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49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19237.7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6F18/25 , G01N21/25 , G01N21/55 , G01N33/00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10/04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生长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耦合高光谱特征与深度学习模型的茶树氮素营养周年动态监测方法,通过获取茶树全年生长过程中的冠层高光谱数据,进一步提取高光谱特征(原始反射率、一阶导数反射率和小波特征)并建立其与茶树氮素营养参数的定量关系,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融合敏感高光谱特征,构建茶树氮素营养周年动态监测模型。本发明充分考虑到全年不同时期茶树氮素营养的差异,通过原始光谱反射率的预处理、敏感光谱特征的筛选和融合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应用,实现全年不同时期茶树氮素积累量的精确无损监测。该发明将为茶树氮素营养状况的周年动态监测方法提供新的思路,为茶园精准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713614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356931.3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23F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的生产工艺,经过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微波干燥制成的碧螺春夏秋茶,经过原料粉碎、酶解预处理、逆流提取、蝶式分离、低温真空快速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粉碎、过筛,加工成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粉;本发明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夏秋季节苏州洞庭山群体种茶青,制成的成品茶具有苏州碧螺春茶的独特花果香,花香持续时间长,香气浓郁,茶氨酸含量高可作为夏秋绿茶销售,也可用于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加工;制成的速溶茶饮用方便、汤色明亮、速溶性强、具有碧螺春茶特有的花果香,其茶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滋味鲜爽的特点且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
公开(公告)号:CN10694243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0250823.3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黄酮苷藤茶,以新鲜藤茶嫩茎叶为原料经过摊凉、高温炒杀、摊凉回潮、揉捻、解块、高温烘制、高温炒干的工序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高黄酮苷藤茶的加工工艺,如下:以新鲜的藤茶嫩茎叶为材料,摊凉,茎叶放入260‑280℃的高温锅,采用抛炒与焖炒相结合的炒制方式;藤茶摊凉回潮,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使成条率达到50%以上;藤茶茎叶解块;得到的藤茶茎叶放入烘干机,95‑110℃烘制,直至茎叶含水量为40‑50%;再在90‑100℃炒干机上炒至茎叶的含水量为5‑6%。本发明利用高温抑制氧化酶和水解酶的活性,减少了制作过程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转化和丢失,并且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694243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50823.3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23F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黄酮苷藤茶,以新鲜藤茶嫩茎叶为原料经过摊凉、高温炒杀、摊凉回潮、揉捻、解块、高温烘制、高温炒干的工序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高黄酮苷藤茶的加工工艺,如下:以新鲜的藤茶嫩茎叶为材料,摊凉,茎叶放入260‑280℃的高温锅,采用抛炒与焖炒相结合的炒制方式;藤茶摊凉回潮,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使成条率达到50%以上;藤茶茎叶解块;得到的藤茶茎叶放入烘干机,95‑110℃烘制,直至茎叶含水量为40‑50%;再在90‑100℃炒干机上炒至茎叶的含水量为5‑6%。本发明利用高温抑制氧化酶和水解酶的活性,减少了制作过程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转化和丢失,并且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8713614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10356931.3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23F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的生产工艺,经过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微波干燥制成的碧螺春夏秋茶,经过原料粉碎、酶解预处理、逆流提取、蝶式分离、低温真空快速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粉碎、过筛,加工成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粉;本发明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夏秋季节苏州洞庭山群体种茶青,制成的成品茶具有苏州碧螺春茶的独特花果香,花香持续时间长,香气浓郁,茶氨酸含量高可作为夏秋绿茶销售,也可用于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加工;制成的速溶茶饮用方便、汤色明亮、速溶性强、具有碧螺春茶特有的花果香,其茶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滋味鲜爽的特点且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
公开(公告)号:CN1187659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25368.2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尚茶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集γ‑氨基丁酸的助眠豆荚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茶加工技术领域,以‘黄山小叶种’茶树一芽二叶鲜叶和新鲜‘通豆6号’青毛豆豆荚为原料制备成富集GABA的拼配茶,利用超声波浸提技术和真空厌氧技术,极大程度提高了青毛豆豆荚与茶叶中GABA含量,并且显著促进茶树鲜叶中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脯氨酸含量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84522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65099.0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尚茶科技有限公司
IPC: A23F3/06 , A61K36/82 , A61P3/1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茶叶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步骤鲜叶采摘、真空厌氧、摊放、萎凋、红蓝光照射、烘干机烘焙、拣剔等步骤制得一种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茶叶,其中在萎凋时辅以红蓝光照射,红光与蓝光的光质比为1.4:1,所述红光的波长为625nm,蓝光的波长为449nm,红蓝光的光照强度为5000lx;本发明通过采用茶树的一芽三、四叶为原料,通过本发明制成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如真空厌氧流程,以及在萎蔫过程中以红蓝光为光源,光照强度为5000lx间断照射茶叶,有利于茶叶的失水及其生化成分转化和积累。使其与其他工艺相比制作出来的茶叶,能够更有效降低α‑葡萄糖苷酶酶活性,抑制葡萄糖浓度的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00613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41470.3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23F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茶多酚红茶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红茶速溶茶粉1份;益生菌6份;蔗糖20份;水400份;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红茶汤、制备混合红茶汤、发酵、过滤、浓缩、干燥。本发明制备的红茶酵素不但增加茶叶的利用率,还提高红茶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有效地发挥了红茶的保健作用;并且本发明利用高茶多酚速溶红茶粉制成的红茶酵素结合了植物的药理作用和酵素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发酵方式更加丰富了红茶和酵素的风味,且制作工艺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6570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637744.X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博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园高效间作种植方法,在茶园中茶树与夏季和冬季绿肥的间作模式,即:茶树与大豆和紫云英的轮作种植方法。本发明公开了茶园中轮作大豆和紫云英时,大豆生长至开花结荚期进行翻压,紫云英在盛花期进行翻压,如下:5月底在茶园种植接种根瘤菌的大豆,待大豆生长至开花结荚期进行翻压,在当年的10月底,在间作大豆的茶园中,继续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云英,到翌年的3月初,紫云英在盛花期时进行翻压,然后按照上述种植模式,在茶园中不断进行两种作物的轮作种植。本发明利用轮作的种植方式,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改善土壤的理化特征,适量增加土壤中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并且能够缓解茶园土壤的酸化,进而改善茶叶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55848.8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融合多类型高光谱指数的茶树生物量无损监测方法,步骤如下:将茶树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分别与叶片干物质重量和植株干物质重量相结合,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的建模角度,采用不同建模方法构建了茶树生物量的监测模型。本发明充分考虑到不同生态点、不同茶树品种和不同氮素营养条件对茶树生物量的影响,通过原始光谱反射率的预处理、敏感高光谱波段的筛选,多类型高光谱指数的结合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精确无损地监测不同处理下的茶树生物量。该发明将为茶树生物量的无损监测方法提供新的思路,为茶园精准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