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大肠杆菌内氟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402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934124.2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涉及一种检测大肠杆菌内氟含量的方法,包括:1)配制含有不同浓度氟的LB液体培养基;2)在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并振荡培养;3)紫外检测在野生型大肠杆菌生长的OD600值;4)收集培养的菌液后离心,倒掉上清液,重悬浮再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后再重悬浮,水浴加热,冷却后离心;5)取上清液,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得到氟离子浓度C;6)计算得到野生型大肠杆菌内累积的氟含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大肠杆菌内氟含量的方法,为含氟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浓度参考和配比依据,解决含氟抗菌药物研发时无法分别确定药物中氟和致死成分的有效浓度的问题。

    一种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的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713614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356931.3

    申请日:2018-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的生产工艺,经过采摘、摊放、杀青、揉捻、微波干燥制成的碧螺春夏秋茶,经过原料粉碎、酶解预处理、逆流提取、蝶式分离、低温真空快速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粉碎、过筛,加工成高香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粉;本发明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夏秋季节苏州洞庭山群体种茶青,制成的成品茶具有苏州碧螺春茶的独特花果香,花香持续时间长,香气浓郁,茶氨酸含量高可作为夏秋绿茶销售,也可用于高茶氨酸碧螺春速溶茶加工;制成的速溶茶饮用方便、汤色明亮、速溶性强、具有碧螺春茶特有的花果香,其茶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滋味鲜爽的特点且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且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一种茶树类钙调蛋白基因启动子

    公开(公告)号:CN10423264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59223.7

    申请日:2014-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提供一种茶树类钙调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启动子,为如下1)-2)中任一种DNA分子:1)如SEQ ID NO.1所示DNA序列;2)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分子。本发明的启动子具有组织特异性,兼有诱导型功能。本启动子不仅含有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有钙离子相关位点,可接受钙离子诱导而过表达。钙信号作为第二信使,影响诸多生长调节因素,可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通过钙离子诱导下游基因表达。

    茶树氟含量抑制剂及其应用及抑制茶树新梢氟累积的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3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67913.4

    申请日:2023-02-0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茶树氟含量抑制剂及抑制茶树新梢氟累积的种植方法,结合水培和土培的不同的应用方式,深入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钾元素在茶树种植中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添加的钾离子含量为435.65 mg/L时,对抑制茶树新梢氟累积具有优异的效果。作为外源施加的钾元素,在本发明中的添加量远大于在传统茶树种植过程中的施加量,有效提升了茶树良种的抗性,提高茶树对氟的抗性,降低了茶树新梢中的氟累积,进一步提高茶树茶叶的安全性。相比其他去氟方法或去氟添加剂,对茶园环境影响小,绿色安全,且有助于后续的茶树种植,解决了我国茶叶氟含量超标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对促进茶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种高黄酮苷藤茶及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94243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0250823.3

    申请日:2017-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黄酮苷藤茶,以新鲜藤茶嫩茎叶为原料经过摊凉、高温炒杀、摊凉回潮、揉捻、解块、高温烘制、高温炒干的工序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高黄酮苷藤茶的加工工艺,如下:以新鲜的藤茶嫩茎叶为材料,摊凉,茎叶放入260‑280℃的高温锅,采用抛炒与焖炒相结合的炒制方式;藤茶摊凉回潮,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使成条率达到50%以上;藤茶茎叶解块;得到的藤茶茎叶放入烘干机,95‑110℃烘制,直至茎叶含水量为40‑50%;再在90‑100℃炒干机上炒至茎叶的含水量为5‑6%。本发明利用高温抑制氧化酶和水解酶的活性,减少了制作过程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转化和丢失,并且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一种高黄酮苷藤茶及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942436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250823.3

    申请日:2017-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黄酮苷藤茶,以新鲜藤茶嫩茎叶为原料经过摊凉、高温炒杀、摊凉回潮、揉捻、解块、高温烘制、高温炒干的工序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高黄酮苷藤茶的加工工艺,如下:以新鲜的藤茶嫩茎叶为材料,摊凉,茎叶放入260‑280℃的高温锅,采用抛炒与焖炒相结合的炒制方式;藤茶摊凉回潮,放入揉捻机中揉捻,使成条率达到50%以上;藤茶茎叶解块;得到的藤茶茎叶放入烘干机,95‑110℃烘制,直至茎叶含水量为40‑50%;再在90‑100℃炒干机上炒至茎叶的含水量为5‑6%。本发明利用高温抑制氧化酶和水解酶的活性,减少了制作过程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转化和丢失,并且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一种快速鉴定uORF对翻译水平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4293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719480.2

    申请日:2013-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6 C12Q2304/6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uORF对翻译水平影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对目的基因的uORF片断进行扩增,得未突变的uORF片断;以未突变的uORF片段为模板,对目的基因的uORF片断进行定点突变并扩增,得突变的uORF片断;分别将未突变的uORF片断和突变的uORF片断构建重组质粒;将上述重组质粒采用基因枪方法分别导入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植物组织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比较突变型与未突变型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鉴定uORF对目的基因翻译水平的影响。该方法能够快速鉴定uORF对翻译水平影响。

    一种加快茶苗生长的高效快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59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639711.X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快茶苗生长的高效快繁方法,属于植物育苗领域,该方法使用苏茶早和龙井长叶作为插穗,包括准备插穗、扦插、扦插后的综合管理以及喷施Na2S溶液等步骤,通过扦插技术加快不同品种良种的繁殖效率,提高茶树抗性,从而加快繁育良种茶树步伐,增加茶叶企业的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