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886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81316.0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M13/045 , G01M13/04 , B63H2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推进轴系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永磁传动轴系及减振降噪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对轴系横向、垂向、纵向和周向减振降噪性能有着较大影响的各部件,并在相应部件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无线采集模块对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采集,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测量等优点。该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轴系运转时轴上与基座上加速度传感器所处坐标系的差异,通过对不同坐标系下测得的加速度响应进行坐标变换,可获得轴系各向减振降噪性能的快速有效准确评估,为永磁传动轴系初期结构设计迭代、减振降噪性能测试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操作性和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05613.7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15/035 , H02K15/40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扇环型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驱动力预测方法。该工装利用巧妙机械结构限制永磁体各向自由度,采取滚珠螺旋传动方案与伺服驱动模式控制永磁体装配精度,不仅能满足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永磁体的装配需求,还可通过替换夹板A/B应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永磁体的装配领域,具有高精高效、通用性强、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同时本发明提出的驱动力预测方法以永磁体等效磁化电流解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待装配永磁体空间磁感应强度明确其与内/外转子轮毂之间的磁吸作用力。借助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工装预测装配所需驱动力,计算简便且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和便捷性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13300.6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磁力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永磁联轴器刚度阵简化的固有频率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永磁联轴器三维磁力计算模型,通过设置径向、横向、轴向方向上不同的偏移量和回转、俯仰、偏转方向上不同的旋转角度,分别分析永磁联轴器在不同方向上电磁力和转矩的变化情况,将简化因子与阈值进行比较,进而实现永磁联轴器刚度阵的简化。该方法既能提供起主要影响作用的主刚度精确值,又能显著降低转子动力学建模及固有频率计算过程的复杂性,提高计算效率,为永磁联轴器的固有频率分析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696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205613.7
申请日:2025-0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15/035 , H02K15/40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扇环型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驱动力预测方法。该工装利用巧妙机械结构限制永磁体各向自由度,采取滚珠螺旋传动方案与伺服驱动模式控制永磁体装配精度,不仅能满足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永磁体的装配需求,还可通过替换夹板A/B应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永磁体的装配领域,具有高精高效、通用性强、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同时本发明提出的驱动力预测方法以永磁体等效磁化电流解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待装配永磁体空间磁感应强度明确其与内/外转子轮毂之间的磁吸作用力。借助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工装预测装配所需驱动力,计算简便且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和便捷性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496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13480.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H02K49/10 , H02K1/28 , H02K1/2786 , H02K1/2791 , H02K1/2706 , H02K1/278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磁阻式复合联轴器及临界转矩计算方法。该方法提出一种永磁‑磁阻式复合联轴器结构,该结构通过可拆卸压条和磁体简化了永磁联轴器对于部件装配和总体装配环节的步骤,并且结合磁钢对高磁导率材料的吸力作用实现磁钢的安装固定,进而有效提高了磁钢占比,减小了漏磁,提升了永磁‑磁阻式复合联轴器的转矩密度。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方法打破了传统有限元法的束缚,实现了永磁‑磁阻式复合联轴器临界转矩的快速求解,显著提升了永磁‑磁阻式复合联轴器临界转矩的计算效率。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简便快捷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结构的永磁联轴器,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11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13179.7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3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磁力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滞回环能量守恒的永磁联轴器磁阻尼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永磁联轴器三维磁力等效模型,对内转子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强迫振动,分别计算出不同时刻下永磁联轴器内转子与外转子的转矩值,形成不同时刻下转矩值随角位移变化的滞回环曲线,并根据椭圆面积公式计算出滞回环所围成的面积,即永磁联轴器在一个振动循环内由于磁阻尼所耗散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效应即可反算出永磁联轴器的磁阻尼,准确获取其动态行为特性,为永磁联轴器传动性能的分析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0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4106.2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磁联轴器低扭转刚度设计及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低扭转刚度结构设计,可有效降低驱动端到负载端振动的传递,提高轴系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传动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根据筒式永磁联轴器的磁路形成特点,基于等效磁路法构建筒式永磁联轴器的等效磁路,通过求解磁路对筒式永磁联轴器的转矩及刚度解析式进行推导,无需进行耗时长、计算复杂的有限元计算,便可对启动阶段筒式永磁联轴器的转矩及扭转刚度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筒式永磁联轴器的设计初期、扭转刚度预测和减隔振效果评估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计算耗时短等优点,是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783.X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M7/08
Abstract: 一种永磁联轴器横向与周向振级落差检定方法,该方法以正交方式于试验台架上永磁联轴器的外壳布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并在使用力锤激励内转子侧法兰后,通过永磁联轴器横向与周向振动解算模型,分别提取永磁联轴器两端横向与周向振动的时域加速度信号,进行时频转换后积分得到永磁联轴器两端横向与周向振动加速度级,并最终算得永磁联轴器激励输入端与输出端振级落差,以此作为永磁联轴器减振效果的评价指标,实现对永磁联轴器减振效果的快速准确评估。该方法使用传感器种类少、安装简单;且充分考虑了不同工况下两端负载对永磁联轴器振级落差的影响,能够对不同工况下的永磁联轴器振级落差进行计算,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计算便捷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596.1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M5/00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盘式永磁联轴器轴向偏载下刚度计算方法。将偏载下易于测量的轴向气隙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约束条件,基于磁荷库仑定律计算轴向转矩最大值,并结合转矩变化规律提出简化轴向转矩解析式,最后通过求导和系数修正,获得轴向偏载下盘式永磁联轴器扭转刚度的修正值;该方法无需进行耗时长、计算复杂的有限元计算,只需根据盘式永磁联轴器设计初期选取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简单的解析计算即可对轴向扭矩和扭转刚度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盘式永磁联轴器的初期设计、刚度预测和减振降噪效果评估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计算耗时短等优点,是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88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3385.8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5H1/10 , B25H1/16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装配吸附力计算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永磁体装配工装,该工装利用直线滑台、旋转滑台和升降台保证了永磁体和外转子轮毂的定位精度和对中精度,并且借助推杆和滑块实现了永磁体的夹紧及快速高效装配,不仅保障了装配环境的安全性,还简化了传统永磁体装配流程;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吸附力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永磁体各装配情况,较为精确地计算了永磁体在装配过程中受到的吸附力。该方法不仅为永磁体实际装配操作提供了有益参考,而且有效避免了永磁体与外转子轮毂的突发性碰撞,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计算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的计算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