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振动控制方程的风洞实验振动解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6768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58696.6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模型支撑系统抖振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振动控制方程的风洞实验振动解析方法。根据弹性体理论,将工程模型简化为非均匀截面梁,约束条件为一端固接,另一端附着质量块,且表面分布非均匀动态激励载荷的形式,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列出微单元的振动控制方程;根据欧拉‑伯努利理论,构建弹性体弯矩与挠度的关系方程;得到系统振动微分方程,根据方程性质确定所需测量点数量并对方程进行求解,以得到系统的振动解析模型,进一步分析振动系统局部部位间振动关系。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振动控制方程的风洞实验振动解析方法,为风洞实验的振动控制、振动解耦、振动测试等工程应用场景打下了理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解析计算方法。

    一种永磁联轴器低扭转刚度设计及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920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4106.2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联轴器低扭转刚度设计及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低扭转刚度结构设计,可有效降低驱动端到负载端振动的传递,提高轴系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传动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根据筒式永磁联轴器的磁路形成特点,基于等效磁路法构建筒式永磁联轴器的等效磁路,通过求解磁路对筒式永磁联轴器的转矩及刚度解析式进行推导,无需进行耗时长、计算复杂的有限元计算,便可对启动阶段筒式永磁联轴器的转矩及扭转刚度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筒式永磁联轴器的设计初期、扭转刚度预测和减隔振效果评估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计算耗时短等优点,是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一种永磁磁力隔舱传动装置及其涡流损耗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386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760794.5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磁力传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永磁磁力隔舱传动装置及其涡流损耗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固定在舱壁上的密封罩隔离开内转子永磁体和外转子永磁体,实现动态密封,使得舱壁段侧的海水、油液无法泄露至动力轴侧。最终利用电机带动动力轴转动,在外转子永磁体和内转子永磁体之间的磁力作用下,实现隔舱传动和动态密封。所涉及的永磁磁力隔舱传动装置涡流损耗计算方法麦克斯韦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结合磁场的缓变时域特性,有效反映出装置运行过程中磁‑电‑热多物理场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即保持了计算简单便捷的优势,又能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本发明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性能,操作简单且计算量小。

    一种锥筒式自对中永磁联轴器及磁场非线性刚度解析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3326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211109663.8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锥筒式自对中永磁联轴器及磁场非线性刚度解析计算方法。锥筒式自对中永磁联轴器通过内外转子首尾两侧同级磁体环达到径向上自对中,采用锥形结构使得内外转子中间阵列磁体块相互作用,传递转矩且具有在轴向上自对中的能力,辐条‑磁体式最大化永磁联轴器传扭性能。基于现有盘式筒式永磁联轴器,本发明使得永磁联轴器的自对中性能及传扭性能大大提升;永磁联轴器磁场非线性刚度解析计算方法摆脱了传统有限元仿真的依赖性,针对永磁联轴器非线性的刚度进行快速计算,大幅提升了永磁联轴器刚度计算效率。该方法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同时满足其他锥筒式永磁联轴器,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的计算方法。

    复杂装配场景内离散关键点的自规划高效率激光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267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26573.1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一种复杂装配场景内离散关键点的自规划高效率激光测量方法,先基于点‑线‑面相交算法,进行激光测量视线遮挡的预先判别;再构建分布式激光测量站位优化布局函数模型,以三维测量不确定度、关键点测量不确定度的加权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设定测距范围、测角范围及可行域等约束,基于遗传算法求解出分布式激光测量站位坐标及测量任务,实现测量站位的数量、位置等自规划;最后对大范围内离散关键点的测量序列规划,基于测量序列内测量路径最小为原则,求解出各测量站位内若干待测关键点的测量序列。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飞机等大型机械产品的装配过程,大大提高其装配过程中关键点测量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永磁联轴器横向与周向振级落差检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783.X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一种永磁联轴器横向与周向振级落差检定方法,该方法以正交方式于试验台架上永磁联轴器的外壳布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并在使用力锤激励内转子侧法兰后,通过永磁联轴器横向与周向振动解算模型,分别提取永磁联轴器两端横向与周向振动的时域加速度信号,进行时频转换后积分得到永磁联轴器两端横向与周向振动加速度级,并最终算得永磁联轴器激励输入端与输出端振级落差,以此作为永磁联轴器减振效果的评价指标,实现对永磁联轴器减振效果的快速准确评估。该方法使用传感器种类少、安装简单;且充分考虑了不同工况下两端负载对永磁联轴器振级落差的影响,能够对不同工况下的永磁联轴器振级落差进行计算,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计算便捷等特点。

    一种盘式永磁联轴器轴向偏载下刚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596.1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盘式永磁联轴器轴向偏载下刚度计算方法。将偏载下易于测量的轴向气隙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约束条件,基于磁荷库仑定律计算轴向转矩最大值,并结合转矩变化规律提出简化轴向转矩解析式,最后通过求导和系数修正,获得轴向偏载下盘式永磁联轴器扭转刚度的修正值;该方法无需进行耗时长、计算复杂的有限元计算,只需根据盘式永磁联轴器设计初期选取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简单的解析计算即可对轴向扭矩和扭转刚度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盘式永磁联轴器的初期设计、刚度预测和减振降噪效果评估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计算耗时短等优点,是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一种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装配吸附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88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385.8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装配吸附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永磁体装配工装,该工装利用直线滑台、旋转滑台和升降台保证了永磁体和外转子轮毂的定位精度和对中精度,并且借助推杆和滑块实现了永磁体的夹紧及快速高效装配,不仅保障了装配环境的安全性,还简化了传统永磁体装配流程;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吸附力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永磁体各装配情况,较为精确地计算了永磁体在装配过程中受到的吸附力。该方法不仅为永磁体实际装配操作提供了有益参考,而且有效避免了永磁体与外转子轮毂的突发性碰撞,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计算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的计算方法。

    一种永磁调速器节能功率与节能率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8755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1237618.1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永磁调速器节能功率与节能率的计算方法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永磁调速器节能功率与节能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充分考虑永磁耦合器传动特点,涡流在导体盘产生的涡流损耗以及各传动部件之间的机械磨损发热,建立简化传动分析模型。然后,依据传动模型对永磁耦合器各端转矩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滑差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关系。考虑水泵类负载输出功率与转速存在一定关系,得到实际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值。最终计算出风机类用永磁耦合器总节能率和总节能功率。该方法在永磁调速器的节能优化、降低成本、寿命延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方法计算简单,精度较高,适用性强。

    基于高精度虚拟标准器的多站转换精度提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073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82351.5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高精度虚拟标准器的多站转换精度提高方法,属于数字化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度虚拟标准器的多站转换精度提高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激光跟踪仪的多站测量获取公共点的原始三维坐标;然后基于激光追踪仪和多边测量法构建大尺寸虚拟标准器,获得虚拟计量器公共点间的高精几何长度,并以此为约束对公共点坐标进行误差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公共点坐标完成测量站位间坐标系的转换,并计算出坐标转换误差。该方法基于虚拟标准器公共点间的长度约束和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优化方法实现公共点坐标优化修正,降低了坐标系间的数据转换的误差,提高了各站位公共点坐标的测量精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