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6922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11710.7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系统的车辆参数调教方法,属于汽车领域。包括车辆参数调教、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快速评价系统、车辆性能综合评分计算和目标值判断。本发明基于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快速评价系统,对车辆参数调校提供理论依据,使得在汽车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能实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提高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汽车厂商的品牌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5840712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0403791.1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主动无级可调馈能减振器,属于液压减振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弥补了现有减振器很难兼顾阻尼力无级可调和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由筒式减振器、泵、无级调速链轮装置和发电机组成。筒式减振器内的压力作为泵的动力来源,再通过无级调速链轮装置传动至发电机,将能量回收。本发明通过调节无级调速链轮装置的传动比实现阻尼力的无级可调,由此可根据行驶路况及驾驶员意志对阻尼力进行无级调节,保证各个减振器都工作在最佳阻尼力的条件下。即使在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关闭减振器与回油管路之间的故障阀门,使其变成一个传统的筒式减振器,避免汽车因减振器系统故障而发生意外。
-
公开(公告)号:CN1198726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86454.5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19/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汽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运动状态的期望转向运动强度解析方法,通过对转向盘力矩的转动惯量以及阻尼等进行动态补偿,接着利用补偿后的转向意图力矩以及构建得到的映射模型完成驾驶员期望的转向运动强度的解析。该方法有效消除了迟滞效应所带来的影响,避免转向盘力矩不能准确描述当前驾驶员所期望的转向运动强度的问题,这将为实现高品质转向运动以及定制个性化转向体验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3892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64641.4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6/00 , B62D5/04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线控转向系统转向力感控制方法,线控转向系统操纵机构的摩擦及迟滞特性辨识模块、非线性摩擦补偿模块和转向力感闭环控制模块组成,线控转向系统操纵机构的摩擦及迟滞特性辨识模块对线控转向盘干摩擦特性进行辨识;非线性摩擦补偿模块通过开环补偿的方式,补偿线控转向盘的非线性摩擦力;转向力感闭环控制模块使开环补偿后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迟滞特性具有符合驾驶员驾驶感觉的转向力感,使得线控转向更加符合驾驶员期望。本发明采用转向盘摩擦迟滞特性闭环控制,使开环补偿后的线控转向系统具有符合驾驶员驾驶感觉的转向迟滞特性,提高线控转向系统的运动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91170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615262.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以自适应天气变化的转向意图决策方法,所述转向意图决策方法由转向风格识别模块、转向意图解析模块、地面附着系数计算模块、可见度计算模块以及综合自适应调整模块组成,所述转向风格识别模块由建立的转向风格识别模型构成。本发明在构建不同风格转向意图解析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天气条件对路面附着系数、驾驶员可见度对驾驶员的影响,综合考虑两方面影响后得到了修正参数,并基于此对转向意图解析模型进行调整,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更高品质的转向操作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05881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62287.7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6/00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类人化操纵意图决策方法,包括转向模式判断模块、操纵意图解析模块、横纵向运动协调模块,转向模式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车辆信息,判断当前条件是否满足期望转向模式需求,若不满足设为默认四轮转向模式,操纵意图解析模块,结合当前车辆转向模式特点,根据心理物理学定律设计驾驶员操纵输入和期望运动状态的关系,实现操纵意图决策类人化。本发明基于心理物理学定律设计各自的驾驶员操作和侧向期望运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后续控制器的设计提供有理论依据的期望值,并且该期望值符合类人化需求,实现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车辆类人化操纵意图决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220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17471.3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W4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纵向耦合的驾驶意图识别方法,包括:纵向意图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进行驾驶员纵向意图识别;状态更新模块,用于结合当前车速和识别到的纵向意图,更新纵向车速;横向意图识别模块,根据更新后的纵向车速和转向盘转角进行驾驶员横向意图识别,本发明从瞬态和稳态两个方面考虑了驾驶员横纵向动作耦合时,纵向车速的影响。通过加速踏板开度和当前车速识别纵向驾驶意图,再根据当前车速计算固有频率和阻尼比,通过二者计算稳定时间。再进行纵向预测车速的更新。结合更新后的纵向预测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确定驾驶员横向意图,实现横纵向耦合工况下的驾驶意图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80621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07036.0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6/00 , B62D5/04 , B62D1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转向运动品质的EPS路面自适应方法,由载荷识别模块、坡度识别模块、路面附着系数识别模块以及运动强度确定与实现的路面自适应调整模块组成。载荷识别模块根据车辆纵向驱动过程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实现整车质量的实时递推估计;坡度识别模块在建立定坡度模型与定坡度变化率两个坡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交互式多模型卡尔曼滤波即可准确识别出道路坡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在湿滑路面行驶时转向运动品质不佳,转向力矩与汽车运动强度的关系和回正的速度不符合驾驶员期望的问题,提高车辆在不同路面上行驶时的转向运动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80469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69591.6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2D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转向运动品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由期望转向运动强度确定模块、整车转向运动控制模块和转向系统位置控制模块组成,所述期望转向运动强度确定模块根据驾驶员转向操作输入及操纵机构运动状态,确定驾驶员期望的转向运动强度,整车转向运动控制模块计算能够实现期望转向运动强度的转向系统位置,转向系统位置控制模块计算能够实现期望转向系统位置的转向助力矩。本发明解决了当前EPS控制策略无法同时保证期望转向感觉、迟滞特性模拟力矩以及回正性能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计整车转向运动闭环控制模块和转向系统位置闭环控制模块,保证了车辆在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提高了转向运动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369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151618.3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T7/00 , G06T7/11 , G06T7/80 , G06K9/6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恶劣天气条件下车辆检测方法,解决智能汽车在夜间、雨天、雾天、雪天等恶劣环境下车辆检测困难的问题。分别通过毫米波雷达和热成像相机进行车辆目标检测和图像捕获;将毫米波雷达检测到的车辆目标通过坐标变换投影到热成像相机捕获的红外热图像,获得车辆检测目标在红外热图像中的近似位置分布;提取与分割车辆感兴趣区域;采用DMP目标检测算法对车辆感兴趣区域进行假设验证,并对车辆的检测边框进行回归预测;通过计算代价矩阵对毫米波雷达及热成像相机的检测目标进行融合,最后采用卡尔曼滤波对融合后的车辆检测目标进行跟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