859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1429504.2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大梁加强组件,括前地板横梁、前大梁后段、门槛连接板和前大梁延伸件,所述前大梁后段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大梁前段的后端和中大梁的前端两层式固定,所述前大梁延伸件由所述前大梁后段的内侧向内延伸弯折至所述前地板横梁的前侧,所述前地板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前大梁后段两层式固定,所述门槛连接板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所述前大梁后段的后部外侧和门槛内板的前部内侧两层式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大梁加强组件结构简单、构建新的传力通道提高车身刚度、提高抵抗碰撞变形的强度、减少焊点剥离地面造成的脚部空间不足的风险几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950016U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21434306.5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后减震器下加强板组件、后减震器上加强板和后减震器加强板撑板,后轮罩内板设于后侧围内板下端的内壁上,后减震器加强板撑板设于后侧围内板的外侧壁上,后轮罩内板顶部设有开口,后减震器加强板撑板的下端穿过开口与后减震器上加强板固定连接,后减震器下加强板组件设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壁上,后减震器上加强板设于后减震器下加强板组件上部,后减震器下加强板组件顶部和后减震器上加强板顶部的对应位置处分别设有安装孔,后减震器上端穿过安装孔并与后减震器上加强板的顶部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减震器安装加强结构,满足后减震器结构安装要求,匹配后减震器结构安装的安装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