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6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05613.7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15/035 , H02K15/40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扇环型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驱动力预测方法。该工装利用巧妙机械结构限制永磁体各向自由度,采取滚珠螺旋传动方案与伺服驱动模式控制永磁体装配精度,不仅能满足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永磁体的装配需求,还可通过替换夹板A/B应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永磁体的装配领域,具有高精高效、通用性强、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同时本发明提出的驱动力预测方法以永磁体等效磁化电流解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待装配永磁体空间磁感应强度明确其与内/外转子轮毂之间的磁吸作用力。借助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工装预测装配所需驱动力,计算简便且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和便捷性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5117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68321.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电作动器特性测量领域,一种时变大载荷下压电作动器动态复合迟滞的建模及补偿方法。搭建压电作动器的动态迟滞特性测试系统来采集负载和位移信号。基于改进的非对称斜率Prandtl‑Ishlinskii算法对迟滞环的非对称性和零点漂移特性建模,拟合力‑位和电‑位的静态迟滞环,并叠加成静态复合迟滞模型;针对驱动器的宽频域激振需求,建立动态复合迟滞模型,基于LSTM算法设计ASPI参数控制器以动态调控模型的斜率和阈值;设计参数控制器容错机制,以约束突变扰动与控制过调造成的模型失稳,确保高精度的实时迟滞预测;通过求解动态复合迟滞模型的逆模型,输入期望位移,实现实时控制电压的计算和动态迟滞的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77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68010.2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运动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率相关迟滞模型的压电驱动器阻抗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压电驱动器力位监测系统,获得压电作动器的驱动电压、应变和驱动力数据;提出动态拓展非对称play算子及其对应的DE‑ASPI算法,用于描述驱动器率相关压电迟滞与机械滞弹的复合特性;依据所提DE‑ASPI算法与实测应变信号、驱动电压信号,构建驱动器的驱动力状态观测器,实现压电作动器在无力传感器的前提下获得驱动力状态反馈;基于驱动力状态反馈、位移信号与目标位移,设计压电驱动器的阻抗控制律,计算期望控制力;设计PID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通过调节驱动电压,实现对系统的柔顺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13300.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磁力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永磁联轴器刚度阵简化的固有频率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永磁联轴器三维磁力计算模型,通过设置径向、横向、轴向方向上不同的偏移量和回转、俯仰、偏转方向上不同的旋转角度,分别分析永磁联轴器在不同方向上电磁力和转矩的变化情况,将简化因子与阈值进行比较,进而实现永磁联轴器刚度阵的简化。该方法既能提供起主要影响作用的主刚度精确值,又能显著降低转子动力学建模及固有频率计算过程的复杂性,提高计算效率,为永磁联轴器的固有频率分析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6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0735212.X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永磁磁力耦合器热源损耗计算方法属于永磁磁力传动领域,涉及一种永磁磁力耦合器热源损耗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组成永磁磁力耦合器的导体铜盘、导体铜盘背铁、永磁体盘、永磁体及永磁体盘背铁的几何尺寸得到各零部件磁阻,建立永磁磁力耦合器的等效磁路模型。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考虑磁场强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损耗形式的多样性,得到穿过导体铜盘的有效磁感应强度。通过热源损耗形式的比例和修正系数,获得永磁磁力耦合器的热源损耗。该方法计算简单,高效可靠,计算精度较高,且适用性较广,能够实现对永磁调磁力耦合器热源损耗的计算任务,对永磁磁力耦合器的设计及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60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562327.8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49/04 , H02K49/10 , H02K51/00 , G06F30/27 , G06F111/06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永磁耦合器涡流损耗功率快速寻优方法属于永磁涡流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永磁耦合器涡流损耗快速寻优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实验数据设计永磁耦合器气隙、转差与涡流损耗和输出扭矩之间中心复合实验,利用响应面法获得永磁耦合器气隙、转差与涡流损耗之间的二阶响应面回归模型。利用熵权法生成权重系数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为单目标优化。最后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建立的优化问题模型进行局部寻优得到最优的永磁耦合器气隙和转差数值,并通过构建的响应面模型得到永磁耦合器涡流损耗功率的最优值。该方法具有流程简单,计算方便,精度和可靠性较高,节省时间,提高了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8587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14799.0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H02K4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挖槽型磁力调速器由最优开槽比计算输出转矩的方法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挖槽型磁力调速器由最优开槽比计算输出转矩的计算方法。本方法首先充分考虑挖槽型磁力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导体盘的结构特点,构建导体盘模型,分析输出转矩的组成,得到磁力转矩和齿槽转矩的表达式。然后,依据结构模型建立等效磁路,计算各部分磁阻大小。通过磁路分析以及基尔霍夫定律,得到挖槽型磁力调速器导体盘表面磁感应强度大小。最后根据洛伦兹力定律、欧姆定律,对磁力转矩和齿槽转矩的表达式进行化简,计算最优开槽比,得到挖槽型磁力调速器的输出转矩的简化计算表达式。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实用性强,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875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37618.1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永磁调速器节能功率与节能率的计算方法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永磁调速器节能功率与节能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充分考虑永磁耦合器传动特点,涡流在导体盘产生的涡流损耗以及各传动部件之间的机械磨损发热,建立简化传动分析模型。然后,依据传动模型对永磁耦合器各端转矩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滑差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关系。考虑水泵类负载输出功率与转速存在一定关系,得到实际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值。最终计算出风机类用永磁耦合器总节能率和总节能功率。该方法在永磁调速器的节能优化、降低成本、寿命延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方法计算简单,精度较高,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18284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18258.5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永磁磁力耦合器有效磁势计算方法属于永磁磁力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永磁磁力耦合器有效磁势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永磁磁力耦合器的本身属性,给定计算永磁磁力耦合器有效磁势的等效简化假设。然后,根据永磁磁力耦合器的几何结构,建立包括主磁通区域、第一泄露区域、第二泄露区域以及第三泄露区域的磁路模型,并确定主磁通区域的积分上限与积分下限、各个泄露区域的积分上限与积分下限。最后,根据磁路模型,构建永磁磁力耦合器有效磁势的积分方程,得到永磁磁力耦合器有效磁势的计算结果。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实际工程推广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简洁有效,效率高,耗费时间短。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34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787139.8
申请日:2019-08-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多源坐标融合的ERS点误差修正方法,属于激光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坐标融合的ERS点误差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激光跟踪仪多站位测量ERS点的坐标信息;然后依次将其他站位的测量数据转换到各站位坐标系下,求取误差均匀化质心;最后任选一个站位的坐标系为全局坐标系,并将其他站位的误差均匀化质心通过坐标变化转换至该站位的坐标系下,获得修正后的结果。该方法考虑了激光跟踪仪多站位测量下ERS点测量误差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基于多源坐标融合,对ERS点的误差进行均匀化修正,能有效降低该特性所导致的装配坐标系下某局部站位测量数据偏差,实现ERS点测量误差均匀化,具有高精度、高效、高鲁棒性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