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评价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169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14820.1

    申请日:2021-11-25

    Inventor: 赖菲 严旭 文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评价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包括乘员舱、空调箱和空调风道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作封闭处理;S2,将有限元模型导入三维流体仿真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S3,以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模式下暖风芯体出风侧风温曲线作为CFD仿真分析的工况条件,仿真分析一定时间后,得到分析结果文件;S4,调用分析结果文件并转换为车窗玻璃的霜层融化云图,依据霜层融化云图计算得到霜层融化比例k,对照GB11556‑94判定k值是否达标。其能够在设计开发阶段准确评价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降低开发成本。

    车辆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2353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24019.4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导航的启动,控制车辆输出直线行驶的初始转向助力,根据车辆导航发送的下一弯道距离信号,预测车辆转向需求,并控制车辆输出车辆转向需求对应目标转向助力,接收车辆导航发送的弯道状态信号,在确定车辆离开弯道时,控制车辆调整至初始转向助力。本发明利用车辆导航发送的弯道信息,预测车辆是否在下一弯道有转向需求,从而预先确定出目标转向助力,控制车辆及时有效的输出转向需求下的转向助力,实现了智能调整转向助力,满足驾驶员在不同场景下的转向手力需求,提升车辆整体的转向舒适性。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534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80262.9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确定需对车辆进行漂移控制的情况下,获取车辆中的方向盘对应的第一转向角及车辆对应的质心横向速度、质心纵向速度和第一车辆速度,根据第一转向角和第一车辆速度,确定车辆对应的目标质心侧偏角,根据质心横向速度和质心纵向速度,确定车辆对应的实际质心侧偏角,根据实际质心侧偏角和目标质心侧偏角,确定车辆对应的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对车辆进行漂移控制。本申请实现了对车辆漂移的智能控制,减少了车辆驾驶员的漂移操作的复杂度,保障了车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种汽车车窗能耗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10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61479.X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窗能耗优化方法及系统,建立整车车窗几何模型,将内层玻璃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和所述内层玻璃的温度分布设定为玻璃内层的物理属性,将外层玻璃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设定为玻璃外层的物理属性,在设定环境边界后,形成整车车窗仿真模型;得到各选定因子与漏热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和各选定因子与成本之间的传递函数;获得成本目标值和漏热量目标值,基于选定因子与漏热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以及选定因子与成本之间的传递函数,得到各选定因子的最优值。本发明利用传递函数求解得到成本最低,能耗收益最大的整车车窗物性参数设定方法,实现了整车车窗隔热性能提升,为冬季低温续航问题提供了最具性价比的解决办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车辆悬架的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车载终端、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2615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42552.9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悬架的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车载终端、车辆,其中,车辆悬架的能量回收系统包括换热部件、冷却液流道和控制阀门;车辆的减震油液流道和冷却液流道均接入换热部件,在换热部件内进行热交换;冷却液流道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循环通路和第二循环通路,第一循环通路用于向车辆的座舱供热;第二循环通路用于向车辆的电池包供热;控制阀门设置于冷却液流道上,用于控制第一循环通路和第二循环通路的导通或者关闭。在车辆运动过程中减震器油液流过不同的减震器阀系孔从而产生热量,通过设置换热部件将减震油液流道的热量传导出来,并通过冷却液流道带到座舱或者电池包上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提升车辆续航里程。

    一种泄压阀出口面积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883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688268.3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泄压阀出口面积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测试方法为搭建相连的送风设备和静压腔,获取不同风量Q1下对应的压力值P1,将压力与风量拟合得P1=f1(Q1);建立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将给定风量Q2输入模型中计算,根据P1在模型中计算得P2;将Q2带入P1=f1(Q1),得理论压力P2,c,当P2与P2,c的差值小于设定误差,则输出泄压阀的出口面积S和压力P2;改变Q2,即可得到不同P2下对应的S。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测试方法的测试装置,包括送风设备和静压腔,静压腔内设有压力检测点。本发明能准确测量汽车排气泄压阀在不同静压条件下的出口面积。

    一种泄压阀出口面积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8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88268.3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泄压阀出口面积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测试方法为搭建相连的送风设备和静压腔,获取不同风量Q1下对应的压力值P1,将压力与风量拟合得P1=f1(Q1);建立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将给定风量Q2输入模型中计算,根据P1在模型中计算得P2;将Q2带入P1=f1(Q1),得理论压力P2,c,当P2与P2,c的差值小于设定误差,则输出泄压阀的出口面积S和压力P2;改变Q2,即可得到不同P2下对应的S。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测试方法的测试装置,包括送风设备和静压腔,静压腔内设有压力检测点。本发明能准确测量汽车排气泄压阀在不同静压条件下的出口面积。

    一种乘员舱泄压阀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1203106U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22098485.3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员舱泄压阀,包括泄压阀本体,该泄压阀本体中部设有前后贯穿的槽口,泄压阀本体内设有多个可转动的泄压胶片,用于控制汽车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连通,泄压阀本体内自上而下设有多个隔声板,多个隔声板位于泄压胶片后方,单个隔声板上设有多块间隔排列的第一挡声板,相邻第一挡声板之间形成第一通气孔;隔声板上表面贴设有减震胶片,用于吸收泄压胶片回落过程的冲击力;减震胶片与第一通气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通气孔。其能够吸收泄压胶片回落冲击,减轻泄压胶片的冲击噪声,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噪声通过泄压阀传入车内,提高舒适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上述的乘员舱泄压阀。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20390928U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21298286.7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系统及汽车。车载空调的出风风道从车载空调的出风端被分为中央风道和后部风道,中央风道又分为左风道、中间风道、右风道,左风道和右风道的出风端通过第一出风结构和第二出风结构从仪表板延伸至汽车的左右A柱上,后部风道延伸至副仪表板尾部,为汽车后排的乘客提供吹风;优化了空调出风口的位置,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感,也释放了仪表板的空间,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种乘员舱立体分布式送风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09191645U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21679266.3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员舱立体分布式送风结构及汽车,包括布置在仪表板下的送风结构本体,在送风结构本体的左部、左中部、右部和右中部分别设置左部风管、左中部风管、右部风管和右中部风管,分别连接仪表板上设置的朝向驾乘人员方向的左部风口、左中部风口、右部风口和右中部风口,在送风结构本体中上部还设有上部风管,连接仪表板上向上设置的上部风口。该结构可以有效提升乘员舱内部气流流速,使冷空气更快速到达目标区域,降低头部区域温度。该结构形成了对造型的一种趋势引领,在保证功能的同时,可以对外观进行创意的设计,美化外观,将其挖掘成科技感十足,吸引用户眼球的配置。该结构能有效降低风管压损,减小车内风噪。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