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9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74151.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 ,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茶黄素的茉莉花香大叶红茶制备方法及茉莉花香大叶红茶。包括步骤为将茶鲜叶进行恒慢萎凋、二次做青、揉捻、经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二次变温发酵、阶梯式干燥;所得红茶内含茶黄素比,较仅进行室温萎凋的红茶提升20%以上,茶红素提升20%以上,氨基酸提升20%以上,可溶性糖提升20%以上,茶褐素含量下降。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有利于茶鲜叶中的儿茶素酶促氧化,和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间的比例协调,控制红茶茶汤内茶褐素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茶黄素的茉莉花香的大叶红茶。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7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13659.0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汉逊德巴利酵母在发酵改善黑茶制品风味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一株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W08,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5770。利用汉逊德巴利酵母固态发酵显著改变了黑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显著降低了黑茶的青气类成分,增强了具有花香、薄荷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汉逊德巴利酵母固态发酵后的黑茶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单宁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活性,对黑茶中独特香气化合物的形成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综上,该菌株表现出作为黑茶风味调节发酵剂的潜力,将其应用于发酵黑茶中将有利于风味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8901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9941.X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茶饮料的发酵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冠突散囊菌和水开菲尔混合发酵极大地改善了黑茶茶汤的风味品质和感官特征,增强了黑茶茶汤的菌花香和薄荷香强度,降低了茶汤的苦味、涩味,提高了茶汤的醇厚感和鲜味,具有优良的感官特性。此外,在发酵过程中,水开菲尔发酵显著提高了黑茶茶汤中琥珀酸的含量,乳酸含量在混合发酵组中显著增加。与冠突散囊菌单独发酵相比,混合发酵组中水开菲尔的存在有效抑制了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降解,维持发酵茶汤中较高的儿茶素含量。综上,本发明有助于开发具有独特风味品质和维持较高儿茶素含量的新型发酵黑茶饮料,在茶饮料行业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918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67858.9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品质黑毛茶的制备及其渥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摊放:采摘茶树鲜叶,摊放成茶坯;(2)杀青:蒸汽气蒸步骤(1)制成的茶坯并室温放置至茶坯含水量65~70%;(3)渥堆:揉捻步骤(2)杀青后的茶坯,将茶坯置于容器内、压实,加盖湿布,空气湿度80%~90%以上,温度45~50℃,持续8~12h;(4)烘干:将步骤(3)渥堆好的茶坯烘干至含水量不高于8%;本发明制备出来的黑毛茶香气优质无异味。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05890.4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茉莉花茶的干燥方法,包括:将筛花后的花茶坯摊放至500~1500克/平方米的面密度,置于温度为25~45摄氏度、湿度低于40%的环境内干燥,定时翻动茶堆直至水分低于7%即得,本发明通过使花茶坯处于低温低湿环境干燥以降低茉莉花茶香气的散失、减少茶叶的劣变,可大幅提高茉莉花茶品质,形成“茉莉花香鲜灵、茶香花香交融”的茉莉花茶;同时,与现行的多种茉莉花茶干燥工艺相比,本发明的茉莉花茶干燥流程简单,大幅降低了茉莉花使用量及劳动力的投入,可推广性强,且解决了传统的茉莉花茶在热风干燥的处理过程中茶叶容易变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5060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15195.2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降尿酸风味黑茶饮料,是以茯砖茶、六堡茶、普洱熟茶、花香型红茶、荷叶、青钱柳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提后添加柠檬片、昆仑雪菊、金银花、罗汉果提取物及甜菊糖提取物调味,过滤、灭菌制得。本发明对黑茶、荷叶、青钱柳、金银花的配用,使茶饮料具有降尿酸、清热解毒的功效;添加花香红茶、柠檬片及昆仑雪菊增进了饮料的风味和香气;添加罗汉果提取物、甜菊糖提取物等低热量植物源甜味剂,调和了饮料的口感,使饮料风味更为大众所接受,也满足了大众对低糖、低热量茶饮料产品的追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432577B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10353886.4
申请日:2011-11-1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绿茶中分离纯化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体的方法,本方法以云南大叶种绿茶为原料,用乙酸乙酯直接提取,粗提物分别经过两种不同的吸附树脂柱色谱吸附洗脱,收集富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解吸馏分,高效外循环浓缩回收乙醇后再用反渗透膜低温浓缩,95%乙醇低温冷藏结晶,最终冷冻干燥得到98%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单体。本发明方法简便,制备周期短,成本低,符合环保和安全的要求,适宜规模型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9904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11802.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茉莉花茶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相邻两个设备之间设置有用来转运茉莉花茶的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由电机和倾斜向上的外筒,外筒内固定有内筒,内筒内定轴转动连接有螺旋叶轴,且螺旋叶轴的下端与电机传动连接,内筒的下端侧壁连通有导料管,导料管的上端通过进料管连接前一设备的出料端口,内筒的上端口通过出料管连接后一设备的进料端口,底座上设置有用来防止导料管内部茉堵塞的抖料机构,内筒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用来取样的取样筒。该种茉莉花茶的自动化生产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高,确保茉莉花茶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污染物所污染,提高茉莉花茶的生产卫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95525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48068.3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7/00 , A01N65/44 , A01N65/30 , A01N65/24 , A01N65/22 , A01N65/12 , A01N65/08 , A01N63/38 , A01N63/32 , A01N63/23 , A01N63/22 , A01N63/20 , A01P17/00 , A01P7/00 , A01P1/00 , A01P3/00 , A01P21/00 , C05G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茉莉花种植和栽培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茉莉花的绿色防虫栽培方法,包括苗床育苗、种植地选择、整地、施基肥、种植、追肥、除草、病害防治等步骤,本制备方法克服了传统茉莉花种植中需要施加大量农药防虫的缺点,使用绿色生物防虫防病,获得了生态有机的茉莉花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891944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056293.5
申请日:2014-02-1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三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23F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茯茶提取物咀嚼片,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茯茶提取物1-2、乳糖50-66、奶粉8-16、柠檬酸2.5-3.5、硬脂酸镁2和蔗糖20,将上述各组分按比例混合,经造粒、压片,即得。本发明以茯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对茯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充分利用。采用矫味剂对茯茶涩味和苦味进行掩蔽,改善其风味;组合后的配方给咀嚼片带来可口的酸甜感,符合大众口味;且配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无吸湿性,咀嚼片的口感细腻、香甜。对茯茶提取物咀嚼片的口味、外观、硬度、脆碎度、水分、活性成分含量等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该咀嚼片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食用方便且易于携带的新型茶叶产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