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6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630276.7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系统限位减震耗能装置,纵向滑动屉设置于箱型底座内部且其能在纵向滑动,纵向滑动屉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与箱型底座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多个纵向弹簧;横向滑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置于连接杆两端的横向滑动板和横向连接座,横向连接座位于箱型底座的外部,横向滑动板设置于纵向滑动屉的内部且横向滑动板的两侧与纵向滑动屉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多个横向弹簧;横向滑动板能在纵向滑动屉的内部沿横向滑动并传递纵向力至纵向滑动屉上。在纵向滑动屉和横向滑动板发生滑动时,通过弹簧和滑动摩擦实现减震耗能功能,减小地震对高铁桥梁‑轨道系统的损伤破坏,实现了横向限位及减震功能和纵向限位及减震功能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6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43441.5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7/11 , G06F17/16 , G16C60/00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桁系杆拱桥无应状态线形和空间位置精准设计方法;属于土木工程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钢桁系杆拱桥设计线形为初始无应力线形,计算其在设定荷载作用下的空间线形,将该空间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差值反向叠加至初始无应力线形进行修正,开展多次迭代计算直至无应力线形在荷载作用下的空间位置无限逼近桥梁设计线形。该方法充分考虑钢桁系杆拱桥非线性特征、成桥过程结构体系转换与荷载分级实施等特性,实现了对桥梁无应力线形及空间位置的精准计算,为后续的精准设计提供了充要条件。本发明可同步获取拱桥预拱度和各节点空间位置,直接精确指导施工和制造构件,同时该方法还适合于不含水平系杆的拱桥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29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1028902.8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减隔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摩擦影响的减隔震装置研发分析系统。包括基于tcl/tk编程语言的前处理模块、求解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前处理模块用于输入地震波参数以及减隔震装置参数;求解模块用于根据前处理模块所输入的参数并基于Newmark线加速度法的考虑摩擦独立计算的动力增量分析模块来计算地震反应;后处理模块根据求解模块计算得到的地震反应获取最大地震反应统计、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易损性超越概率计算以及易损性发生概率计算。本发明通过了一种可以实现减隔震功能转化的摩擦干扰改良、最终有利于新型减隔震装置的研发及优化的考虑摩擦影响的减隔震装置研发分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2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28902.8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减隔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摩擦影响的减隔震装置研发分析系统。包括基于tcl/tk编程语言的前处理模块、求解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前处理模块用于输入地震波参数以及减隔震装置参数;求解模块用于根据前处理模块所输入的参数并基于Newmark线加速度法的考虑摩擦独立计算的动力增量分析模块来计算地震反应;后处理模块根据求解模块计算得到的地震反应获取最大地震反应统计、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易损性超越概率计算以及易损性发生概率计算。本发明通过了一种可以实现减隔震功能转化的摩擦干扰改良、最终有利于新型减隔震装置的研发及优化的考虑摩擦影响的减隔震装置研发分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66980.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04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减隔震的支座,包括上座板、吸能组件、下座板以及至少一组弹性组件,所述下座板上设有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端设有与弹性组件数量相等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各容纳腔中,所述上座板通过弹性组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型腔的底面上,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型腔内且位于上座板下端与型腔内侧壁之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效果是:可以通过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实现减隔震的效果,防止桥梁受损伤;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159637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22223783.0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拉索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球面板和缓冲单元;球面板设置在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通过缓冲单元连接;缓冲单元包括拉索、滑块和缓冲件;缓冲件两端分别通过滑块与两根拉索连接;缓冲单元横穿上支座板,缓冲单元两端连接在下支座板上;或者是缓冲单元横穿下支座板,缓冲单元两端连接在上支座板上;或者是两种方式的结合。本实用新型引入了缓冲单元,地震作用下缓冲单元的刚度时刻发生变化,能有效避免共振,并能利用滞回耗能。调节拉索的初始张力,可满足支座滑动的需要,并可利用较大的初始张力避免上下支座板之间剪力键的使用。缓冲单元配合球面板平面摩擦使用,具有自复位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1395338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43188.3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摩擦滑块和缓冲单元;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为内凹面,内凹面为盆状结构,内凹面的中心为圆形平面,圆形平面周围为曲面;摩擦滑块一端活动设置在下支座板内凹面的中心,摩擦滑块的另一端与上支座板活动连接;缓冲单元一端伸入在上支座板的下表面,缓冲单元另一端与下支座板的内凹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平面关节式摩擦滑块,避免了“抬梁”问题的出现。摆动过程中,关节式摩擦滑块与下支座板发生相对运动,关节式摩擦滑块下部的聚四氟乙烯板与下支座板的圆形平面滑动面产生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引入了由弹簧、阻尼器、滑块和钢球组成的缓冲单元,提高了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395337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25226.2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预应力筋的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包括顶座板、上座板、中座板、下座板和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从上往下依次贯穿顶座板、上座板、中座板和下座板,预应力筋两端分别与顶座板、下座板连接;所述顶座板的底面设有限位条,限位条布置在上座板周围,用以限制支座正常使用状态下固定方向的位移,以及活动方向的最大位移;所述中座板的上下两个表面为凸球面,上座板的下表面和下座板的上表面均为与中座板凸球面相匹配的凹球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预应力筋,能有效避免支座多个部件的脱离和相互碰撞,有利于限制支座的位移和震后支座自复位。支座位移的变化带动预应力筋角度的变化,从而不停地改变支座的刚度,能有效避免共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1395325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23777.5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耗能的滚轴减隔震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座板、橡胶板、上座板、滚动单元和下座板;上座板包括面板、两块横向对称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一号限位挡板以及两块纵向对称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二号限位挡板;一号限位挡板和二号限位挡板形成一个矩形区域;滚动单元容纳在矩形区域中;上座板与下座板结构相同,上座板与下座板上下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滚动单元滚轴的滚动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利用卡榫的滞变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震后能实现完全自复位,而且卡榫条的更换较方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228078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051806.4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E01D19/04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减隔震的支座,包括上座板、吸能组件、下座板以及至少一组弹性组件,所述下座板上设有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端设有与弹性组件数量相等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各容纳腔中,所述上座板通过弹性组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型腔的底面上,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型腔内且位于上座板下端与型腔内侧壁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效果是:可以通过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实现减隔震的效果,防止桥梁受损伤;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