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1682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610059879.2

    申请日:2003-06-24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半导体衬底;含形成在所述衬底中的沟槽和埋入在沟槽内的绝缘膜的元件隔离区;形成在所述衬底中的有源区,该有源区包括其上形成有栅绝缘膜的阱区,该栅绝缘膜上形成有栅电极,阱区包括与栅电极相对应地设置的源和漏扩散区,其中,沟槽中的埋入绝缘膜具有平面延伸到衬底中的底表面,且该埋入绝缘膜包围着有源区,该底表面延伸的深度比扩散区深;埋入绝缘膜有至少包围源和漏扩散区的凹陷的上部平表面,以防止元件隔离区所引起的晶体缺陷,所述凹陷的上部平表面的深度从衬底的平表面算起大于等于所述源和漏扩散区的杂质分布的峰值浓度的深度;沿沟槽中的埋入绝缘膜的侧面和底面形成有氮氧化物膜,该氮氧化物膜与衬底相接触。

    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16266A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200410003124.1

    申请日:1997-0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的方法,包括:在晶片的第一和第二区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栅电极图形;在该第一和第二栅电极图形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栅电极图形的侧壁上形成侧壁间隔层,并使硅膜的表面露出;由第一栅电极图形的硅膜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栅电极,并在其两侧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由第二栅电极图形的硅膜形成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栅电极,在其两侧形成具有高杂质浓度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在晶片的主平面上淀积Co膜;对晶片进行热处理以在第一和第二栅电极的表面和在具有高杂质浓度的第一和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的表面上形成Co硅化物层;去除Co膜的未反应部分并对晶片进行热处理,以降低Co硅化物层的电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