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5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70318.9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壁障领域,公开了基于预变形处理调控壁障蜂窝铝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包括:向蜂窝铝壁障有限元模拟模型压溃一定量程进行预变形处理,得到整个模型最终时刻的节点坐标信息;基于最终时刻的节点坐标信息,构建预变形后的节点参数矩阵;用预变形后的节点参数矩阵替换原模型中初始状态的节点参数矩阵,得到预压变形处理后的模型;以提高壁障蜂窝铝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2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37493.6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1M7/08 , G01M17/007 , G01M17/013 , G01M17/04 , G01D21/02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台车子系统的多物理量对标方法,包括:S1确定各零部件材料卡片;S2对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副进行连接失效试验;S3对各零部件进行动、静态试验,建立零部件仿真模型;S4进行零部件受力和断裂测试,将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零部件动、静态试验结果对标;S5将子系统装配到台车进行碰撞试验,建立悬架与车轮子系统仿真模型和台车仿真模型;S6将子系统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子系统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标;S7得到精确的悬架与车轮子系统仿真模型,将其连接于整车模型中。解决缺乏整车与底盘子系统层级研发测试试验,导致无法确定底盘中前悬架与车轮子系统对整车正面25%偏置碰撞产生影响与规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2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02384.0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30/17 , G16C20/10 , G06F11/34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电‑热‑机械耦合模型及建模方法,通过构建电池包的机械模型;基于电池包的机械模型,引入机械损伤因素构建电池包的机械损伤模型;基于电池包的机械损伤模型,在电池包内部构建电化学等效电路,以获得电池包的电‑机械耦合模型;基于电池包的电‑机械耦合模型,引入电池包充放电发热和等效电路发热因素构建电池包的电‑热‑机械耦合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仿真模拟各种机械损伤条件下的电池状态,减少物理测试的需求、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准确度、计算成本低廉,为模拟汽车碰撞场景优化设计中电池产生的多物理场响应提供了基础,对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8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49252.3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一维模型的碰撞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目标车辆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碰撞仿真,获取第一碰撞参数以及位移时间曲线,结合截面力时间曲线确定目标部件的刚度位移曲线,确定传力路径,以车辆碰撞仿真为约束,构建弹簧模型;对车辆大型部件基于碰撞效应进行部件简化,得到优化后的弹簧质量模型;基于弹簧质量模型进行碰撞仿真,记录第二碰撞参数,对比第一碰撞参数与第二碰撞参数调整弹簧质量模型;检测到目标车辆的配置更换信息时,生成对应的更换参数,对比更新前后的弹簧质量模型的碰撞参数,根据对比结果评估配置更换信息的安全性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23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1237493.6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1M7/08 , G01M17/007 , G01M17/013 , G01M17/04 , G01D21/02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台车子系统的多物理量对标方法,包括:S1确定各零部件材料卡片;S2对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副进行连接失效试验;S3对各零部件进行动、静态试验,建立零部件仿真模型;S4进行零部件受力和断裂测试,将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零部件动、静态试验结果对标;S5将子系统装配到台车进行碰撞试验,建立悬架与车轮子系统仿真模型和台车仿真模型;S6将子系统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子系统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标;S7得到精确的悬架与车轮子系统仿真模型,将其连接于整车模型中。解决缺乏整车与底盘子系统层级研发测试试验,导致无法确定底盘中前悬架与车轮子系统对整车正面25%偏置碰撞产生影响与规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2933.6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T7/00 , G06T7/6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铝蜂窝扩胞CAE模型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取初始模型参数代入目标铝蜂窝扩胞CAE模型,计算得到刚度‑位移特性曲线和应变云图,再基于稳定变形区间确定刚度‑位移特性曲线中的刚度判据,再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标准归一化处理提取应变云图确定变形模式判据,最后通过刚度判据和变形模式判据对目标铝蜂窝扩胞CAE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持续迭代,直至刚度判据和变形模式判据均满足预设要求。以上自动标定步骤,无需人工标定干预,使用较少迭代步数即可完成铝蜂窝扩胞CAE模型的标定,节约模型标定时长,并且通过图像机器视觉的方式对标定过程中铝蜂窝块压溃变形模式进行量化,使其标定流程效率满足实际测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9406332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21028680.9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11/04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碰撞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25%小偏置碰撞台车失效测试的车载相机装置,包括X向车载相机和Y向车载相机,X向车载相机用于观察汽车底盘零部件X方向失效情况,该X向车载相机包括相机一、支撑架、固定座一、夹持机构以及调节机构一,Y向车载相机用于观察汽车底盘Y向失效情况,Y向车载相机包括相机二、固定座二、调节机构二、翻转机构以及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的25%小偏置碰撞实验中存在实验数据不能完整采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7211433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883818.2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 B25B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25%小偏置台车碰撞的子系统总成固定装置,包括测试台车,以及设置在测试台车前部的承载底座和悬架夹具;悬架夹具包括基座、固定板、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一固定部;固定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固定在基座上;固定板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板的端部开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周向开有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端部均开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固定部位于基座的下方,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柱竖直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一固定座与测试台车前部的上表面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将悬架稳固固定在测试台车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