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4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56106.1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山东嘉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319/24 , C07C319/02 , C07C323/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纯度D‑胱氨酸的水解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高纯度D‑胱氨酸的水解控制方法,以D‑2,2‑二甲基四氢噻唑‑4‑羧酸‑L‑酒石酸盐为原料,在盐酸和醋酸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梯度水解,得到高纯度D‑胱氨酸,经检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制备高纯度D‑胱氨酸的水解控制方法制备得到的D‑胱氨酸纯度可达99.3%。
-
公开(公告)号:CN11823987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230782.1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九江德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7C319/24 , C07C323/66 , C07C327/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的制备方法,先将硫代酰胺类化合物、1,3‑丙烷磺酸内酯与溶剂混合,反应得到3‑硫亚胺基丙烷磺酸,再采用有机碱控制pH>10,向3‑硫亚胺基丙烷磺酸中加入氧化剂进行反应,最后经减压浓缩、泡洗抽滤烘干后得到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本发明以硫代酰胺类化合物与1,3‑丙烷磺酸内酯为原料直接进行磺化氧化,制得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提供了一种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的合成新思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硫化氢或硫化盐等无机物作为原料存在的问题,减少了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的合成步骤,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废水少、产品的收率高、有效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9559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41901.5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五邑大学
IPC: C08G83/00 , B01J31/22 , B01J35/50 , B01J35/39 , C07C319/24 , C07C323/20 , C07C323/09 , C07C32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二维纳米带包括配体1,3,6,8‑四(3‑羧基苯)芘和二价镍离子,所述二维纳米带的结构式为:[Ni2(PTTB)]·3DEF·14H2O;其中,PTTB表示配体1,3,6,8‑四(3‑羧基苯)芘;DEF表示N,N‑二乙基甲酰胺。本发明提供的二维纳米带对于光催化硫醇偶联表现出明显的电荷分离和迁移,且二维纳米带在空气条件下光催化硫醇偶联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且二维纳米带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914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77969.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7C319/24 , C07C32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1,2‑双三氟甲基二硫烷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三氟甲烷(CF3H)和二氧化硫(SO2)为起始物料,在特定种类的金属氟化物的催化中作用、180‑220℃及密闭无氧环境中进行反应得到1,2‑双三氟甲基二硫烷,所述金属氟化物包括氟化铯、氟化钙、三氟化锑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一步反应就可以制备获得1,2‑双三氟甲基二硫烷,工艺安全性高,而且还副产物少、产品纯度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原料的转化率均在90%以上;1,2‑双三氟甲基二硫烷的选择性均在90%以上,产率≥80%,纯度≥95%。
-
公开(公告)号:CN1185560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80016038.5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319/24 , C07C323/07 , C07C323/56 , C07C323/22 , C07C321/20 , C07D213/61 , C07D213/84 , C07D215/14 , C07D277/26 , C07D277/32 , A01N43/40 , A01N43/42 , A01N43/78 , A01N41/12 , A01N47/24 , A01N47/02 , A01N43/54 , A01N43/653 , A01N47/38 , A01N43/80 , A01N33/04 , A01N43/16 , A01N59/20 , A01N43/824 , A01P1/0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联三硫新化合物及其在植物抑菌方面的应用,该有机联三硫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通过对该类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其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抑菌活性,是一类结构新颖、未见文献报道、应用前景广阔、对作物真菌和细菌都有良好抑菌作用的植物杀菌剂。该有机联三硫新化合物味道远低于大蒜素,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制备有机联三硫新化合物的反应选择性更好,更有利于得到高产率的有机联三硫新化合物。#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5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1241897.8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广东利尔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C323/12 , C07C319/24 , C25D3/38 , C25D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酸性电镀铜液的光亮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光亮剂具有二硫醚双磺酸钠盐结构,可以在获得高深度能力的同时,确保可溶性阳极铜球获得极薄的膜层,减缓了阳极膜层在阳极袋中的累积,降低了阳极铜球的清洗频率,降低了铜球的损耗,节约了材料成本,并且,清洗频率的减少,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确保了生产的顺畅,减少了槽液的污染,降低了槽液的更换频率。通过向分子中引入氧原子的碳链结构,在保证光亮剂分子水溶性的同时,降低了光亮剂分子在可溶性阳极铜球的表面反应活性,使其在电镀过程中阳极膜层的形成变慢,减少阳极泥的生成,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光亮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实现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221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1720.8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7C319/24 , C07C323/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备抗菌剂2,2‑二硫代双(正丁基苯甲酰胺)的方法。具体步骤:以2‑丁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为原料,碘化氢和碘化钠为重要添加剂,在乙腈中一步反应,纯化后即可得到目标产物2,2‑二硫代双(正丁基苯甲酰胺)。此方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0417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0278497.3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靳浩田
Inventor: 靳浩田
IPC: C07C319/06 , C07C319/24 , C07C319/28 , C07C32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巯基丙酸烷基酯和3,3’‑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的连续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3,3’‑二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3‑巯基丙酸烷基酯和3,3’‑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3‑巯基丙酸烷基酯易通过减压蒸馏方式进行分离和提纯;剩余的3,3’‑二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继续与硫化氢反应连续地转化为3,3’‑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通过连续的硫化氢原料和液体原料的强化传质进料和反应单元、连续的分相单元、蒸馏分离单元和过程产物向反应单元的回料控制,实现3‑巯基丙酸酯和3,3’‑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的连续的生产工艺。本合成方法不采用有机溶剂、不产生无机盐副产物、对原料纯度要求不苛刻、易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0036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28483.3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IPC: C07C319/24 , C07B45/00 , C07B45/06 , C07C321/14 , C07C321/22 , C07D307/38 , C07C321/20 , C07C323/12 , B01J31/02 , C01B17/16 , C01B17/32 , C01B1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脂肪族二硫醚的制备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合成对称二烷基二硫醚的方法,按如下步骤实施:(1)将磁力搅拌子和计量好的硫醇、硫磺和有机超强碱催化剂置于反应瓶中;(2)将反应瓶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的油浴锅中,加装冷凝管,并将冷凝管通过硅橡胶管连接到排水瓶中,排水瓶中预先加入饱和的H2S水溶液;(3)启动加热并开始搅拌反应,开始计时,通过排水法确定H2S释放量以及反应终止的时间,即得目的产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快、原子利用率及产率高,副产物H2S气体很容易分离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24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187286.3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C323/25 , C07C319/24 , A61K31/713 , A61K47/20 , A61K48/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离子化脂质、其组合物及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式(1)所示的通式,或其药物可用的盐,主要由长碳链,可生物降解的酯键,可生物还原的二硫键等结构组成;本发明的可离子化脂质与相应的组合物及核酸可以制备成粒径约为100nm左右的脂质纳米粒;脂质纳米粒具有高效的溶酶体逃逸能力和转染效率,可以显著沉默同前列腺癌相关的蛋白激酶3(PKN3)基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肿瘤的生长;本发明对于丰富可离子化脂质的种类,递送基因药物,预防或治疗基因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