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5974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16615.3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电机散热风扇降噪抗振系统,所述的电机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电机壳体、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的后罩盖、均匀布设在电机壳体上的散热肋片、设置在电机壳体中的驱动轴以及电磁线圈,所述的装置包括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的液力耦合器、均匀布设在液力耦合器的涡轮周边的散热扇片、将液力耦合器的泵轮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的电磁离合器、布设在电磁线圈之间的旁通冷却油管、设置在旁通冷却油管上的电磁阀、分别与液力耦合器、电磁离合器及电磁阀电连接的ECU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系统利用液力耦合方式实现油冷和风冷联合散热,并结合使用微穿孔消声结构,可有效降低汽车用电机散热风扇噪音和减缓其自身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29287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10043271.6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F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质量流量计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箱、操作台和空气流通管路,待测空气质量流量计设在空气流通管路中,所述的空气流通管路上设有标准空气质量流量计,所述的待测空气质量流量计和标准空气质量流量计均通过控制箱与操作台连接;控制箱分别采集待测空气质量流量计和标准空气质量流量计产生的信号源并将其传输到操作台,操作台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匹配处理,输出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自动化检测水平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261329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010184874.9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F04B4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泵行程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手轮、空心螺套、推杆轴、蜗轮、斜块、滑块、曲柄销、回转套、连杆及导向轴,调节手轮经螺栓连接在空心螺套前部,推杆轴前部设在空心螺套内,后部设在蜗轮内,斜块设在推杆轴的尾部,滑块设在蜗轮的导向槽中,该滑块与斜块配合连接,滑块上设置曲柄销,该曲柄销与所述的回转套连接,连杆套设在回转套的外侧,导向轴与回转套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过载耐力,载荷静态传递,手动行程无级调解,且线性性能良好,再现性能好、精度高,结构上简洁、加工工艺优良、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67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22909.2
申请日:2025-01-2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82 , G01R31/392 , G06F18/10 , G06F18/22 , G06F18/24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故障预警方法,解决了动力电池组因一致性差异导致故障造成难以及时预警的问题,属于动力电池管理领域;包括:对采集的运行数据预处理后得到目标数据;基于评价函数确定滑动窗口长度,利用滑动窗口长度按时间顺序对目标数据分段,并在每个滑动窗口内提取用于表征电池一致性及波动异常特性的特征,形成特征矩阵;根据滑动窗口内目标数据的中位数和绝对中位数偏差,动态调整故障检测阈值;通过局部离群因子算法计算波动异常分数;若波动异常分数超过故障检测阈值,定位波动异常分数对应的目标单体电池,根据目标单体电池的特征矩阵确定故障类型输出分级预警提示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对动力电池故障的高精度检测和提前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5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02776.6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齿轮领域。采用将残余应力强度因子引入到Walker模型中,分析残余应力对裂纹扩展剩余寿命的影响,之后引入裂纹闭合系数对Walker模型进行修正,得到齿轮的弯曲疲劳寿命;将粗糙度和动态啮合力加入到模型中,根据改进后的Archard模型计算齿轮的动态磨损量,得到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最后采用Copula函数联合齿轮弯曲疲劳可靠性分布函数与接触疲劳可靠性分布函数,利用联合后的分布函数,分析不同失效形式之间的竞争失效关系,得出竞争失效可靠性模型,从而分析齿轮的寿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综合描述齿轮的可靠度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齿轮的可靠性的准确预测,有利于齿轮的研发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4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17327.1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毂领域。一种结合疲劳失效和冲击退化失效的汽车轮毂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汽车轮毂进行疲劳失效分析,预测疲劳寿命,具体为基于道路程序应力谱,对汽车轮毂的危险部位进行载荷特性分析,并预测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获得汽车轮毂的相关物理特性及特性参数;然后,考虑汽车轮毂的退化失效和冲击失效相互影响,根据汽车轮毂的危险部位的载荷特性分析,建立退化失效和冲击失效的时变失效阈值模型,最后结合时变失效阈值模型,建立基于时变失效阈值的冲击‑退化竞争失效可靠度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剩余的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获得结合了疲劳失效和冲击退化失效的汽车轮毂可靠性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8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93248.1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M17/007 , G01N3/5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刚度退化规律预测乘用车传动轴服役寿命的方法,属于车辆质量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对传动轴进行磨损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三次函数假设磨损量与使用时间的关系式;建立指数退化公式;得到传动轴服役期间磨损量的变化;计算轴径超出设计偏差范围而导致失效的概率,得到传动轴在符合设计偏差范围内的服役寿命密度函数;以传动轴服役寿命与质量损失现值的变化关系建立修正的传动轴服役质量损失模型;预测乘用车传动轴服役寿命。本发明基于刚度退化规律,通过修正的乘用车传动轴服役质量损失模型进行乘用车传动轴在服役阶段的寿命预测,便于及时进行更换,以确保乘用车和乘客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6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1910561237.X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程结构不确定性的改进灰度算法,属于工程结构不确定分析技术领域。一种用于工程结构不确定性的改进灰度算法,包括:步骤S1:确定泛灰数表示的输入、输出参数,将泛灰数用区间形式表示为#imgabs0#步骤S2:确定泛灰数的相关运算关系;步骤S3:确定扩张因子m;步骤S4:利用扩张因子m,对灰度理论输出结果进行扩张,得到改进的输出结果#imgabs1#本发明通过扩张因子把灰度算法的输出结果合理扩张,降低输出结果误差,使得输出结果的可信区间在确定工程结构不确定性的问题上更加精确合理,更为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68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66352.4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零件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样本的低碳合金钢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能够防止采样过程中采样点集中在单个区域,保障了采集样本数据的,大大提高金属构件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使其理论计算结构更加贴合于实际数据,首先,测量得到样本的公法线长度,基于公法线长度建立误差圆模型,所述误差圆模型以公法线长度作为圆心,以公法线长度的绝对值与极限采样误差的乘积为误差圆模型的半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41452.7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71 , H01M50/213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64 , H01M50/2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热管和风冷耦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铝制散热板,铝制散热板上设有若干套筒,在套筒之间的铝制散热板分布有若干通孔;电池组,包括若干圆柱形电池,其通过套筒设置在铝制散热板上;L形热管,L形热管的一端通过通孔插入铝制散热板的内部,L形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铝制散热板的尾部;若干翅片,通过翅片通孔安装在L形热管上;加热膜,设置在铝制散热板的底部套筒之间的位置;引流风扇,设置在铝制散热板的头部或者尾部。本发明通过套筒散热板耦合基于蒸发‑冷凝传热原理的L形热管,结合风扇与翅片结构强化散热,同时设置加热装置,有效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了电池的均温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