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72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1891.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16C20/90 , G16C20/1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有限催化模型自定义接口设计方法,属于空气动力学领域,包括步骤:基于提取多种催化模型计算条件的共同特征,采用格式规范统一的UDF参数文件设计实现对多种催化模型条件的全面覆盖,同时构建配套的表面催化模型解析I/O接口实现人机交互需求,最后基于边界条件模块增加相应的计算函数接口,实现壁面催化组分条件赋值应用以及热化学非平衡流动模拟与表面催化效应的耦合计算。本发明解决了一般边界条件接口设计难以适应和兼顾多种有限催化模型条件的高效集成与计算应用问题,大幅降低了表面催化模型功能拓展及二次开发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8289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76628.9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B64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补能弹跳滑翔式升力体气动布局的构建方法,属于气动布局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飞行器的头部区域轮廓线;步骤二:设计预定平面飞行器预设长度处轮廓线高度方向限高顶点;步骤三:设计飞行器预设长度处的底部截面;步骤四:根据步骤一、步骤三中得到的轮廓线和底部截面,连接得到该处截面曲面;并进行填充;步骤五:根据步骤一、步骤四所得曲面关于指定平面对称,得到飞行器的所有曲面;采用接合方式,将所有曲面合并为一个模型,完成飞行器设计;步骤六:在飞行器中设计发动机的轮廓线;本方案中的飞行器能够提供滑翔飞行器的高升阻比,同时可以提供较大的装填空间,有利于高速飞行下的防热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408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719536.4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属的技术领域为转捩预测技术。所述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预测方法,包括:根据飞行器的模型外形绘制计算网格,并利用三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计算网格内进行流动计算,得到基本流场;在基本流场内选取目标站位,并在目标站位生成沿法向的比值变化剖面曲线;获取最大雷诺数比值关于马赫数、壁面温度和来流温度的代数关系式;根据代数关系式确定动量厚度雷诺数计算公式;利用动量厚度雷诺数计算公式确定飞行器所在的高超声速边界层的当前动量厚度雷诺数,根据当前动量厚度雷诺数预测飞行器的转捩位置。本申请能够提高对高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60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5953.3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凸台侧面平窗导引头结构及飞行器,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凸台侧面平窗导引头结构,包括共轴的、依次连接的球头、第一锥结构和第二锥结构,还包括凸台结构和窗口结构。其中,凸台结构位于第一锥结构的周面和第二锥结构的周面,且凸台结构的顶面凸出于第一锥结构的周面和第二锥结构的周面,经过第一锥结构轴线的平面中,凸台结构的顶线与第一锥结构的母线夹角、凸台结构的顶线与第二锥结构的母线夹角均为非零夹角;窗口结构包括窗框结构和用于供光学信号穿过的窗板,窗框结构位于凸台结构的中部,且窗框结构的中部具有通孔,窗板嵌合于通孔中。使用该导引头结构的飞行器的识别跟踪性能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85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20878.4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F30/15 , G06N3/1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不确定度量化的导弹气动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初始样本,构建初始导弹气动特性预测模型,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是否满足要求。步骤2、预测误差不满足要求时,采用交叉验证准则确定序贯样本,加入并更新训练样本;步骤3、利用更新后的训练样本更新导弹气动特性预测模型,评估预测误差是否满足要求;步骤4、获得满足预测误差要求的导弹气动特性预测模型,可用于导弹气动特性的不确定度量化。本发明能够显著节省计算资源,降低计算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8081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73946.5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微槽道抑制第二模态波的优化方法及优化结构,所述微槽道开设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并连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优化方法包括:通过在所述微槽道朝向背风面的一侧吸气,来优化微槽道抑制第二模态波。本发明在微槽道朝向背风面的一侧吸气,通过控制吸气流量来修正基本流,尽可能使不同来流工况下的“同步点”位置落于微槽道布置区域的中心,从而使得微槽道在原本不能生效的工况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5918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316807.1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非平衡气体热力学平衡能量体系改进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热力学能量参数计算采样、分段拟合温度区间重划分、分段拟合多项式系数重构、低温区热力学能量参数计算修正、热力学平衡能量体系改进方法应用及化学非平衡流场获取等步骤,基于Chemkin拟合多项式,根据各空气组元的热力学能量参数分布特点对第一级和第二级分段函数适用的温度区间重新进行划分;同时采用基于热力学温度模型假设的分子动理论方法计算得到的比热、内能值为插值模板数据,采用数学逼近方法重构各空气组元的分段拟合多项式系数。本发明可解决传统方法在计算高焓气体组元热力学平衡能量参数方面的差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89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87225.X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飞行器流场模拟稳定性的LU‑SGS改进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飞行器外形,生成流场模拟的计算网格;步骤2、在计算网格的每一个网格微元上,隐式数值离散流动控制方程组;步骤3、采用相邻网格微元的空间通量系数矩阵谱半径的最大值,代替LU‑SGS方法中网格微元空间离散通量系数矩阵谱半径,对流动控制方程组中隐式系数矩阵分裂形成的上三角矩阵、对角矩阵和下三角矩阵进行同步优化,使得矩阵对角占优;步骤4、数值迭代计算隐式流动控制方程,直至得到收敛的流场结果;步骤5、基于流场守恒变量分布,计算得到飞行器气动力特性、气动热环境特性、等离子体环境特性和目标特性。通过本发明方法提升了飞行器流场模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808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973946.5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微槽道抑制第二模态波的优化方法及优化结构,所述微槽道开设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并连通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优化方法包括:通过在所述微槽道朝向背风面的一侧吸气,来优化微槽道抑制第二模态波。本发明在微槽道朝向背风面的一侧吸气,通过控制吸气流量来修正基本流,尽可能使不同来流工况下的“同步点”位置落于微槽道布置区域的中心,从而使得微槽道在原本不能生效的工况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34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817344.0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向涡调制装置,应用于表面具有高超声速流体边界层的壁面,流向涡调制装置包括:设置在壁面上且凸出于壁面的三维粗糙元,用于延迟高超声速流体边界层的流向涡转捩;设置在壁面上且位于三维粗糙元背离来流方向一侧的控温组件,用于对壁面进行加热或降温。本申请中将壁面上设置凸出于壁面表面的三维粗糙元,并将壁面上三维粗糙元背离来流方向的一侧设置控温组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被三维粗糙元进行调制后的流向涡结构内膜态更为稳定,由此更好得保证三维粗糙元实现流向涡转捩延迟有效性,有助于该流向涡调制装置应用于飞行器时,提升飞行器飞行的稳定性,提升飞行器的有效载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