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65842.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中座板、下座板、直线锥以及弹性组件,所述上座板、中座板和下座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中座板通过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通过弹性组件实现上座板和中座板一起竖向运动,所述上座板可滑动设置于中座板上实现上座板相对于中座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中座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直线锥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形状与直线锥的形状相匹配。可以满足三个方向的运动,满足桥梁的正常位移需求,在三个方向上可以实现减隔震效果,并且在位移之后实现基本自复位。

    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4702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275245.4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摩擦滑块和缓冲单元;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为内凹面,内凹面为盆状结构,内凹面的中心为圆形平面,圆形平面周围为曲面;摩擦滑块一端活动设置在下支座板内凹面的中心,摩擦滑块的另一端与上支座板活动连接;缓冲单元一端伸入在上支座板的下表面,缓冲单元另一端与下支座板的内凹面接触。本发明采用平面关节式摩擦滑块,有效避免了“抬梁”问题的出现。摆动过程中,关节式摩擦滑块与下支座板发生相对运动,关节式摩擦滑块下部的聚四氟乙烯板与下支座板的圆形平面滑动面产生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引入了由弹簧、阻尼器、滑块和钢球组成的缓冲单元,极大提高了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一种用于桥梁减隔震的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1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1911166980.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减隔震的支座,包括上座板、吸能组件、下座板以及至少一组弹性组件,所述下座板上设有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端设有与弹性组件数量相等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各容纳腔中,所述上座板通过弹性组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型腔的底面上,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型腔内且位于上座板下端与型腔内侧壁之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效果是:可以通过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实现减隔震的效果,防止桥梁受损伤;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需求。

    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1165842.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中座板、下座板、直线锥以及弹性组件,所述上座板、中座板和下座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中座板通过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通过弹性组件实现上座板和中座板一起竖向运动,所述上座板可滑动设置于中座板上实现上座板相对于中座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中座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直线锥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形状与直线锥的形状相匹配。可以满足三个方向的运动,满足桥梁的正常位移需求,在三个方向上可以实现减隔震效果,并且在位移之后实现基本自复位。

    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67028.3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中座板、上座板、下座板以及至少两件空气阻尼管,上座板设置于中座板上且两者之间相接触的平面形成平面摩擦副,多件所述空气阻尼管均布设置于上座板和中座板之间,且空气阻尼管一端连接上座板而另一端连接中座板,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的摩擦系数从平面中心往平面四周逐渐增大;中座板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球面摩擦副。使用本发明的减隔震支座不会造成梁体明显升高的情况,通过弹簧可以实现震后的支座复位,减少残余位移;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上摩擦系数变化和空气阻尼管的这种组合,使得本发明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作用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隔震作用。

    一种耗能的滚轴减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2054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276708.9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耗能的滚轴减隔震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座板、橡胶板、上座板、滚动单元和下座板;上座板包括面板、两块横向对称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一号限位挡板以及两块纵向对称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二号限位挡板;一号限位挡板和二号限位挡板形成一个矩形区域;滚动单元容纳在矩形区域中;上座板与下座板结构相同,上座板与下座板上下相对设置。本发明可以利用滚动单元滚轴的滚动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利用卡榫的滞变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震后能实现完全自复位,而且卡榫条的更换较方便。

    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47024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1911275245.4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耗能的减隔震装置。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摩擦滑块和缓冲单元;下支座板的上表面为内凹面,内凹面为盆状结构,内凹面的中心为圆形平面,圆形平面周围为曲面;摩擦滑块一端活动设置在下支座板内凹面的中心,摩擦滑块的另一端与上支座板活动连接;缓冲单元一端伸入在上支座板的下表面,缓冲单元另一端与下支座板的内凹面接触。本发明采用平面关节式摩擦滑块,有效避免了“抬梁”问题的出现。摆动过程中,关节式摩擦滑块与下支座板发生相对运动,关节式摩擦滑块下部的聚四氟乙烯板与下支座板的圆形平面滑动面产生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引入了由弹簧、阻尼器、滑块和钢球组成的缓冲单元,极大提高了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1911167028.3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中座板、上座板、下座板以及至少两件空气阻尼管,上座板设置于中座板上且两者之间相接触的平面形成平面摩擦副,多件所述空气阻尼管均布设置于上座板和中座板之间,且空气阻尼管一端连接上座板而另一端连接中座板,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的摩擦系数从平面中心往平面四周逐渐增大;中座板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球面摩擦副。使用本发明的减隔震支座不会造成梁体明显升高的情况,通过弹簧可以实现震后的支座复位,减少残余位移;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上摩擦系数变化和空气阻尼管的这种组合,使得本发明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作用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隔震作用。

    一种耗能的滚轴减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2054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1276708.9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耗能的滚轴减隔震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座板、橡胶板、上座板、滚动单元和下座板;上座板包括面板、两块横向对称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一号限位挡板以及两块纵向对称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二号限位挡板;一号限位挡板和二号限位挡板形成一个矩形区域;滚动单元容纳在矩形区域中;上座板与下座板结构相同,上座板与下座板上下相对设置。本发明可以利用滚动单元滚轴的滚动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利用卡榫的滞变有效消耗地震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相对位移,震后能实现完全自复位,而且卡榫条的更换较方便。

    一种用于桥梁减隔震的支座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6546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66980.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减隔震的支座,包括上座板、吸能组件、下座板以及至少一组弹性组件,所述下座板上设有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端设有与弹性组件数量相等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各容纳腔中,所述上座板通过弹性组件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型腔的底面上,所述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型腔内且位于上座板下端与型腔内侧壁之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效果是:可以通过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实现减隔震的效果,防止桥梁受损伤;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平动位移和转动位移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