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花青素的黑米皮膳食纤维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466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238604.8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花青素的黑米皮膳食纤维片的制备方法,属于粮食精深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黑米皮从黑米上剥离出来,加水浸润,经过微波稳定化处理,采用冻干方式干燥,加助剂湿法制粒压片。高湿条件下的黑米皮经过微波稳定化处理后,脂肪酶的灭活率65%以上,花青素的保留率高达到86%,与其他稳定化处理方式相比,保留率提高了18‑30%。更同时能熟化黑米皮中残留的淀粉。球磨粉碎后的黑米皮,能增加花青素的溶出和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花色苷含量与采用中药粉碎机等粉碎后提高20%,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15%。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能耗少、无资源浪费的特点,同时黑米皮全粉制成片剂,具有食用简便,携带方便的特点。

    一种高抗氧化活性玉米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974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159436.X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氧化活性玉米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步骤如下:首先,将成熟玉米按照1‑9r/min的喂料速度输送进入流化室,在流化温度为120‑180℃的条件下,瞬时高温流化处理20‑140s;然后,将流化处理的玉米置于凉床上自然冷却20‑40min,当温度降至室温后装袋密封,即得成品;本发明方法采用瞬时高温流化的方法,提高热量利用率,保留玉米的完整性,增加玉米中可被吸收利用的游离酚的含量,从而提高玉米的抗氧化活性。

    一种可溶性、高取代度磷酸化酵母葡聚糖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7104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213080.9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溶性、高取代度磷酸化酵母葡聚糖的制备方法,具体过程如下:(1)将粉末状酵母葡聚糖原料与六偏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钾按质量比1:1.5~15混合好后,采用行星式球磨机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处理8~40 min;(2)将步骤(1)处理后得到的葡聚糖混合物溶于水中得到溶解液,葡聚糖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6~18;如果产生沉淀,则通过离心除去不溶物,从而得到溶解液;(3)对步骤(2)得到的溶解液进行透析或超滤,除去多余的六偏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钾,得到磷酸化酵母葡聚糖溶液。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高效、不使用有机溶剂和强酸、强碱试剂的特点,有利于工业化的规模化生产。

    一株产细菌素的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8563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89425.7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产细菌素的肠膜明串珠菌,保藏号为:CCTCC M 2015639。本菌种产生的细菌素对单增李斯特菌有抑菌活性,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蛋白酶敏感;这株菌的发酵上清液可以直接用作细菌素粗品,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对发酵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后可以得到较纯的细菌素产品;干燥后可以得到粉末状粗品或较纯品;将细菌素溶液直接喷涂于固体食品的表面,或混合于含菌食品中,用于抑制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本菌种与化学防腐剂和抗生素相比,细菌素为蛋白类物质,可被蛋白酶完全酶解,具有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和安全等特点。

    一种麦麸糊粉的制备方法
    3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94262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10409095.3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麸糊粉的制备方法,是以麦麸为原料,并采用以下步骤:除杂、预粉碎、预干燥/预冷冻、低温粉碎、富集、风选分级或高压静电分离、灭菌、包装,制得糊粉成品,所述除杂和富集在旋振筛中进行,所述低温粉碎通过涡轮式粉碎机进行,粉碎温度-15~10℃,所述高压静电分离在高压直流静电场中进行。本发明方法为干法加工处理,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糊粉的营养成分,对糊粉层分离效果好,制备得到的糊粉成品纯度高,工艺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溶菌酶组合抑菌剂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38570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110033635.8

    申请日:2011-01-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菌酶组合抑菌剂,主要解决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效果差的问题。其由溶菌酶与甘氨酸以及乙二胺四乙酸进行复配组成,各组分按质量份的配比为:溶菌酶0.25~5,甘氨酸1~10,乙二胺四乙酸0.05~0.5;其可以为固态组合物,其在含菌料中的添加量按重量比为1.3~15‰,也可以将其溶解于10mM、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再加入含菌料中使用。本发明可以使溶菌酶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提高40至600多倍,本发明相对于抗生素和化学防腐剂而言,具有绿色可降解、无残留和安全的特点。

    一种随机突变获得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484489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38191.5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pH作用范围拓宽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其DNA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3,氨基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2和SEQ ID NO.4。本发明结合随机突变(易错PCR)技术和DNA定点突变技术,对野生型谷氨酸脱羧酶GadB1编码基因进行分子改造,得到了两种突变酶GadB1T17I/D294G/Q346H和GadB1T17I/D294G/E312S/Q346H,相对野生酶其有效pH作用范围得到一定的扩展,尤其在偏中性pH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活性。随着有效pH作用范围的拓宽,突变酶在pH5.5~6.5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解决了谷氨酸脱羧酶催化GABA生物合成时,在pH5.5~6.5时,催化能力低的问题,为利用该酶及其编码基因来生物合成GABA创造好的条件。

    胱胺二盐酸盐的合成方法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9917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322868.X

    申请日:2011-10-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nventor: 李永富 史锋

    Abstract: 一种胱胺二盐酸盐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质量百分数称取如下组分:半胱胺盐酸盐:20~50%;水:15~25%;复合胶:1~10%;吸附剂:22~35%;催化剂:1~15%;(2)将步骤(1)所述的复合胶加入到水中,加入半胱胺盐酸盐,搅拌均匀,室温放置2~3h,用胶体磨研磨1~2次,加入吸附剂吸附成固体粉末,最后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在容器中在室温下放置48~120h,直至物料内部温度与室温一致,反应结束;反应产物用水溶解过滤,滤液用乙醇提纯,沉淀为纯的胱胺二盐酸盐;所述催化剂为氨酪酸。本发明为固相室温合成,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一种高活性粉末复合青贮接种剂及其载体吸附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61561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410065808.4

    申请日:2004-12-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活性粉末复合青贮接种剂及其载体吸附的制备方法,属于青贮发酵促进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乳链球菌为初始发酵菌种,乳酸杆菌为后续发酵菌种,采用同时接种、异步发酵技术和常温载体吸附后加工技术,优化了种子培养基活性因子、工业化生产发酵培养基和保护剂配方,将发酵产物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复配,采用常温载体吸附工艺制备成粉末。具有生产条件温和、成本低和产品活性高等特点。本产品可适应不同青贮原料和青贮条件,有效地促进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的发酵和同型发酵,控制不良发酵,减少青贮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充分利用资源,对于饲料业和畜牧业发展和养殖业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

    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谷物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859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48043.4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谷物及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领域。本发明通过采用高温流化工艺处理多谷物(黑米、绿豆、红小豆、青稞、苦荞、豇豆)提高其活性物质含量,其中含有4.69‑12.96mg/g的多酚和4.82‑8.7mg/g的黄酮物质,多酚类物质有芦丁、槲皮素、异牡荆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DCI含量0.51‑1.62mg/g。在体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可达68.44~92.57%,对糖基化终产物生成的抑制效率可达到65~79%,对Caco‑2细胞的葡萄糖转运抑制率可达45~56%。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