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859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50411.4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H5/14
Abstract: 本发明的船用螺旋桨前置自适应降噪增效附体装置包括导环、可动导叶和液压系统;所述导环与推进器轴及螺旋桨同轴,安装在双臂轴支架臂上;所述可动导叶两端分别与双臂轴支架轴毂和所述导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系统驱动所述可动导叶绕可动导叶中心线转动,调节所述可动导叶相对于来流的攻角,改变流场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该附体装置可通过调节叶片的相对位置和攻角,根据需求增加推进效率提高最大航速或降低螺旋桨水下辐射噪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螺旋桨激振力以及船尾振动;附体本身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附加推力,进一步提高船舶快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231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36822.9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B7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层流体中的自推进模型,由模型主体、外置电源及细导线组成,模型主体包括主壳体、螺旋桨、电机、传动轴、配重块及挂环。所述外置电源,置于模型外部甚至分层流水槽外部,一般为电压可调节的直流电源,通过细导线与所述模型内电机相连接,通过调节电压大小和改变电压正负级,实现所述模型不同速度前进或后退。所述细导线一般为双股细导线,要尽量细且下沉在水槽底部,以防止其对密度跃层产生额外扰动。采用外置的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与特制自推进模型主体有线连接的方式,其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在不引入额外扰动密度跃层前提下实现自推进模型的多速度可控运动;自推进模型的运动控制方法简单且易操作,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5030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06409.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航行器收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船舶尾部型线设计的小型航行器快速收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钩爪装置、摄像头识别装置、滑轮组、钢丝绳与小型航行器的上层支架相配合,能够实现船舶携行航行器的快速收放,且在航行途中无需缆绳连接船舶与航行器,可减轻船舶航行时的重量,扩大航行器的工作范围,提升航行器的航行性能,并节省连接缆绳的制造成本;本发明通过摄像头识别装置进行图像识别,结合滑轮组和电磁铁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航行器进行收放时仅需要一人进行控制,可大幅节省人力成本,且航行器的收放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航行器的多次收放。
-
公开(公告)号:CN118372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13082.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吸波材料的船舶外板雷达波隐身通气开口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全船总体设计的初步方案,根据有关通气系统设计需求,得出船舶外板上的开口情况,包括开口数量、尺寸及位置,形成通气开口初步方案;基于通气开口初步方案,以共用和对称为优化原则,对开口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得到通气开口中级方案;将通气开口位于外壁板的表面开口设置为不含直角的四边形,将通气开口的空腔设置成不含直角的结构得到通气开口最终方案;在通气开口的空腔壁上进行吸波材料层的设计。本发明提出的船舶外板雷达波隐身通气开口设计方法,可实现开口局部隐身性、船舶总体隐身性、总体构型协调性以及开口通气功能性的兼顾。
-
公开(公告)号:CN1171044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53302.8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B63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船舶尾翼,是一种置于水面船舶尾部的水下可控节能减摇附体装置。通过自适应调整尾翼水下空间位置、攻角等参数,可在宽航速范围内减阻增效,节能提速;亦可结合先进算法控制水翼运动来主动控制船体运动,改善船舶适航性;同时可一定程度改善尾部流场和桨盘空泡性能,改善螺旋桨作业环境,提高推进效率;可模仿海洋生物鳍的运动,实现船舶微速运动。本发明可根据水面船舶不同作业场景,自适应调节,达到提高船舶快速性、适航性的目标。本发明针对不同航速,自动调整尾翼至该航速下的最优位置和攻角,实现宽傅氏数范围内的减阻节能;实时调节尾翼位置和攻角,主动高效控制波浪中的船体运动;可在需要收起时向上靠尾封板收纳。
-
公开(公告)号:CN11518394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46536.2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1M1/12
Abstract: 本发明的自动化船舶重量重心测量系统包括重量重心测量系统控制台、船舶姿态采集系统和油液调驳系统;所述船舶姿态采集系统和所述油液调驳系统均与所述重量重心测量系统控制台连接;所述船舶姿态采集系统包含吃水传感器和船舶倾斜测量仪;所述油液调驳系统包含液位传感器;所述重量重心测量系统控制台采集吃水传感器、船舶倾斜测量仪及液位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计算空船重量重心、液体舱重量重心、可变装载重量重心、出航校准重量重心河航行中累计偏差重量重心,并根据上述五个重量重心获取全船重量重心。
-
公开(公告)号:CN117490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17642.7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噪声测量系统和方法,测量包括测量装置和控制系统。其中,测量装置包括试验段、水循环系统和外延段;试验段为中空长方体结构,其内部容纳待测螺旋桨。试验段与水循环系统连通。试验段侧壁上设置有开孔,外延段和透声管与试验段侧壁开孔同轴设置,并沿着垂直试验段侧壁方向延伸。外延段中空,其中空开孔的尺寸大于试验段侧壁开孔。透声管设置在外延段的内部,其中空开孔尺寸与试验段侧壁开孔一致,与试验段连通,透声管内部设置有噪声测量设备。外延段内壁与透声管外壁间填充有空气,试验段和透声管中填充有水。本发明基于声波的全反射原理,满足测量系统距离声源1倍波长以上距离的要求,实现螺旋桨低频噪音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348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19572.X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降噪艉轴架,艉轴架为双臂,每根艉轴架臂包括:可动支架臂块、连接轴毂的支架臂固定部分、连接主船体船壳的支架臂固定部分、固定支撑轴、固定支撑杆、可动支架臂块液压驱动机构、蒙皮;蒙皮覆盖可动支架臂块、连接主船体船壳的支架臂固定部分、连接轴毂的支架臂固定部分;可动支架臂块由可动支架臂块液压驱动机构驱动,绕固定支撑轴旋转,带动蒙皮改变支架臂外形。本发明艉轴架偏转角度可在不同深度根据船舶工况进行自适应调整,减少自身空化,改变尾部伴流场,改善螺旋桨进流条件,进而起到降低螺旋桨水下辐射噪声的作用。在不需要降低噪声的工况下,可以调整艉轴架角度,对来流进行整流,提高螺旋桨的推力,增加航速。
-
公开(公告)号:CN221114266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22527233.4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空气管加装智能防溢油装置包括溢油罐、液位传感器、回流管路和阀门;所述溢油罐侧壁通过管路与燃油空气管露出甲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流管路一端与所述溢油罐底部连接,所述回流管路另一端与燃油空气管连接;所述回流管路上安装所述阀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溢油罐内侧壁上;所述溢油罐顶部与大气相通。本实用新型可解决改装船舶燃油舱空气管溢油问题,加油时,燃油一旦高于原空气管高度后,燃油从空气管中溢出,流入溢油罐中,当溢油罐中的液面接触到液位传感器,发出报警,可以自动或手动开启阀门,让溢油罐中的燃油经回流管路流入燃油舱,其不改变空气管高度,无需校核或调整原燃油舱舱壁强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