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28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1563882.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抑制和荧光内滤效应的稻谷中镉含量检测的方法,属于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本发明的基于酶抑制和荧光内滤效应的稻谷中镉含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乙醇胺磷酸酯修饰的上转换荧光材料,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产物进行荧光淬灭,根据镉元素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产物和上转换材料间的荧光内滤效应,分析荧光强度与镉元素浓度的定量关系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计算待测液中的镉含量。该方法具有稳定的定量检测范围和检出限,检测范围可以在保持在0.003~6mg/kg,检出限可达0.001mg/kg,准确度高,能够特异性检测稻谷中镉元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99832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748910.2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堆冷却壁通风系统,包括若干空调,沿粮仓壁底部设有横截面为扇形的下层通风地笼,沿粮仓侧壁堆粮线以下设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上层通风地笼;上层通风地笼的弧面由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组成,第二弧面和下层通风地笼的弧面设有开孔,二者形成形成仓内双层环形通风管道;上层通风地笼与下层通风地笼分别与空调送风管、回风管道连接,形成冷风内环流管网;系统运行时,冷风通过出风管道和上层地笼压入粮堆,下层地笼通过负压将上层冷风定向性的透过粮层吸入回风管道,形成冷却壁式风墙隔离带,阻断因仓壁高温热传递对粮堆温度扰动影响,该系统可有效解决高温环境下因储粮“冷心热皮”现象而造成储藏损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979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57999.0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磁力辅助胡萝卜保质干燥的方法,首先打开电源,启动热阻、鼓风机和磁场发生装置,通过温、湿、磁集成控制器控制内部的温度为60‑90℃,湿度为20‑30%,磁场强度为6‑10mT。然后将胡萝卜片平铺放到烘干托盘上,打开柜门,将托盘放置在相应的滑轨上,此时的烘盘之间间距及距上下箱壁的间距均为0.1m,此间距内磁场最为稳定且均匀,关闭柜门。本发明通过非热物理磁场技术磁场生化效应对胡萝卜内部水分子间氢键的影响,降低黏度和表面张力,增大渗透率和扩散系数,从而促进水分子在胡萝卜中的扩散,减少干燥时间和营养物质流失,节能保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7282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63882.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抑制和荧光内滤效应的稻谷中镉含量检测的方法,属于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本发明的基于酶抑制和荧光内滤效应的稻谷中镉含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乙醇胺磷酸酯修饰的上转换荧光材料,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产物进行荧光淬灭,根据镉元素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产物和上转换材料间的荧光内滤效应,分析荧光强度与镉元素浓度的定量关系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计算待测液中的镉含量。该方法具有稳定的定量检测范围和检出限,检测范围可以在保持在0.003~6mg/kg,检出限可达0.001mg/kg,准确度高,能够特异性检测稻谷中镉元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736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49580.9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酶法协同高效制备功能性抗性淀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玉米淀粉与水混合,沸水浴后高压蒸汽处理,然后加普鲁兰酶,调节pH 4.0~5.0,60℃水浴24h后煮沸,加入无水乙醇,离心后取沉淀物烘干粉碎得脱支淀粉;(2)将柠檬酸与脱支淀粉混合后调节pH至3.0,室温静置16h后干燥至含水率8%;(3)淀粉样品平铺在不锈钢架上红外处理,红外辐射强度1500~3800W/m2、辐射时间6~8min;结束后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再次干燥至含水率8%,即获得所述抗性淀粉;本发明在实现绿色节能生产的同时,有效提升抗性淀粉的品质和制备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0556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94825.6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A23L5/20 , A23L5/30 , A23L3/3418 , A23L3/3445 , A23L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辅助米糠营养组分快速稳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一定量经过去杂处理的新鲜米糠,均匀地平摊于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两电极之间的支架上,厚度小于10mm,使用旋转真空泵将反应器的真空度抽至0.04mbar以下,等离子体产生的气体为空气,将电极耦合到频率为13~14MHz的射频电源上,调整支架,于20W~60W条件下处理4~8min。(2)将处理后的米糠取出,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包装后进行避光贮藏即得营养组分稳定化的米糠。本发明节能环保,能在不破坏米糠营养组分的前提下,钝化米糠中的脂肪酶、过氧化物酶并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从而获得延缓米糠氧化,稳定米糠营养组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23230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51433.2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A23B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B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谷快速杀菌方法,属于粮食储藏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稻谷为材料,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采用微波特定的工作条件,将稻谷升至最佳受热温度,在保证稻谷品质的前提下,将细菌和霉菌总量减少至较低。本发明与其它稻谷杀菌技术相比优势在于:加热时间短、升温速率快、能耗少、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破坏少,杀菌效果显著,更具有无化学物质残留,安全性较高等优点。本发明对稻谷具有更好的快速杀菌效果,能使稻谷安全入仓,对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98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27405.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G01N21/35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63 , G01N2021/35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区别谷物及害虫红外辐射吸收特性的方法,该方法能快速便捷地获取谷物及害虫红外辐射的波长参数,确定红外杀虫的最佳波段。谷物和储粮害虫的红外特性测定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样品;步骤2,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对谷物和害虫进行测定扫描,采集谷物和害虫的红外光谱图及数据;步骤3,将得到的谷物和害虫红外光谱数据经行定性分析,绘制红外指纹图谱;步骤4,基于获取的红外光谱图,按照维恩位移定律获取红外辐射温度低和谷物品质变化小的波长段,并将其作为红外杀虫设备的工作波段。红外辐射设备在该波段条件下工作,可有效减少储藏期内虫害的发生,保持谷物原有品质和风味,且能耗量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357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25348.0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IPC: G06F18/2411 , G06F18/21 , G06F18/214 , G06N3/0464 , G01D21/02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循环干燥过程异常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属于粮食工程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CNN模型对步骤3得到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采用SVM模型将所述CNN模型提取的特征向量投影至高维特征空间,采用基于RBF核的SVM模型进行建模判定;利用训练好的SVM模型对CNN模型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得到故障分类结果。本发明基于时间序列特征融合完成了对粮食产后循环干燥过程中的异常判断和识别,具有典型的过程监控效应,预测结果准确,能结合实际粮食干燥温度不稳定、湿度异常、设备电流电压故障等异常情况在线报错,为粮食循环干燥提供一种有效的排查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476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886628.X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南京财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储粮惰性粉喷施方法,首先设置传送带,使其一端连接运粮车,另一端连接粮仓进粮口;然后利用静电发生器使惰性粉产生静电,利用高压气泵给惰性粉加压,使其具有一定动力势能,粮食通过传送带经过粉末喷射器时,粉末喷射器将带静电的惰性粉均匀喷射并吸附在传送带的粮食表面;最后粮食随传送带运送至粮库进仓口时由于静电吸附作用,惰性粉和粮食紧密结合,均匀混合入库,本发明通过静电吸附装置在粮食入仓前完成惰性粉施加,能够降低入仓喷撒及掺拌人力和时间成本投入,消除仓内粉尘爆炸等安全隐患,并且提高混合均匀性和减少惰性粉颗粒漂移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