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3808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54319.9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错式宽频降噪钢轨,在钢轨本体上分布有第一频带减振器和第二频带减振器,第一频带减振器和第二频带减振器互相交错沿着钢轨轴向分布;第一频带减振器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钢轨本体两侧的第一减振单元,每个第一减振单元包括一个第一谐振质量块和设置在第一谐振质量块两侧的第一弹性块;第二频带减振器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钢轨本体两侧的第二减振单元,每个第二减振单元包括一个第二谐振质量块和设置在第二谐振质量块两侧的第二弹性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多种降噪结构原理,形成更宽的降噪频带,对钢轨的振动声辐射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同时易于直接调整和控制其降噪频率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41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106085.7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线性低噪声弹性道床系统,包括道床板(1)、刚度非线性道床减振垫(2)和道床基础(3),所述的道床板(1)分段铺设于槽型刚度非线性道床减振垫(2)内,且两者之间形成互锁结构,所述的刚度非线性道床减振垫(2)分段铺设于道床基础(3)内,且两者相配合形成扣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振降噪,保证轨道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稳定,结构简单,易于更换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259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185722.3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60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车轮降噪板,包括第一降噪单元、第二降噪单元和中间阻尼层,第一降噪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上金属板、第一阻尼层和第一下金属板,第二降噪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上金属板、第二阻尼层和第二下金属板,第二下金属板包括延展区域,该延展区域通过中间阻尼层连接第一下金属板,车轮的幅板上设有镂空槽,第一降噪单元连接幅板的侧壁,使第二降噪单元在镂空槽处形成悬臂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阶梯形式的结构,增大了板与板之间的交错,使振动时阻尼层的变形幅度增大,尤其提高了轴向的吸能,增大能量的耗散提高降噪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21943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29247.9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向限位的钢弹簧隔振器,包括上壳体(1)、钢弹簧组(2)、下壳体(3),外置限位装置和内置限位装置,所述外置限位装置包括外置限位杆(9)和滑动楔块一(8),所述的外置限位杆(9)底部固定在下壳体(3)上,顶部与所述滑动楔块一(8)配合进行上下移动;所述的内置限位装置安装在下壳体(3)内部包括限位圆柱(4)、滑动楔块二(5)和螺纹杆(6),所述限位圆柱(4)与滑动楔块二(5)配合进行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隔振器轴向限位高度可调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承载情况均可保证相同的上下限位间隙,并且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周向配合提供径向刚度,使隔振器具有三向限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67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665917.6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10K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挖钻的可移动吸隔声装置,包括吸隔声罩(1)和活动吸隔声板(2),所述的吸隔声罩(1)和活动吸隔声板(2)将旋挖钻动力头(3)包围起来;其中,吸隔声罩(1)通过吸隔声罩支撑结构(5)安装在旋挖钻动力头(3)上,或者吸隔声罩(1)安装在可移动支撑结构(6)上,通过可移动支撑结构(6)将吸隔声罩(1)移动至旋挖钻动力头(3)的位置,对其进行包围;所述活动吸隔声板(2)安装在可移动支撑结构(6)上,与吸隔声罩(1)一起构成包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适应旋挖钻在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工况条件的使用,同时结构简单,可拆卸更换零件部位进行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30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33286.6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3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检测堵塞状态下泵管壁厚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借助泵管与混凝土系统结构力学物理信息,将混凝土泵管壁厚的识别问题转换为损失函数的最小值问题,相比现有完全依赖训练数据的深度学习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显著减少了实测数据量的要求,仅依靠少量的加速度传感器实测数据,便可实现泵管壁厚的识别,可显著降低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06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32772.2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60B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式阻尼脊肋层状约束阻尼车轮,包括车轮和约束阻尼层,约束阻尼层包括内约束层、弹性阻尼层和外约束层,内约束层与车轮侧面贴合,弹性阻尼层分别与内约束层和外约束层紧密贴合;内约束层上设有环形凸起,内约束层与辐板之间在环形凸起的两侧形成空腔;弹性阻尼层上设有脊肋,脊肋紧密贴合至环形凸起在弹性阻尼层方向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内约束层在辐板处设有环形凸起,增加该处弹性阻尼层的厚度形成脊肋,整个约束阻尼层与辐板之间形成空腔,减小脊肋处弹性阻尼层所受约束,增加弹性阻尼层剪切变形能力,加强了弹性阻尼层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系统振动能量的效果,减少车轮产生的振动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12194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010129247.9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向限位的钢弹簧隔振器,包括上壳体(1)、钢弹簧组(2)、下壳体(3),外置限位装置和内置限位装置,所述外置限位装置包括外置限位杆(9)和滑动楔块一(8),所述的外置限位杆(9)底部固定在下壳体(3)上,顶部与所述滑动楔块一(8)配合进行上下移动;所述的内置限位装置安装在下壳体(3)内部包括限位圆柱(4)、滑动楔块二(5)和螺纹杆(6),所述限位圆柱(4)与滑动楔块二(5)配合进行上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隔振器轴向限位高度可调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承载情况均可保证相同的上下限位间隙,并且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周向配合提供径向刚度,使隔振器具有三向限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4156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65917.6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10K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挖钻的可移动吸隔声装置,包括吸隔声罩(1)和活动吸隔声板(2),所述的吸隔声罩(1)和活动吸隔声板(2)将旋挖钻动力头(3)包围起来;其中,吸隔声罩(1)通过吸隔声罩支撑结构(5)安装在旋挖钻动力头(3)上,或者吸隔声罩(1)安装在可移动支撑结构(6)上,通过可移动支撑结构(6)将吸隔声罩(1)移动至旋挖钻动力头(3)的位置,对其进行包围;所述活动吸隔声板(2)安装在可移动支撑结构(6)上,与吸隔声罩(1)一起构成包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适应旋挖钻在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工况条件的使用,同时结构简单,可拆卸更换零件部位进行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5041836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823321.7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B60B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式阻尼脊肋层状约束阻尼车轮,包括车轮和约束阻尼层,约束阻尼层包括内约束层、弹性阻尼层和外约束层,内约束层与车轮侧面贴合,弹性阻尼层分别与内约束层和外约束层紧密贴合;内约束层上设有环形凸起,内约束层与辐板之间在环形凸起的两侧形成空腔;弹性阻尼层上设有脊肋,脊肋紧密贴合至环形凸起在弹性阻尼层方向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内约束层在辐板处设有环形凸起,增加该处弹性阻尼层的厚度形成脊肋,整个约束阻尼层与辐板之间形成空腔,减小脊肋处弹性阻尼层所受约束,增加弹性阻尼层剪切变形能力,加强了弹性阻尼层将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系统振动能量的效果,减少车轮产生的振动噪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