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防汛墙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9751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70955.3

    申请日:2018-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10 E02B8/04 E02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活动式防汛墙结构,包括防汛墙主体以及船闸,船闸包括外闸门和内闸门,外闸门和内闸门分别设置于防汛墙主体的外侧和内侧,并与左、右两侧的两船闸侧墙连接,形成船闸闸室;每一船闸侧墙均与相应一侧的防汛墙主体连接,防汛墙与相应一侧的船闸侧墙通过一体化设计形成整体;防汛墙与相应一侧的船闸侧墙互相垂直;防汛墙主体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外侧土坡和内侧土坡;外侧土坡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角边对应的部分与防汛墙主体的外侧贴合;内侧土坡的横截面呈矩形。本发明籍由防汛墙与船闸侧墙、内外闸门的灵活组合,在保证船舶等水上交通工具通过船闸闸室的同时,构筑出一种活动式的封闭系统确保防汛安全。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预制综合管廊

    公开(公告)号:CN10822206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182349.X

    申请日:2018-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预制综合管廊。其包括端封块、标准块和标准板,所述端封块为“[”形,两个所述端封块的开口槽相对设置,所述端封块的开口槽内并排设置若干标准板,所述标准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端封块开口槽深度的2倍,所述端封块之间的标准板两侧设置标准块,所述标准块呈“U”形,所述标准块的宽度等于所述标准板的宽度,所述端封块、标准块和标准板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企口,所述企口上设置定位台和定位槽。本发明通过企口的定位台确保对接精度,提高接缝拼接质量,增强不均匀载荷下拼接结构的抗沉降能力。

    现浇与预制拼装组合的敞开段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604090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10152447.X

    申请日:2016-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与预制拼装组合的敞开段隧道结构,包括作为敞开段隧道的下半部的预制拼装构件、位于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之上的现浇构件及用于纵向拉紧固定的张拉永久预应力锚索;预制拼装构件与现浇构件的纵向接触面上设置有钢边止水带;沿预制拼装构件的纵向设有榫槽接头;在预制拼装构件的侧墙上预留插筋,在侧墙的上端企口;所述张拉永久预应力锚索与预制拼装构件连接。采用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结构施工质量,并缩短工期。另一方面,实施该种敞开段结构,能够降低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施工场地的占用、减少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源。

    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通风管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266218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228625.1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通风管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主体上部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由预制叠合结构和主体顶部的内壁围成,预制叠合结构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预制部籍由设置于主体内的固定结构设置于主体内,现浇部覆盖于预制部上与主体顶部的内壁围成通风管道的内腔。本发明籍由将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预制部作为现浇部的一部分模板使用,且将现浇部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结合形成密封的通风道内腔,在施工中即不需要绑扎钢筋、设置大量模板台车,又能够妥善解决预制结构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之间的密封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

    活动式防汛墙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975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1810770955.3

    申请日:2018-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活动式防汛墙结构,包括防汛墙主体以及船闸,船闸包括外闸门和内闸门,外闸门和内闸门分别设置于防汛墙主体的外侧和内侧,并与左、右两侧的两船闸侧墙连接,形成船闸闸室;每一船闸侧墙均与相应一侧的防汛墙主体连接,防汛墙主体与相应一侧的船闸侧墙通过一体化设计形成整体;防汛墙主体与相应一侧的船闸侧墙互相垂直;防汛墙主体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外侧土坡和内侧土坡;外侧土坡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角边对应的部分与防汛墙主体的外侧贴合;内侧土坡的横截面呈矩形。本发明籍由防汛墙与船闸侧墙、内外闸门的灵活组合,在保证船舶等水上交通工具通过船闸闸室的同时,构筑出一种活动式的封闭系统确保防汛安全。

    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940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228580.8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主体内部设有车行通道,车行通道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与主体的内壁固定;车行通道包括现浇层、预制层和承载结构叠合呈叠合结构;承载结构与车行通道固定结构连接;承载结构底部有预制层,预制层上设有现浇层与主体内壁形成密封内腔。本发明籍由将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预制层作为现浇层的一部分模板使用,且将现浇层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结合形成密封,在施工中即不需要绑扎钢筋、设置大量模板台车,又能够妥善解决预制结构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之间的密封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

    附建式雨水泵房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63040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239815.4

    申请日:2016-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建式雨水泵房结构,包括:设在泵房底部的集水池,沿泵房纵向并排布设的若干预留管道孔与吊装孔,所述集水池的外墙设于车行道孔底板以下位置;泵房与车行道孔之间通过中隔墙隔开;所述中隔墙自泵房顶板处延伸至集水池的底板,中隔墙的墙体下部设置水孔和人孔;泵房与集水池之间通过泵房中板分隔,泵房中板以下设置横梁,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纵梁;车行道孔底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三道具有坡度的横截沟。采用本发明,减少了雨水泵房横向占地宽度,大大改善了地下管线搬迁所需的空间,并能节约工程总投资。

    地下水位以上的预制综合管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998863U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20307799.2

    申请日:2018-0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位以上的预制综合管廊结构。其包括两端的端封块和置于所述端封块之间的标准块,所述端封块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端封块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拼接台,所述拼接台的高度等于所述端封块高度的1/2,所述标准块呈U形,所述标准块的宽度等于所述端封块的宽度,所述标准块的高度等于所述端封块高度的1/2,两层所述标准块搭接于所述端封块之间,所述标准块搭接的企口上对称设置定位台和定位槽。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方向的端封块设置于管廓两端,带企口的标准块逐一设置于端封块之间,通过企口的定位块确保对接精度,提高接缝拼接质量,增强不均匀载荷下拼接结构的抗沉降能力。

    外接式钢管幕锁口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564574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1696456.0

    申请日:2019-10-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外接式钢管幕锁口连接结构,设置于每两根相邻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包括公锁口钢管和母锁口钢管;公锁口钢管和母锁口钢管分别与相应的第一钢管或相应的第二钢管连接;母锁口钢管的一侧与相应的第一钢管或相应的第二钢管连接,沿轴线对称的另一侧设有通槽;公锁口钢管设置于母锁口钢管内形成套接结构,且相接处涂布润滑止水浆液;公锁口钢管的外壁按梅花型布置若干注浆孔,内部设置定位环和加劲钢筋;公锁口钢管和母锁口钢管内的空腔采用注浆填充。本实用新型解决钢管幕锁口安全、有效性的技术难题,实现钢管幕锁口的强度增加、刚度增强,以及挡土、止水密闭性的保证。

    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989040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376323.4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主体内部设有车行通道,车行通道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与主体的内壁固定;车行通道包括现浇层、预制层和承载结构叠合呈叠合结构;承载结构与车行通道固定结构连接;承载结构底部有预制层,预制层上设有现浇层与主体内壁形成密封内腔。本实用新型籍由将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预制层作为现浇层的一部分模板使用,且将现浇层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结合形成密封,在施工中即不需要绑扎钢筋、设置大量模板台车,又能够妥善解决预制结构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之间的密封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