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178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42348.3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0B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三种状态的可变形软体辐条轮及轮腿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状,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气动滑环,所述气动滑环上连接有供气单元,供气单元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转轴远离供气单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部为中空状。本发明的提供的可变形辐条轮具有小轮模式、大轮模式和腿式模式,在平坦地面上,应用大轮模式提高机器人的机动性,在崎岖地面上,应用腿式模式克服各种障碍便于进行越障,而应用小轮模式便于通过低矮环境,且各模式之间的切换仅通过单个气泵控制即可实现,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机器人的地形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532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31059.1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抓取功能的腿机构,包括机架、大腿、小腿和足端部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固定有第一动力机和第二动力机,第一动力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第一正齿轮,大腿上端设有第二正齿轮,大腿上端套设于第二动力机的输出轴上,第二正齿轮与第一正齿轮相啮合,第二动力机的输出轴上还固定安装第三正齿轮,小腿上端与大腿末端铰接连接,小腿上端外侧设有第四正齿轮,第三正齿轮与第四正齿轮通过同步带实现传动连接,小腿末端设有足端部件,小腿内为空腔,小腿内设有控制足端部件进行抓取动作的抓取传动机构。本发明通过在小腿内设置抓取传动机构,可以实现通过两个动力机的协调控制,实现腿式运动及抓取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82189.9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2D57/024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翻爬壁机器人及其协作运动方法,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至少两组机器人单体,且两组机器人单体之间可拆式连接;所述机器人单体包括腰部齿轮机构,腰部齿轮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腿部机构一与腿部机构二,腿部机构一和腿部机构二以腰部齿轮机构作为转动副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翻转操作;所述腿部机构一包括固定安装在腰部齿轮机构一端的连接件一,所述连接件一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件。本发明通过机器人单体的协同运动,多个爬壁机器人单体能在复杂、动态的环境中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减少单个机器人的工作负担,应对单一机器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推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4083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93892.5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0B19/02 , B62D57/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条数量可变的辐条轮机构,涉及轮腿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体连接板,所述机体连接板上安装有轮毂驱动单元,轮毂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外轮毂,所述外轮毂朝向传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轮毂,且外轮毂的直径大于内轮毂的直径。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外齿环、内齿环、齿轮组件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带动外轮辐条及内轮辐条进行伸长及收缩,从而实现装置整体从轮式模式到辐条数量为3的腿式模式,再到辐条数量为6的腿式模式转换,便于进行多地形运动,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运动灵活性,且各模式的转换仅通过单个电机控制即可实现,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92515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10280.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22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T7/00 , G06T7/13 , G06T5/20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WGOA‑HHO改进YOLOv8的焊缝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深度学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焊缝图像数据集,使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对焊缝图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焊缝图像数据集;将预处理后的焊缝图像数据集输入至预先建立的YOLOv8焊缝缺陷检测模型内进行训练,并基于WGOA‑HHO优化算法,输出得到Improved‑YOLOv8模型;获取待检测焊缝图像,将待检测焊缝图像输入至Improved‑YOLOv8模型内,输出得到焊缝缺陷检测结果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7818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38984.0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蓄能弹跳功能的混联机械腿机构,包括:静平台,静平台下端部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下端部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L型板,L型板侧端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第二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部连接有第三转动电机,第三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连杆;连杆侧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和第二螺纹槽,连杆侧端套接有套管,套管内侧靠近上端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与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相适配,连杆转动时,移动块能够带动套管在连杆侧端上、下移动;连杆下端部连接有弹簧,弹簧位于套管内部,弹簧下端部与套管底部连接;套管下端部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动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76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011985.4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2 , G06N3/04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图卷积网络的动作识别方法,涉及动作识别技术领域。该动作识别方法将注意力机制加入自适应图卷积网络中,引入时间注意力模块来克服卷积算子的局部性,使每个单个关节被认为是独立的,并且通过比较同一身体关节沿着时间维度的嵌入变化来计算帧之间的相关性,来提高对时间信息提取;另外引入通道注意力模块,使网络更加关注重要的通道特征,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性能,使分类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10790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901254.5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一种可变形的足端机构,包括动力机、螺纹杆、螺纹柱推动杆、滑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足底板、第二足底板、第一四分之一球形足端和第二四分之一球形足端。动力机通过螺纹杆、螺纹柱推动杆、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传动,可以控制第一足底板、第二足底板、第一四分之一球形足端和第二四分之一球形足端的收缩和展开,从而形成足端不同的形态。本发明的足端机构具有半球形态和展开形态,可以和地形分别形成点接触和面接触,通过形态的切换可以分别适应刚性的粗糙地形和松软地形。本发明的可变形足端机构在半球形态和展开形态间切换的过程中,其形态变化形成二指手爪的夹放操作,因此可以用作抓取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7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11985.4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图卷积网络的动作识别方法,涉及动作识别技术领域。该动作识别方法将注意力机制加入自适应图卷积网络中,引入时间注意力模块来克服卷积算子的局部性,使每个单个关节被认为是独立的,并且通过比较同一身体关节沿着时间维度的嵌入变化来计算帧之间的相关性,来提高对时间信息提取;另外引入通道注意力模块,使网络更加关注重要的通道特征,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性能,使分类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21481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908165.3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B62D57/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可滑行的四足机器人,包括前机体、后机体以及分布在前机体和后机体两侧的四条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体和所述后机体通过腰关节转动连接,所述盆骨的上端与所述前机体和所述后机体之间转动连接,连接处为横滚髋关节,所述大腿的上端与所述盆骨的下端之间转动连接,连接处为俯仰髋关节,所述小腿的上端与所述大腿的下端之间转动连接,连接处为膝关节,所述小腿的上端的侧面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一随动轮,所述小腿的下端的侧面转动设置有所述第二随动轮,所述小腿下端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足端。本发明在不影响机器人腿式运动情况下,实现机器人滑行步态,提高机器人在平整地面,尤其是斜坡向下运动中运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