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短T型坯件的锻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1410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10433606.7

    申请日:2019-05-23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变形短T型坯件的锻造方法,以解决现变形短T形坯件成形困难的问题,涉及锻压技术领域。一种变形短T型坯件的锻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棒状坯料下端部放入墩粗下模型腔内,上端部放入墩粗上模型腔内,沿靠近所述墩粗下模方向按压所述镦粗上模,直至在所述棒状坯料上端部和下端部之间形成一凸出部,从而形成第一中间坯。本发明解决了变形短T形坯件成形困难的问题,且上述一体成形的变形短T形坯件的内部金属流线好,由其加工的航空产品整体性能好,因而再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轻航空产品的重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一种高强度钢模锻件成形工艺的高精度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345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01404.1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钢模锻件成形工艺的高精度模拟方法,包括:通过测量加热和冷却过程中锻件的温度变化,结合反算法,建立高温下高强度钢与空气的传热模型;通过自制模具,测量不同压力接触条件下试样和模具的温度变化,结合反算法,建立高强度钢高温氧化时锻件与模具的界面换热模型;通过圆环镦粗实验,建立考虑高温氧化条件下的锻件与模具的摩擦模型;通过热压缩模拟实验,建立基于摩擦修正的高强度钢材料真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锻造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模锻件成形。该模拟方法通过传热模型、界面换热模型、摩擦模型和材料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结合有限元模拟软件,可有效提高高强度钢模锻件成形预测的精确度。

    预成型模锻模具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451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28419.4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预成型模锻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具有水平设置的下模具分模面;所述下模具分模面上设置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内具有由至少三段下模锻面首尾相连而形成的下型腔侧面;每个下模锻面上设置有从下模锻面的顶部斜向下延伸、且突出于下模锻面的导向斜面。通过在下模锻面上设置导向斜面,当通过夹料机将坯料放入下模具的下型腔中后,无需人工使用撬棍等工具进行二次摆料,只需控制上模具的压制方向,待上模具与坯料接触后,坯料能够在多个导向斜面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处于最佳摆放位置,不仅降低了坯料在模具型腔内的摆料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坯料的温降,提高了坯料的锻造质量。

    具有保温和润滑作用的锻造用布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506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352339.8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造用布,特别是一种具有保温和润滑作用的锻造用布,属于锻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具有润滑和保温作用的锻造用布,由纤维层和石墨层组成,所述石墨层均匀附着在所述纤维层的任意一个平面上。本发明从锻造时减少变形抗力的关键控制点出发,设计出一种同时具有润滑和保温功能的布。这种布采用纤维布作为保温材料,消除保温棉压缩后硬质颗粒的影响,同时提高石墨润滑剂的浓度到13%~18%,能够均匀的将石墨附着在纤维上。本发明的具有润滑和保温作用的锻造用布的应用方法将有石墨润滑剂的一侧与模具接触以减少摩擦,另一侧与锻件接触防止温度损失。

    一种基于Deform的锻件开裂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4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0263490.8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eform的锻件开裂预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建立损伤开裂模型:依据获得的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断裂应变的影响数据建立损伤开裂模型。步骤2,建立预测锻造热成形过程的损伤预测模块:通过Deform后处理子程序的二次开发编写用户自定义变量,建立的损伤值可定量分析锻件损伤情况。步骤3,进行金属材料锻件损伤开裂仿真模拟:对锻件成型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并利用步骤2所建立的损伤模块预测锻造过程中断裂是否产生。本发明基于软件Deform,通过其后处理二次开发建立损伤预测模块,可预测锻件在成型过程中表面裂纹的形成,减小锻件加工生产过程中表面裂纹的产生对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种300M钢起落架套筒锻件短流程低成本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70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75025.7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300M钢起落架套筒锻件短流程低成本制备方法,属于锻压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300M钢起落架套筒锻件短流程低成本制备方法,解决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的材料消耗大、工艺流程长等问题,可满足先进飞机对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发明采用单火次“一锻成型”,可获得带有一定深度内孔的套筒锻件,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本发明还实现无飞边锻造,避免套筒锻件横截面晶粒流线被切断外露风险,提高零件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和疲劳性能,有助于飞机对关键零部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服役需求。

    一种组合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74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17503.3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锻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包括底座以及凸台,凸台的侧面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面、第二圆柱面以及第一成型面,第一圆柱面、第二圆柱面以及第一成型面依次连接;凹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凸台配合使用的成型腔,成型腔的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成型面和第四成型面,第三成型面与成型腔的底面平滑过渡。本发明,通过在凸台上设置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第一圆柱面的直径小于第二圆柱面的直径,并在成型腔内设置第三成型面和第四成型面,在锻件成型过程中,第二圆柱面和第四成型面的作用下形成筒壁,筒壁的内侧面仅仅与第二圆柱面发生接触,而不与第一圆柱面接触,减小了锻件与模具的接触。

    一种制坯定位工装及类V型锻件的荒坯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67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81734.3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坯定位工装及类V型锻件的荒坯制造方法,属于类V型锻件技术领域。制坯定位工装用于定位类V型锻件的坯料,坯料具有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弧形凸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相接而形成内角大于90°的V型结构,弧形凸部接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相接处,工装包括胎模,设有由第一直槽、第二直槽以及弧形槽对拼而成的模腔,第一直槽的另一端构成第一卡口,第二直槽的另一端构成第二卡口;坯料装入模腔时,第一支臂容置于第一直槽且第一支臂的端部卡装在第一卡口中,第二支臂容置于第二直槽且第二支臂的端部卡装在第二卡口中,弧形凸部卡装在弧形槽中,以使坯料在模腔中定位。上述方法使用上述制坯定位工装将类V型锻件的坯料制成荒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