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6750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507459.1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包括外壳体、上内壳体、下内壳体和上下调节组件;外壳体围成风道,外壳体的前端设置有进风口,外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出风口;上内壳体和下内壳体设置在风道的后段内,并在风道的后段内分隔出上层风道、中层风道和下层风道;上下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均为上下摆动叶片,第一叶片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叶片设置在上层风道的入口处,第三叶片设置在下层风道的入口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空调出风口。本发明具有上下出风方向调节范围更广、气流更集中的特点。

    一种汽车车窗能耗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10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61479.X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窗能耗优化方法及系统,建立整车车窗几何模型,将内层玻璃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和所述内层玻璃的温度分布设定为玻璃内层的物理属性,将外层玻璃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设定为玻璃外层的物理属性,在设定环境边界后,形成整车车窗仿真模型;得到各选定因子与漏热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和各选定因子与成本之间的传递函数;获得成本目标值和漏热量目标值,基于选定因子与漏热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以及选定因子与成本之间的传递函数,得到各选定因子的最优值。本发明利用传递函数求解得到成本最低,能耗收益最大的整车车窗物性参数设定方法,实现了整车车窗隔热性能提升,为冬季低温续航问题提供了最具性价比的解决办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34279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877156.8

    申请日:2021-07-31

    Inventor: 王新华 崇国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另一端形成有出风口;壳体内依次形成有左右分流区、上下分流区和合流区;左右分流区通过第一分流部件分成左和右两个出风通道;上下分流区通过第二分流部件分成上和下两个出风通道,第一分流部件和第二分流部件均连接有旋转装置;出风口的风向和风量通过旋转装置控制第一分流部件和第二分流部件的角度实现调节和分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发明的空调出风口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汽车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存在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使得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34279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77156.8

    申请日:2021-07-31

    Inventor: 王新华 崇国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形成有进风口,另一端形成有出风口;壳体内依次形成有左右分流区、上下分流区和合流区;左右分流区通过第一分流部件分成左和右两个出风通道;上下分流区通过第二分流部件分成上和下两个出风通道,第一分流部件和第二分流部件均连接有旋转装置;出风口的风向和风量通过旋转装置控制第一分流部件和第二分流部件的角度实现调节和分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发明的空调出风口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汽车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存在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使得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基于STAR-CCM+的汽车后挡风玻璃除霜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273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451170.6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TAR‑CCM+的汽车后档风玻璃除霜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S01,基于STAR‑CCM+建立后挡除霜换热模型,根据预先收集的后挡风玻璃和电阻丝的属性参数完成边界条件设置,并进行整车后挡除霜瞬态仿真分析,通过与整车后挡除霜试验结果对比,标定后挡玻璃在整车内外侧的换热系数;S02,根据电阻丝的电阻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定义功能user code编写电阻丝发热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进行后挡玻璃除霜耦合仿真。本发明在不增加软件采购成本的情况下,仅使用STAR‑CCM+便可完成后挡除霜的电热耦合计算,在仿真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的同时,具有计算高效、便捷的优点,可用于整车后挡除霜性能评估,为后挡风玻璃电加热除霜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保持汽车关门速度和耳压稳定的控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5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901342.5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汽车关门速度和耳压稳定的控制系统及车辆,包括泄压阀本体、隔音罩、驱动模块,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泄压阀阀片;所述隔音罩设置在泄压阀本体的开口侧,且隔音罩能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滑动,通过控制隔音罩的上下滑动的位移来控制泄压阀本体的开口面积;所述泄压阀阀片的上端能转动连接在泄压阀本体上,用于遮挡泄压阀格栅,并在有气流经过泄压阀格栅时,气流顶起泄压阀阀片后排出;所述驱动模块与隔音罩连接,用于驱动隔音罩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持车门关门速度及车内人员耳压稳定。

    保持汽车关门速度和耳压稳定的控制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4164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01342.5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汽车关门速度和耳压稳定的控制系统及车辆,包括泄压阀本体、隔音罩、驱动模块,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泄压阀阀片;所述隔音罩设置在泄压阀本体的开口侧,且隔音罩能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滑动,通过控制隔音罩的上下滑动的位移来控制泄压阀本体的开口面积;所述泄压阀阀片的上端能转动连接在泄压阀本体上,用于遮挡泄压阀格栅,并在有气流经过泄压阀格栅时,气流顶起泄压阀阀片后排出;所述驱动模块与隔音罩连接,用于驱动隔音罩相对于泄压阀本体上下移动;所述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连接。本发明能够有效保持车门关门速度及车内人员耳压稳定。

    车载空调出风口结构、车载空调出风口设计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4091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17212.9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载空调出风口机构、车载空调出风口设计方法及车辆。车载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壳体上具有出风口,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分别连接在出风口的上侧和下侧;沿出风口向外出风的方向,上导风件的下侧面向上张开,下导风件的上侧面向下张开。在壳体上的出风口的上侧、下侧分别设置有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上导风件和下导风件可以对从出风口出来的气流起到导风的作用,利用康达效应获得更好的出风效果。上导风件的下侧面和下导风件的上侧面被设置为分别向上、下方向张开,这样就可以改善风速均匀性和流程发散程度,减弱体感风速,同时将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更均匀地扩散到车辆内,还可以降低气流的噪声。

    一种基于STAR-CCM+的汽车后挡风玻璃除霜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27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51170.6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TAR‑CCM+的汽车后档风玻璃除霜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为:S01,基于STAR‑CCM+建立后挡除霜换热模型,根据预先收集的后挡风玻璃和电阻丝的属性参数完成边界条件设置,并进行整车后挡除霜瞬态仿真分析,通过与整车后挡除霜试验结果对比,标定后挡玻璃在整车内外侧的换热系数;S02,根据电阻丝的电阻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定义功能user code编写电阻丝发热功率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进行后挡玻璃除霜耦合仿真。本发明在不增加软件采购成本的情况下,仅使用STAR‑CCM+便可完成后挡除霜的电热耦合计算,在仿真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的同时,具有计算高效、便捷的优点,可用于整车后挡除霜性能评估,为后挡风玻璃电加热除霜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空调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485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9975.3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空调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包括空调箱壳体,空调箱壳体上开设有开口,还包括外循环漏风风门,所述外循环漏风风门安装在空调箱壳体上,且外循环漏风风门能封堵空调箱壳体上所设开口;当空调箱内与乘员舱之间的压差小于等于预设压差值Ptarget时,空气作用于外循环漏风风门上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矩小于等于外循环漏风风门本身由重力产生的力矩,外循环漏风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当空调箱内与乘员舱之间的压差大于预设压差值Ptarget时,空气作用于外循环漏风风门上的压力所产生的力矩大于外循环漏风风门本身由重力产生的力矩,外循环漏风风门开启。本实施例中能够避免外循环自然漏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