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520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96399.4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gZnCa/SnZn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准备MgZnCa金属玻璃粉末和SnZn粉末;步骤S2,将MgZnCa金属玻璃粉末和SnZn粉末混合均匀,对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MgZnCa/SnZn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混合物中,SnZn的质量比为40%‑80%。本发明技术方案得到的MgZnCa/SnZn大块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良,压缩强度超过110MPa,延伸率超过15%,达到了生物医用可植入材料的加工要求;而且无毒、可降解,耐腐蚀性能在瞬时和长期的表现均优于MgZnCa大块金属玻璃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279588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73076.5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红外开关率的钒基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高红外开关率的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氧化钒薄膜无法实现85%以上中红外透过率的同时保证较高红外开关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结合了磁控溅射镀膜系统和后退火处理,该方法所需设备成本较低、工艺操作简单、性质稳定,可批量生产。本发明制备的钒基氧化物薄膜具有优异的红外开关性能,光开关率可达88%以上,同时保证了中波红外光区透过率可达85%以上。此种高红外开关率钒基氧化物薄膜保证了薄膜在服役过程中优异的红外透过率和优异的光开关性能,适用于智能窗、热致相变器件,尤其是激光防护器件的研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46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32774.4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辨识组合体航天器质量、质心位置和惯性张量的方法,属于航天器的模型参数辨识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在轨服务任务中捕获目标后产生的组合体航天器的质量、质心位置和惯性张量未知,从而无法实时对组合体航天器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具体实现步骤如下:步骤一:航天器抓捕目标后形成组合体;步骤二:由步骤一中的航天器上的执行器对整个组合体航天器产生激励,得到组合体航天器的状态变化,继而根据激励输入和状态输出建立参数辨识数据库;步骤三:选择合适的辨识准则,计算待辨识参数。本发明能够只利用一个空间机械臂一步辨识出所有质量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59982.0
申请日:2024-10-18
IPC: C23C16/46 , C23C16/455 , C23C16/52 , C23C16/40
Abstract: 适用于曲面原子层沉积设备的均匀加热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原子层沉积技术仅适用于平面衬底,在曲面上进行原子层沉积存在衬底加热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均匀加热装置中的导热球壳为半球壳体并设置有热电偶,加热丝螺旋盘绕在导热球壳的外壳表面形成加热体,保温球壳由竖直管体与半球壳组成,竖直管体设置在半球壳的外壳中心处形成一体结构,加热体套设在保温球壳内,舱盖上开有通孔,保温球壳的竖直管体插入通孔内,通过调节卡扣卡夹住竖直管体。应用该均匀加热装置到曲面原子层沉积设备上,在衬底上制备TiO2薄膜,验证了加热的均匀性。本发明均匀加热装置实现了衬底各个区域温差在10℃以内,保证了原子层沉积用于曲面镀膜时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0240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27073.6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计算任务调度优化的机载智能计算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无人飞行器有限机载计算资源下的边缘智能计算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多计算任务调度优化的机载智能计算装置,在FPGA计算资源和多个智能算法模型执行时间的联合约束下,获取最优的部署方案和调度策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个智能算法模型的机载运行。将部署方案优化选择的3种尺度的定制计算加速单元在FPGA中部署,同时,将多计算任务调度策略部署至ARM中,而智能状态监测模型参数和感知数据均存储在DDR中。在进行多任务计算时,ARM根据多计算任务调度策略,控制各模型的参数和所需感知数据通过DMA方式传输至对应的加速单元中完成实时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235042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516132.X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抗激光损伤混杂VOx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功能薄膜材料,它为了解决现有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的光学调制性能参差不齐,极大的限制了薄膜的激光防护效能的问题。制备方法:一、超声清洗基底材料和靶材;二、安装V2O3靶材;三、真空室抽气;四、设置沉积温度,采用直流偏压反溅清洗;五、当等离子亮起后降低气压至0.5~1.5Pa,同时通入0.3~0.8sccm的O2,设置偏压为‑100~‑140V,进行预溅射清洁靶材表面,然后打开挡板,沉积薄膜。本发明还可采用退火方法。本发明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通过控制沉积工艺参数,制备了主要成分为VO2和V2O5的高VO2比例混杂晶态VOx相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1014622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432774.4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辨识组合体航天器质量、质心位置和惯性张量的方法,属于航天器的模型参数辨识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在轨服务任务中捕获目标后产生的组合体航天器的质量、质心位置和惯性张量未知,从而无法实时对组合体航天器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具体实现步骤如下:步骤一:航天器抓捕目标后形成组合体;步骤二:由步骤一中的航天器上的执行器对整个组合体航天器产生激励,得到组合体航天器的状态变化,继而根据激励输入和状态输出建立参数辨识数据库;步骤三:选择合适的辨识准则,计算待辨识参数。本发明能够只利用一个空间机械臂一步辨识出所有质量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3238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54485.9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5B1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2 , G05B2219/2617
Abstract: 微创环境下用于触摸诊断的三维微型力传感器,属于微型力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微创手术中,无法准确鉴别手术部位组织属性,影响手术的执行力的问题。它包括器械轴、微型传感器、末端滚动装置和检测电路,微型传感器由三脚架弹性体、三对应变计和套壳组成,末端滚动装置由套筒和球形滚子组成,三脚架弹性体上设计了3组正交梁,每组正交梁由1根横梁和2根竖梁组成,每组梁之间的间隔为120度,每根上竖梁沿圆周方向的两个侧面上设置一对应变计;弹性体上连接段与器械轴过盈套接固定,弹性体下连接段与套筒过盈套接固定,球形滚子通过销轴连接于套筒下端的内侧壁上;检测电路通过双绞线连接应变计。本发明用于三维微型力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61993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01119.9
申请日:2012-04-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H3/10 , F16H57/023
Abstract: 一种往复转动转换为同一方向转动的装置,它涉及一种机械传动换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机械换向装置的形式有: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转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和往复摆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未有往复转动转变为同一方向旋转运动机构的问题。方案一:第二传动直齿轮与第一传动直齿轮啮合,输出齿轮与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啮合,第一齿圈通过一个第一超越离合器安装在第一输入轴上,第二齿圈通过一个第一超越离合器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方案二:第二输入齿轮和传动锥齿轮均安装在第二输入轴上,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与传动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各通过一个第二超越离合器安装在第二输出轴上。本发明用于机械传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79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610442500.X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道编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倒位码字Plotkin构造和信息位重休眠的Polar码编码协作方法。本专利从分码字构造方式、性能优化等方面对基于Polar码的编码协作进行了研究。分码字构造方面,对非系统Polar的倒位码字进行Plotkin构造,获得基于倒位分码字的编码协作方法,使得衰落信道下的非系统Polar码编码协作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性能优化方面,本专利首先通过分析倒位分码字的译码特点,引入了信息位重休眠机制,使得协作收益得到提升;然后,将基于非系统Polar码的编码协作拓展至基于系统Polar码的编码协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由于引入了倒位码字Plotkin构造、信息位重休眠和系统Polar码,在慢衰落信道下,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对Polar码的性能提升更显著。
-
-
-
-
-
-
-
-
-