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1624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610345732.3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6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线束自动绑扎设备的塑料扎带导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平台和设置在固定平台上并与其连接的驱动支架、推送机构、绑扎机构,绑扎机构还与驱动机构连接,推送机构通过弯形轨道槽与绑扎机构连接,在弯形轨道槽上还设有软质玻璃机构,该软质玻璃机构由2条软质玻璃条构成,软件玻璃条分别固定在弯形轨道内,且在2条玻璃条之间留有小于扎带宽度的间隙。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了线束自动绑扎设备中塑料扎带进给偏离轨道等问题,还保证扎带在一定拉力情况下成功脱离弯形轨道,实现线束的绑扎。
-
公开(公告)号:CN109344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098865.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本方法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为机械臂关节空间赋予一定数量的随机样本,通过计算每个样本对应的机械臂末端位置,选取其中满足目标位置条件的样本作为遗传算法初始种群的一部分;遗传算法初始种群的另外部分由随机个体组成,再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机械臂的运动学逆解。本发明一方面通过蒙特卡洛方法优化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有效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速度与搜索成功率;另一方面通过随机个体的加入保证了遗传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41624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10345732.3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65B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线束自动绑扎设备的塑料扎带导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固定平台和设置在固定平台上并与其连接的驱动支架、推送机构、绑扎机构,绑扎机构还与驱动机构连接,推送机构通过弯形轨道槽与绑扎机构连接,在弯形轨道槽上还设有软质玻璃机构,该软质玻璃机构由2条软质玻璃条构成,软件玻璃条分别固定在弯形轨道内,且在2条玻璃条之间留有小于扎带宽度的间隙。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了线束自动绑扎设备中塑料扎带进给偏离轨道等问题,还保证扎带在一定拉力情况下成功脱离弯形轨道,实现线束的绑扎。
-
公开(公告)号:CN105242890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14727.3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打印服务系统,包括智能用户终端、云打印服务平台和云打印服务器,所述云打印服务平台接收智能用户终端提交的云打印任务,所述云打印服务器中接收云打印服务平台的打印文档并安装有打印驱动;所述云打印服务器包括网口驱动模块、文档存档标准化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USB驱动模块、打印机管理模块、和打印机状态监测模块。本发明采用基于Linux开发的云打印服务器,普及性与便捷性强;用户可通过云打印服务平台提交打印需求,云打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需求与物理打印资源的状态进行解析匹配,把打印文档发送至对应的云打印服务器进行格式转化、驱动打印,能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65287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24637.1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B19/418 , G08C17/02 , H04W84/18 , G06Q5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件制造过程信息获取系统,包括零件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包括零件加工信息、加工人员信息及机床状态信息在内的制造信息,并将所获得的制造信息发送出去;控制协调器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制造信息;还包括中继路由器系统,用于接收制造信息并中转发送到所述控制协调模块,所述的中继路由器系统将整个生产厂区零件制造过程中的零件信息获取装置、控制协调器模块形成无线网络互联,用于所述零件制造过程信息获取系统信号的路由和中继,将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本发明实现了机械制造过程中零件物料的监控和管理,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发展,便于实现精益制造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06522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01901.8
申请日:2013-01-05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水电站水库长期优化调度决策水位的确定方法,已知水库上游水位Z(m,t),入库流量Qin(m,t),二者关系Q(Z),m为控制期,t为控制时段。本法为:Ⅰ,以当前时刻的水位值Z(m0,t0′)为初始水位值,m0为当前控制期,当前时刻t0′所属时段为t0。Ⅱ,求取与初始水位值最接近的历史时段水位值Z(mi,t0);Ⅲ,求取t0+1时段水位值Z(mi,t0+1)=Z1(m1,t0+1)。Ⅳ-1,由Z(mi,t0)查取t0+1时段入库流量Qin(mi,t0+1);Ⅳ-2,由Qin(mi,t0+1)在Q(Z)得对应的水位Z'(t0+1)。Ⅳ-3,由Z'(t0+1)求取t0+1时段水位值Z2(m2,t0+1)。Ⅴ,求下一控制期的初始时段水位水库优化调度决策水位值[Z1(m1,t0+1)+Z2(m2,t0+1)]/2。本法只需水库的水位、流量历史数据,易于使用,计算快,有利提高发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700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25051.2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微波光子组件的热电液冷复合温度调控方法,包括:微波组件、电源模块、单片机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温度数据采集模块、热电制冷片(TEC)以及蠕动泵;电源模块用于给单片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温度数据采集模块供电,其输出电压根据各模块的额定电压进行调节;单片机主控模块为系统控制核心,控制各模块按照预设指令工作并及时对反馈信号进行处理;微波组件由顶部盖板、底部微流道、内埋式芯片及热电制冷片构成,铂电阻温度检测器(RTD)贴合在芯片下方将温度信号传输给单片机主控模块进行处理。本发明的调控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使用PID算法输出单路PWM值,而是通过模糊PID算法输出实时整定的PID参数值分别给TEC驱动模块和蠕动泵控制模块,采用TEC和内埋式液冷微流道两种散热方式结合的方法,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控制、复合温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061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54712.7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B41J2/07 , B41J29/393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SAW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用于喷墨优化的控制方法,为挤压式压电喷墨打印的控制提供优化指导。该方法将喷墨喷嘴喉部压力的采样信号值与额定值作比较,若偏差大于所设置阈值,则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喷墨输入电压幅值进行线性时变闭环控制,使喷嘴输出墨滴的体积保持为规定值,达到精密打印加工要求。本文中使用的传感器为SAW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喷墨喷嘴喉部,该装置由刻蚀在压电基板上的多条IDT组成,当载荷作用在传感器上时,IDT受压力影响指条宽度与指条间距改变,导致SAW波长改变,从而获得压力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5680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44396.2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分段润湿性流道表面的液冷冷板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涉及一种能够增强流道沸腾作用的流道表面润湿性设计。本发明依据疏水和亲水两种表面特性增强沸腾作用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分段润湿性流道表面的液冷冷板,通过流道前部的疏水特性和流道后部的亲水特性,实现冷板沸腾传热系数的提升。提出了一种具有分段润湿性流道表面的液冷冷板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四个过程:(1)流道的构建(2)流道表面的亲水性处理(3)疏水区域的构建(4)顶板盖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0564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258335.2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形扰流柱交错渐变分布在微流道内的散热器。主要由基板(1)、盖板(2)和热源(8)组成。盖板上设有进水口(9)、出水口(10)与热源(8)。基板内部设有入口主槽(3)、出口主槽(4)、矩形流道(5)和椭圆形扰流柱(6)、凹槽(7)。入口主槽和出口主槽均采用长方型结构,两槽的深度、长度和宽度均相同。在微通道侧壁存在凹槽,每一个凹槽的大小相等。微通道内部存在扰流柱,扰流柱之间的间距相等。在同一通道内,扰流柱宽度不同,渐变排列在通道内。流体在途径扰流柱与凹槽微结构之前压力分布均匀;流体流经微结构首先进入凹槽,通道截面突然变宽,使得流体产生局部紊流。流体流经扰流柱时可以有效促进边界层的生长,在流体中间部分产生新的边界层,且在局部位置产生较低的二次流及回流区,促进了冷却液的混合,相应地增强热传递。由于扰流柱是渐变排布,在入口处扰流柱的宽度较小,在出口处扰流柱的宽度较大,可以有效减小整体的压降损失,增强散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