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37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2669.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交通融合的接驳设施布局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用户出行数据,出行数据包括预测的待规划枢纽地区的高峰小时客流量、各种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费用和舒适度;根据高峰小时客流量、各种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费用和舒适度预测各种交通方式的使用概率;根据高峰小时客流量和各种交通方式的使用概率预测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需求量;通过接驳需求量计算各种交通方式所需的设施规模大小;获取乘客的换乘需求,基于换乘需求确定各种交通方式设施的布置位置和各种设施之间的距离;将各种交通方式所需的设施规模大小、设施的位置和设施之间的距离作为布局方案。该方法设计的布局方案能够提高各个接驳设施间的换乘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21666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70109.8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追尾防护系统,包括防护单元、距离监控单元和充气单元,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部的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内的充气气囊,距离监控单元用于监控该车辆与后方车辆的距离,其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部的雷达摄像头、超声波收发器,距离监控单元监测确认后方车辆和监测后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发送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接收的图像信息和距离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驱动充气组件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使充气气囊从支撑组件内弹出,位于后方碰撞的车辆和该车辆之间,为后方追尾车辆和该车辆之间提供弹性阻力,避免后方车辆直接碰撞至该行驶的车辆直接碰撞,有效效减小了追尾碰撞的车辆损伤,并提高了驾驶员及车内乘客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6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0710474.9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沿道路线方向建立x轴,垂直于道路线方向建立y轴,构建平面环境场并垂直于平面环境场建立代表场强大小的z轴,以构建三维环境场;(2)、对于运动的物体i,若无需驾驶风格系数,计算该运动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3)、对于运动的物体i,若运动的物体i为车辆,且需考虑驾驶风格系数,则计算该运动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4)、计算静止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步骤(5),综合步骤(2)‑(4),构建行车风险场统一模型。本发明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增加了道路边界对于行车的影响,以及物体速度与间距影响的考量,为行车预警与路径规划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95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96817.9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8/214 , G06F18/20 , G06F18/27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潜在类别加速风险模型的高速公路事故持续时间研究方法,涉及交通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从高速公路事故数据中提取并筛选变量,统计变量组合间的相关性并对其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S2:设置多个潜在类别模型分量进行对比,并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值对潜在类别模型的最佳类别数量进行选择;S3:利用EM算法对潜在类别模型进行有效估计,能够用于探究关键因素对高速公路事故持续时间的影响机制,为国内高速公路事故处置及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21666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0070109.8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追尾防护系统,包括防护单元、距离监控单元和充气单元,防护单元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部的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支撑组件内的充气气囊,距离监控单元用于监控该车辆与后方车辆的距离,其包括设置在车辆尾部的雷达摄像头、超声波收发器,距离监控单元监测确认后方车辆和监测后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发送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接收的图像信息和距离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驱动充气组件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使充气气囊从支撑组件内弹出,位于后方碰撞的车辆和该车辆之间,为后方追尾车辆和该车辆之间提供弹性阻力,避免后方车辆直接碰撞至该行驶的车辆直接碰撞,有效效减小了追尾碰撞的车辆损伤,并提高了驾驶员及车内乘客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7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44518.2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40 , G06F16/36 , G06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知识图谱的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分析与事故原因识别方法,涉及交通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以道路运输危险行为事故案例、调查报告等数据,构建道路运输危险行为领域知识图谱;S2:采用熵权法进行道路运输危险行为的安全风险分析;S3:利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危险行为因素与安全风险值的关联度,明确关键危险行为因素,通过知识图谱路径推理确定关键事故原因,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的道路运输危险行为的安全风险分析与事故原因挖掘,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135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40253.X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形交叉口车道布局与信号配时组合优化方法;首先定义与模型相关的索引变量,包括交叉口分支索引、流向索引、车道索引和饱和流量折减系数索引;其次,通过引入的双环标准相位,同时考虑饱和流量折减效应以及共享车道、右转相位的配置,以信号周期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车道布局、相位时长、饱和流量、交通流量、流量比及饱和度为约束条件,构建混合整数线形规划模型;最后使用分支定界法求解模型,得到T形交叉口最优的车道布局与信号配时方案,以提高车辆在T形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降低车辆在交叉口处的延误。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9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34113.2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平面交叉口次路直行、右转车辆远引掉头设计方法。首先对交叉口平面区域进行空间设计及设施配置,包括次路方向车道功能、左转待行区、左转导流线设计,以及主路行人过街驻足区布置及信号灯配置;然后进行远引掉头开口设计,包括远引掉头开口规格、型式以及开口位置确定;最后是对交叉口交通运行及控制方案设计,包括交叉口交通运行方案设计,交叉口相位方案、各相位关键车道流量比以及信号配时参数确定。该方法对次路方向直行、右转车辆的流线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将主路上行人的过街流线与机动车流线完全分离,能够简化交叉口功能区的交通组织,降低掉头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变道次数,提高次路以及交叉口交通流的整体效率及安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10474.9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沿道路线方向建立x轴,垂直于道路线方向建立y轴,构建平面环境场并垂直于平面环境场建立代表场强大小的z轴,以构建三维环境场;(2)、对于运动的物体i,若无需驾驶风格系数,计算该运动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3)、对于运动的物体i,若运动的物体i为车辆,且需考虑驾驶风格系数,则计算该运动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4)、计算静止的物体i在环境场中场强;步骤(5),综合步骤(2)‑(4),构建行车风险场统一模型。本发明行车风险场模型的建立方法增加了道路边界对于行车的影响,以及物体速度与间距影响的考量,为行车预警与路径规划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222529876U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21005043.4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南京林业大学 , 义乌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超载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超载检测分流装置。汽车超载检测分流装置包括汽车超载检测分流装置,包括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所述直行车道上设有地感线圈、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地感线圈用于检测车辆的重量;第一支架用于检测车辆信息并传输给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车辆的重量,实现车辆分流;第二支架上设有显示屏、活动式限高栅栏、升降电机、红外传感器、传导杆、信息接收器;所述信息接收器将接受到的车辆信息通过显示屏展示;所述升降电机用于对活动式限高栅栏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对车辆的重量检测进行分流,减少人工检测工作量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